核心提要:
1. 据统计,俄罗斯已有超过30个雇佣兵团。他们有的是官方背景,有的属于俄罗斯寡头,还有的则由民族主义者组成。可以说,私兵集团众多是当前俄罗斯的一个特色,也埋下不少隐患。
2. 想要深入理解目前的俄罗斯局势,私兵这一因素至关重要。它的重要性并非体现在具体的私兵集团或背后的寡头,而是与普京的早期政治生涯密不可分。
3. 普京能够在1999年底成为俄罗斯总统,与镇压入侵达吉斯坦的车臣叛军这一战绩密不可分。而能够让普京获得这一重要胜利的,正是达吉斯坦宗族武装的凝聚力以及对普京的信任。普京随后也利用这一优势,压倒了当时的寡头私兵团,奠定了强势领导人的基础。
4. 跳出当前俄罗斯局势来看,在历史上,以达吉斯坦和北高加索山民为基础的武装团体,也给俄罗斯大大小小的政治势力充当了武力后盾。和向前追溯的哥萨克人一样,他们都是这一历史特色的注脚。
作者|唐驳虎 凤凰新闻客户端荣誉主笔
瓦格纳叛乱,究竟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冷眼旁观的同时,终于有机会趁机讲清楚,一些关于俄罗斯最本质、最独特、最不可思议、最闻所未闻的关键因素。
私兵,就是这些复杂因素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符号。作为一个私兵集团,“瓦格纳”也不是唯一在乌克兰为俄罗斯作战的私人军事公司。事实上,俄乌战争导致俄罗斯其他私人军事公司急速扩张。
据统计,俄罗斯已有超过30个雇佣兵团。这些兵团实质就是私人军队,背后引发的“权力游戏”很可能会在俄罗斯产生“破坏性影响”。
这些私兵团中,有的与俄罗斯官方联系密切(或属于与官方有关的寡头),譬如据传与国防部长绍伊古有关的“爱国者(Патриот)”,和俄罗斯前副总理、前航天局长罗戈津有关的“沙皇之狼”,和俄罗斯总参情报局“格鲁乌”关系密切的“堡垒”。
▎E.N.O.T.标志
还有一些,则是俄罗斯民族主义者所组建,比如著名右翼分子曼古舍夫组建的E.N.O.T,瓦格纳分支“鲁西奇集团”,还有“俄罗斯帝国运动”、“斯拉夫军团”;还有一类佣兵则是专注于海外,比如RSB集团。
然而,包裹着私兵这个因素的,还有更为重要的历史,甚至于说,深入俄罗斯文化的一些原因。首先可以保证,绝大部分中国人,哪怕一些所谓的“专家”,对本文和下文要讲述的主要内容都绝对闻所未闻,而这些内容极为重要。
如果不知道这些最基本的情况,对俄罗斯的认识根本就是瞎子摸象看热闹,连门都没入,更谈不上“认识普京”。你根本不认识他,你认识的只不过是一张脸谱,还是你自我想象的。
大部分中国人认识的俄罗斯政治人物势力,就是普京、防长绍伊古、外长拉夫罗夫,车臣卡德罗夫,加上赋闲前总理梅德韦杰夫,五个人,没了。
现在再加上一个反派普里戈任,连现任总理米舒斯京都不怎么认识。这角色数量比《乡村爱情故事》还少,这就是大国内政吗?别逗了。
就拿刚刚发生的瓦格纳叛乱来说,这半年来,先是看到俄军止步不前,瓦格纳调来的囚犯兵还在强攻巴赫穆特,一些人就产生了“还是雇佣兵好用”“雇佣兵威武强大”的议论。
甚至还产生了“未来的战争是雇佣兵的时代”“我们也要搞雇佣兵”“我们还得防备别人的雇佣兵”的想法。对此,只有冷笑。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历史上的教训还少了?
