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塔(ID:cingta-com),作者:数据洞见未来,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6月即将结束,一批高校教职的集中招募季走向尾声。
经历过招聘季的博士毕业生们,可能已经发现985大学没有什么“讲师”岗位了。
“讲师”岗位的消失
青塔查阅了多所985大学的招聘公告,整理发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等高校在教研系列已经不设置“讲师”岗位了。取而代之的是“助理教授”。
除此之外,同所学校的不同院系所开设的教职系列也会不同。例如电子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网安)学院采取预聘长聘教职系列,招聘助理教授、长聘副教授和长聘教授。而整个学校采取的教研系列岗位依然保留为讲师、副教授和教授。
为了加大对优秀学术人才的支持和激励,在基础的教职系列之上,各高校会推出不同的人才体系:比如北大的博雅人才体系、华东师范大学的紫江优秀青年学者、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领航学者和启航学者等。
图 | 哈工大的人才招聘体系
取而代之的“助理教授”
助理教授逐渐替代讲师,出现在985高校的招聘公告里。助理教授是个什么岗位呢?
助理教授之所以在招聘公告中出现,与近年国内高校正在推行的“非升即走”制度密切关联的。
美国正式的教授职称序列就是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讲师则属于“非终身教职”的序列。
博士毕业做完博后,在大学能竞争到的职位一般是助理教授。助理教授通常都有博导资格,有足够的启动经费招博士、雇博后,即独立的PI,其学术地位与副教授、教授无区别。
但助理教授不是终身教职,一般6年后需要评副教授,即“非升即走”。除了哈佛等极少数高校要求正教授外,绝大部分高校到副教授阶段,就会给予终身教职。
而中国此前采取的旧职称体系,是讲师、副教授、教授。那么,国内的讲师是否等同于海外的助理教授呢?答案是否定的。
某985大学招聘教授的条件是:已在国内大学担任副教授(或以上)职称者或在国外大学担任助理教授(或以上)职称者。从该高校对应聘者的水平要求来看,国内副教授等于国外助理教授。
图 | 某985高校教授招聘条件
在目前国内高校逐渐推行“非升即走”的背景下,新旧体制同时使用或新职称体系标准混乱的情况也比较常见。
如广东一高校的助理教授一岗是放在某课题组招聘的岗位内,年龄要求不超过35周岁;湖南一高校给予所有招聘的教授、副教授或助理教授正式编制;而上海一高校招聘中副教授属于预聘,教授才是长聘。
此外,国内博导评选与职称存在捆绑关系,在中国绝大多数高校,都需要博导有高级职称,严格一些的甚至是要有正高级职称——即教授。所以国内的助理教授往往没有招博士的资格。
图 | 西北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聘任与考核办法
要博后,不要讲师
讲师除了逐渐被“助理教授”替代,部分高校更倾向于招博士后,而非讲师。
北方某所985的青椒曾称自己学校已经不要讲师了,想进校,先做三年博后。
也有一些高校博士后和讲师并行,出站优先评副教授,保底讲师。
图 | 博后与讲师并行
从名义上来讲,博士后并不在高校的编制序列里,也不是学历。但博士后逐渐“学历化”,正在成为就业门槛。
不少高校教职招聘要求逐步提高,明确应聘者要有2年以上的博士后研究经历。
图 | 某985教职申请条件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2023年工作要点》中也提到:夯实教师人才队伍支撑。推动扩大博士后培养规模,推动高校将博士后作为教师重要来源。
图 | 推动高校将博士后作为教师重要来源
中国博士后管理办公室曾经公布1985年~2019年博士后进出站人员情况。据显示,2019年的进站人数已经达到2.5万人,近几年的增长率基本稳定在10%~20%之间。
图 | 博士后进站人数统计
总的来说,高校教师的招聘门槛正在变高。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越来越多的博士毕业生们,在择业的十字路口会选择进入高校,竞争必然越来越激烈。
据教育部统计,2012年至2021年间,博士毕业生已经从5.1万增长到了7.2万,增幅39%;高等教育学校教职工则从22.7万增至27.8万,增长幅度为20%。
上半年已经成功收获教职offer的博士毕业生们,即将在几个月后走上高校的工作岗位。
也祝还未找到心仪岗位的各位,最终拿到理想的offer。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塔(ID:cingta-com),作者:数据洞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