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受国务院委托,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向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2022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称《审计报告》)。该报告当日在审计署官网向社会公开,南都记者注意到,报告通报了多类虚报、虚增、虚列的问题,包括虚报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任务量、虚报教育投入、虚增财政收入、虚列项目支出、虚列培训费等。



审计署官网截图。

此次审计范围包括,中央财政管理情况、中央部门预算执行情况、重大项目和重点民生资金情况、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等。其中,税务和海关部门组织财政收入、对地方财政监管、PPP、民生资金管理使用、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等均是重点审计事项。

就颇受关注的地方财政情况,《审计报告》指其“管理不够严格”。此次重点审计了 18 省本级及36 个市县共 54 个地区的财政收支管理情况。其中,70 个地区通过“自卖自买”国有资产、虚构土地交易等方式虚增财政收入861.3亿元,其中67.5%发生在县级。20个地区通过虚报项目收入、低估成本等将项目“包装”成收益与融资规模平衡,借此发行专项债券198.21亿元。

民生领域,《审计报告》着重通报了住房租赁市场发展试点和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使用存在的虚报问题。

据《审计报告》介绍,对11 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等相关资金481.97亿元审计时,抽查了13个人口净流入、租赁需求缺口大的大中城市,均发现虚报租赁住房房源的问题。“虚报方式五花八门:12 市将中介已出租住房等作为存量盘活房源,有的上报盘活量全部是房产中介已出租房源;8 市将租赁住房‘以间代套’、‘以一报多’等方式虚报。” 《审计报告》写道。

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审计中,共审计了 18 省及所属40个地区的免费教科书、困难学生补助等7类教育补助经费。报告披露,6省20个地区为完成教育投入只增不减等要求,虚报投入79.89亿元;11省拖欠特岗教师工资、社保等3.45亿元。9省通过虚报校舍面积等多申领 6.47亿元。

南都记者注意到,此次《审计报告》在通报问题时,多为梳理共性问题,少有“点名”出现问题的部门或地区。但在通报“基层微腐败和小官大贪”时,《审计报告》称其主要发生在县乡等基层单位和农业农村、就业创业等民生领域,并披露了一例具体的案例。内蒙古兴安盟农垦事业发展中心下辖3家农牧场负责人自2017年至2021年,指使工作人员虚报玉米、大豆种植面积9.03万亩,骗取相关财政补贴1227.97万元,除1080.98万元用于农牧场生产经营外,其余146.99万元形成“小金库”,大部分被“小金库”管理人用于个人房屋装修等。

此外,同期发布的《中央部门单位2022年度预算执行等情况审计结果》也罗列了多起虚列支出、套取资金问题。该审计范围包括41个中央部门和所属188家单位,审计结果显示,2个部门和8家所属单位虚列支出、套取资金8079.67万元,其中471.85万元被用于吃喝、送礼等或涉嫌个人侵占。

例如,海关总署署本级至2022年底,以拨作支虚列项目支出,实际结余资金982.42万元未按规定上交财政。税务总局所属山东省沂水县税务局2021年以采购智慧办税平台服务的名义虚列支出203.8万元,用于为干部职工购置手机及话费套餐。税务总局所属湖南省3个税务局2019年12月和2021年12月,在实际未举办培训班的情况下,虚列培训费116.82万元转至账外。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本级2020年至2022年,以“场地服务费”名义虚列支出943.13万元,用于所属机关服务局人员经费。最高人民检察院所属影视中心2020年至2022年,通过虚假业务套取资金540.75万元,用于该中心相关人员业务联系奖励等支出。原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所属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及西城区、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2020年至2021年,以拨代支,虚列项目支出444.67万元。

审计署官网随后发布的《2022年度审计工作报告解读》(下称《解读》)介绍,《审计报告》中反映的审计项目都有一定比例的资金抽查量,反映的所有问题都有对应的财政财务数据支撑,得出的所有结论都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用现场发现说话,始终做到论从事出、以事立论。

《解读》称,“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明确了部门本级预算执行总体相对规范,但所属单位仍问题多发,是今后一个时期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重点,并着重揭示了部门所属单位利用部门职权或行业资源违规牟利、收费或转嫁摊派的问题。“重大违纪违法问题线索”中对行业性、系统性腐败问题和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等腐败重灾区进行了重点、深入揭示。

南都记者 宋承翰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