而到了瓦格纳叛乱,舆论风向又180度转弯,“看吧,果然出事了”、“军政军令不统一,这还得了?”、“乱国之祸啊”、“普京糊涂”。一些支持俄罗斯的人还默默删掉了吹捧瓦格纳的旧帖。
其实,从本质出发,从俄罗斯的基本历史国情出发,两种议论都极端、简单了。研究了解他国,最重要的是摆脱本位思考模式,深入理解对方的历史文化和认知习惯,当然,这也最难。
现在,有很多人在问,俄罗斯的瓦格纳部队和正规军究竟是什么关系?瓦格纳的经费哪里来的?战时受俄军总参谋部指挥吗?平时是自己训练吗?
有一套自己的人事升迁体制吗?有权力发国家勋章吗?有自己的情报部门吗?能直接和外交等部门联系吗?瓦格纳是普京的某种私兵吗?
还有人在关心地追问,除了瓦格纳,俄罗斯似乎还有其他的雇佣兵体系?他们的组成模式如何?规模是多少?会不会也对克里姆林宫的权威构成挑战?
别急,这些都还是非常琐碎的细枝末节。首先要搞清俄罗斯的现实权力背景和历史文化背景。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国中之国”、“一国多军”的奇特景象?这才是最关键、最本质的问题。
达吉斯坦
说到底,这还得先从30年前的第一次和第二次车臣战争说起。一说到这,很多人又以为要说车臣小卡德罗夫了。不不不不不,完全不需要再在车臣卡德罗夫身上浪费篇幅。
对普京来说,卡德罗夫只是属于车臣战争的“战果”而非“战士”,即使在战后,车臣卡德罗夫扮演的,主要也是本文主角的“背景板”和“参照物”。
这个主角,就是绝大部分中国人闻所未闻的达吉斯坦。 世人皆知车臣,而不知达吉斯坦。但达吉斯坦就是车臣的邻居,紧紧包围着车臣,从车臣的格罗兹尼往东50公里就能进入达吉斯坦地界。
它是俄罗斯联邦的最南端,位于高加索山脉东北部的里海沿岸,“达吉斯坦”的意思是“山地”(dage在突厥语中是“山”,stan是波斯语后缀“土地”)。
达吉斯坦东邻里海,与车臣、卡尔梅克、斯塔夫罗波尔以及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为邻,是俄罗斯最南方的领土。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0万。
达吉斯坦最大的城市是首府马哈奇卡拉(Makhachkala)。还有历史名城杰尔宾特(Derbent),这是俄罗斯最南端的城市、大高加索的“山海关”。
这里是欧亚交界、大高加索的咽喉、里海港口的贸易通道、十字要津。所以达吉斯坦人口只有300万,却划分为30个族群,细分的话超过80个。其中人口比例超过3%的就算“大族群”了:
阿瓦尔人(29.21%),达尔金斯人(16.85%),库梅克人(14.84%),莱兹金人(13.24%),拉克斯人(5.54%),阿塞拜疆人(4.5%),塔巴萨拉人(4.1%),俄罗斯人(3.6%),车臣人(3.2%)。
而达吉斯坦的官方语言数量也多达14种。多样化也用造成了众多的民族如同一盘散沙,一般难以拧成一股绳来有效地反抗外族入侵。
但是在17-19世纪期间,俄罗斯与奥斯曼因争夺高加索地区多次爆发战争,而除了信奉基督教的亚美尼亚,多数信仰伊斯兰教的高加索诸民族大多站在土耳其一边。
虽然俄土战争的结局是奥斯曼战败,但南高加索三国中的两个——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却因此与俄罗斯结下深仇大恨;北高加索的散乱各民族,反抗的风暴也始终没有停止。
沙皇俄国通过一百年漫长的战争,才彻底掌握内外高加索,征服了车臣、印古什、奥塞梯、阿布哈兹、切尔克斯和达吉斯坦等山民。
1864年高加索战争结束,最后一任山民领袖恰赫巴被捕送往首都圣彼得堡。沿路上他惊奇地发现,原来外面的世界如此辽阔。他在被沙皇授予贵族的头衔后,留在了圣彼得堡。
恰赫巴临终前留下了遗训——“永远不要与俄罗斯为敌”。但是他的儿子们最终分为了两个阵营。
几个儿子加入沙俄军队服役担任军官,另外几个儿子逃亡土耳其后继续与沙俄对抗。
这种分裂,也暗示了高加索山民们未来的选择。 (严格地说,山北的人口更多生活在山麓的平原地带,但一般都泛称为高加索山民。)
劫难的九十年代
尽管苏联时期对民族地区进行了多次激进的暴力革命,引发了诸多重大的民族冲突乃至强制迁徙。 但真正触及生产生活方式的社会文化革命仍然很不彻底,实际保留了复杂的社会结构。
在苏联解体后,首先是临近的车臣地区很快陷入武装叛乱的状态。本来从俄罗斯到苏联,在高加索地区的控制就很薄弱,大量旧有的生产以及社会关系还都是保留了传统的模式。
当达吉斯坦也形成了权力真空,按照熟人社会的原则,达吉斯坦人也很快就组织了新的权力结构——民兵。按照居住地、部族、信仰、血缘等错综复杂的关系,形成了不同的武装组织以自保。
得益于苏联遗留下来的庞大武库,民兵们持有的武器也迅速从冷兵器进化到热兵器,坦克和大炮。毕竟前苏联地区最不缺的,就是枪炮和退役军人。
这种村村有兵家家有枪的格局,也迅速改变了达吉斯坦的政治面貌。整个达吉斯坦的政治经济领域,都被各路民兵头目瓜分完毕,回到了19世纪宗教和部族文化浓郁的时代。
虽然不像最“虔诚”又最桀骜不驯的车臣那样,起兵反对莫斯科,但各部族民兵也把达吉斯坦切割成了零散的势力区块,给“枪杆子里出政权”这句话以非常另类的诠释。
为了糊口和维持武装势力,有组织犯罪就变得异常发达,在各自的地盘上各种非法行当泛滥,另外还向俄罗斯内陆地区出售武力。
在俄罗斯黑帮横行的九十年代,两股黑帮火并的关键时刻,一方雇佣大量达吉斯坦民兵来助阵也是常事。这段时间达吉斯坦唯一的亮点,就是对俄罗斯联邦异乎寻常的忠诚心。
即使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局面下,绝大多数居民和民兵指挥官们,都是坚定地支持留在俄罗斯范围内。作为高加索战争时代对抗沙俄政权的山民双壁,达吉斯坦人和车臣人却在这个年代分道扬镳:
一部分人以山民抵抗军领袖恰赫巴的口号号召独立,而另外一部分人则遵循他的最后遗嘱“永远不要与俄罗斯为敌”。
面对外部势力以及内部分离运动大打历史牌的诱惑,苏联时期就担任达吉斯坦作协主席几十年的拉苏尔·加姆扎托夫讲了一句名言,被多数居民和武装势力领袖所经常引用:
“我们不是自愿加入俄罗斯的,也绝不自愿退出。”每当冲突严重起来的时候,这句话就被写成标语,挂满城市的大街小巷和乡村。
▎2003年9月,普京庆祝诗人拉苏尔·加姆扎托夫80周岁生日,授予他安德烈勋章
1996年,第一次车臣战争战败,俄罗斯国防军败退撤逃出车臣。车臣叛军则加紧出击,意图获得更大的势力范围。而首当其冲的拓展目标,就是达吉斯坦。
如果达吉斯坦被纳入分裂势力,意味着可以占据宽阔的平原地带,还有里海的出海口,这意味着获得与中东国际恐怖分子联络的稳定外援通道。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那之后整整三年的时间里,以达吉斯坦为基地,俄罗斯国防军、安全局,哥萨克民兵(这是沙俄时代就有的民兵团体)和达吉斯坦民兵互相合作,与车臣派遣过来的小分队和被他们策反的村镇反复交战。
1998-1999两年期间,俄罗斯内部危机达到了顶点,经济崩盘,财政垮台,货币贬值,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更换了五任总理。当时无论是俄国国内的政治精英阶层,还是国际地缘政治操盘手们,都隐约地感觉到俄罗斯距离彻底崩溃不远了。
1999年8月9日,叶利钦解除了仅仅担任了四个月的总理斯捷帕申职务,把联邦安全局局长普京提拔为临时总理,帕特鲁舍夫继任联邦安全局代理局长。
而之前两天,约500名车臣武装分子又突击占领了达吉斯坦博特利赫(Botlich)地区的两个村庄。车臣叛军大举出动,已经不是过去小打小闹的小分队渗透了。
龙兴之地
是的,正是达吉斯坦,成为了俄罗斯联邦国运以及普京个人前途的关键转折点。 事情的详细经过至今世人所知不多,几个版本比较之下,有一个可能是最接近事实真相的:
普京有个比较广为人知的爱好是练习柔道,他的柔道老师还有另外一个学生,算是普京的师弟,两人关系很好。而这个师弟,就是达吉斯坦人。
正是他在那个关键的时刻,赶回老家发动自己的人脉,号召民兵指挥官们和地方部族长老们支持普京,不仅仅是口头支持,而是要拿起武器出动最大的兵力,与车臣叛军决一死战。
在此之前,尽管多数地方势力在政治上倾向于莫斯科,但是作为乱世军阀们的生存守则,谁也不愿意额外消耗自己的力量去真的拼死作战。
大家都只是结寨自保,基本奉行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方针,所以经常被车臣叛军分别突破,而俄罗斯国防军和其他武装力量因为缺乏支援和补给,在各处战线疲于奔命。
在普京这位师弟的努力奔走下,各个地方势力开始带着半信半疑的心态,决定集体与普京见面,看看是否能带来转机。8月16日,国家杜马正式批准普京为总理。232名议员赞成,84票反对。
8月27日,上任仅18天的普京就飞抵达吉斯坦,和总参谋长阿纳托利·克瓦什宁、紧急情况部部长绍伊古等一起访问了博特利赫区。几天前,联邦部队、部分当地民兵与车臣武装分子持续两周的战斗刚刚结束。
正是在这种氛围下,普京搞了一次颇有周天子与诸侯会盟风采的仪式,在博特利赫一处传说为圣地的地方,与各大民兵指挥官和部族长老们见面。
普京举起酒杯,高度赞扬了所有在这场战斗中英勇捐躯的勇士,当在场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倒满酒杯为即将的胜利干杯时,普京却把酒杯放下了。
“等一等,等一等,我也非常希望按照俄罗斯的传统,按照我们今天所处的达吉斯坦圣地的传统,举起这个杯子,为那些逝去的人干杯。我想为伤者的健康干杯,为在座所有人的幸福干杯。
但我们面前还有很多问题和重要任务。你们都很清楚,你们都知道敌人在准备做什么,我们都知道,马上我们还将面临怎样的挑衅。没有一个夜晚能允许我们有一点的软弱,否则那些死去的人将死得毫无意义。
所以我建议,今天把这杯酒放下来。这杯酒我们先不喝,等我们完成了保卫达吉斯坦,保卫俄罗斯的使命之后再一起喝。这个酒,我们一定会喝。我们一定要为他们干杯,一定要!”
▎右侧白发男子(1930-2022)是当时达吉斯坦主席(1990-2010)马戈梅迪利·马戈梅多夫,之后他的儿子也担任过达吉斯坦主席(2010-2013)和总统办公厅副主任(2013-)等要职
正是这样,普京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豪爽的作风,获得了山民领袖们的信任,各地民兵纷纷积极动员,摆脱了过去独立作战的模式,组成了跨地区作战的野战部队。
达吉斯坦动员的人数大约在5万到8万之间。考虑到在第二次车臣战争当中,普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从全国调集了5万人有战斗力的部队,那这些达吉斯坦民兵们在战场上起的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参战人数并不都只是作战部队,还有大量妇女被动员起来,负责做饭和照顾伤员,冒着冷枪冷炮把热乎的饭菜送上前线。还有就是山地作战补给困难,动员民兵还承担了运送武器弹药补给的职责。
正是这种全民皆兵,全民参战的氛围,极大地感染和鼓舞了俄罗斯国防军和其他部队。从阿富汗战争以来俄军二十年积累的颓废气氛一扫而空,“这场战争能赢”的信念开始深入军心。
在俄军反攻的氛围下,叶利钦最终决定,让位交班普京。1999年12月31日千禧夜,叶利钦发表了震惊的讲话,辞职交班。上任仅仅四个半月的普京成为代总统兼总理。
而此时的普京,已经以代理总统的身份,乘坐苏-27双座战斗机飞抵达吉斯坦,再次在前线指挥作战。首次展现了“硬汉”的风采。
俄罗斯第二年挥军终于攻入车臣本土,达吉斯坦民兵的精锐部队更是一路随行,和联邦军共同作战,为俄军赢得第二次车臣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普京也站稳了政治舞台。2000年,已经正式就任总统的普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里设宴招待达吉斯坦的民兵指挥官们。
在金碧辉煌的宴会厅里,普京拉着每个人的手,能准确地记得他们的名字说出他们的战绩,圆了普京许下的“赢了战争再一起喝酒”的诺言。
在此之后,普京又多次前往达吉斯坦,同继续奋战了20年的军人和当地民兵头人们抚今追昔。既是为了鼓舞士气,也是为了与达吉斯坦地方势力接触,以获得他们支持。
正如普京自己所说,每次来达吉斯坦,都怀着特殊的情愫。是啊,普京首先在达吉斯坦展示了自己,这里才是他的龙兴之地。
私兵团扳倒七寡头
达吉斯坦的作用不止帮助普京打赢第二次车臣战争。 正是这个时候开始,俄罗斯的政局有了极大的转变。
北高加索山民民兵组织,主要是达吉斯坦民兵,印古什民兵和车臣分裂出来投靠联邦中央的卡德罗夫家族,这三股半独立的武装力量,已经开始在相当程度上成为普京的个人武装,也就是私兵团。
众所周知,叶利钦统治的后期,也被称为“七寡头”时代,七个最大的寡头掌握了大量的政治经济乃至武装势力。在普京担任总理之后,还有人还闯入他的办公室,坐在他的办公桌对面说:
你明白吗,你当不了总统的!说完了扬长而去,普京也只能干瞪眼看着。现在一般认为,这位好汉就是媒体大亨,“桥”集团的老板古辛斯基。
这位好汉的底气所在,除了万亿资产外,仅在莫斯科开设的保安公司,就有三千人的雇员,大多数是前苏联精锐部队的退役兵,战斗力远远超过当时俄罗斯安全部队。这也是寡头掌握的私兵团啊。
但是随着普京北高加索私兵团的诞生,力量对比大大地改变了。面对人数超过十余万的私兵团,再加上普京本来就掌握的强力部门——他起家的老单位联邦安全局,七寡头们手里的力量实在不够看。
因此普京在就任总统几个月后,就有把握与七寡头摊牌让他们政治或经济二选一。几个寡头与普京翻脸后或流亡到了海外,或者落入了监狱。只有阿布拉莫维奇一人效忠幸免。
从根本上说,普京就是靠私兵崛起的啊。私兵,才是真正解读普京和当代俄罗斯的一个关键密码。不了解私兵,就根本不了解俄罗斯和普京。
那么,为什么相比风风火火、咋咋呼呼的车臣小卡德罗夫,“达吉斯坦帮”几乎无声无息,在俄罗斯之外就没人听说过呢?
更关键深入的解释,从私兵团到雇佣军,从达吉斯坦到普里戈任的白手套转换,以及俄罗斯形成这种体制的最根本、最深层原因,将在之后的文章中完成。
反正,就在昨天(6月28日),普京又去了达吉斯坦。在瓦格纳叛乱之后,又一次回到龙兴之地,实质上“心理按摩治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