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拿出2020年时候,当时美军参联会主席马克·米利通过高层热线提前向中国通知美国建制派立场的事情,说中美战争不会爆发,因为高层有斗而不破的共识云云。

不过现实并不是这样,如果说美军高层有相对来说立场比较稳健,反对发动核战争的人,那么实际上现在已经没有了。

如今担任美军印太战区司令的的阿奎利诺就直言:“总统、国务卿交给我的任务,一来是阻止中国两岸统一,二来是如果阻止不了,就要在对中国的战争中取得完胜,让中国人民付出生命与财产的代价”。

这让我想起来在大约十年前的时候,美国一个电视节目中,三四岁的小孩子不假思索地说:“我们欠中国人那么多钱,把中国人都杀光是不是就不用还钱了?”



俗话说童言无忌,小孩子哪懂这么多东西啊,还是大人懂,而懂这些事情的大人呢现在正高居美军对华一线总指挥的职位上,是该说这人口无遮拦呢,还是说他代表了当局的意志呢?

阿奎利诺这番话其实是委婉的暗示了拜登当局发动全面核战争的意志,否则的话,一般的军事冲突,流血流泪、财产损失,哪能把老百姓卷进去?阿奎利诺的话语,一方面是极其具有侵略性,与此同时还包含了委婉的核威慑。

鲜少被人注意到的一点,是拜登上台之后就慢慢着手推动了美军高层一系列人事变动,差不多是把军方顶层全部换成了意见与当局一致的人,甚至为此不惜放任军方内部的腐败行为,也要统一军方意见,扫清对华开展的阻碍。



这种放任腐败的行为有多夸张呢?我们知道2021年1月当时美国发生了国会山事件,特朗普的狂热支持者冲进了国会,当然了,他们并没有放火,或者对议员们下手。

当时美国媒体集体回避了一件事情,就是华盛顿特区的禁卫军在哪去了?但当时禁卫军根本没有调动,最后去首都维持治安的是外地来的国民警卫队。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当时掌握禁卫军指挥权的人,与现在的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关系密切,而后者在退役之后担任了著名军火商雷神公司的技术董事。

当时美国政府、国会主导的反腐行为触碰了他们的利益,在国会山事件发生的时候,美国国会突然发现他们失去了对禁卫军的控制权,只不过这件事情美国媒体都不敢说半个字罢了。



拜登上台之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拉拢军方,而且是实际行动贯彻到位地拉拢,而不是说像特朗普执政后期那样整天嚷嚷要给军队加预算,一口一个355舰、一口一个500舰。

但实际上呢,包括欧文堡演习在内的对军队反腐机制,特朗普是一个没动,所以他拉拢不来军队。而拜登上台之后就解除了各种对军队的反腐败管制,这在长期来看当然危害无穷,但在短期内是有一些好处的,能够团结人心。

然后就是对军队高层,以参联会为代表的美军高层机构的人事任免,提拔鹰派上台,对于相对不那么支持反对战争的高级军官,则以一个换下去。



比如说,这次大放厥词的阿奎利诺,他就是在拜登上台之后提拔起来的,在此之前他先后担任了美军第5舰队、并在2018年5月升任美军第7舰队司令官。

在拜登上台后一个月,也就是2021年3月份从太平洋舰队司令升任美军印太司令部司令,这无论是升迁速度,还是升迁过程都是非常规的。

因为按照惯例舰队司令官职务上服役时间一般在4年以上,而且舰队司令官级别军官是上将军衔,他们一般会在卸任这一职务后转任美国驻外大使馆武官,比如说上一任第七舰队司令官哈里斯,卸任后就担任了美国驻韩武官。



阿奎利诺在第七舰队司令官的位置上履历还没刷满就升迁了,而且还不是一般升迁那种调任驻外武官然后内调,而是直接升任战区司令官,这是特别得到了上级提拔的结果,是谁提拔呢?

高级将官再往上,除了国防部就只有白宫了,国会是不管这些具体事务的。

而他担任的职务,印太司令部,这是一个包含了司令、副司令、参谋长办公室与15个专业办公室、6个部、处级单位的机关单位,或者说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个协调美军太平洋区域与印度洋区域军事协同的高级机关单位。

如果说现在战争立刻爆发,印太司令部负责的不是直接的军事指挥与参谋作业,而是负责监督这一区域的军事指挥单位贯彻当局意志,直接对白宫负责。



也就是说,阿奎利诺上将担任的职务,完全可以视为是拜登当局提拔上来负责对华一线的监察官,他这番话完全可以代表当局立场,不仅承认了美国的战争准备,而且主动发言表明这种决心实际上是一种明确的战争威胁。

实际上他不是第一次作类似表态了,我还记得两年前阿奎利诺上任时候,第一次公开发言就是“台海之战将很快到来”,不久之后又是“做好今晚就与中国开战的准备”,这是一个如假包换的鹰派。

拜登对军队上层人事的干涉还很多,除了提拔这些鹰派以外,在2020年时候通过两军高层通话渠道发出消息的马克·米利,这个在几年前还被视为美军内部最高级军官的人。



在今年年下半年就会被其他人接替,这当然是正常的人事任免工作,只不过问题在于,接下来谁来接替这个位置呢?

接替这个位置的人选将很大程度上体现当局的立场,在上个月拜登就宣布了参联会主席的新人选,现任空军参谋长,四星上将查尔斯·布朗。

查尔斯·布朗与马克·米利并不是一个派系,他们之间在很多问题上有分歧,包括对华政策、对乌军援等问题,比如说马克·米利一直反对给乌克兰提供F-16战斗机。

他的理由是“乌克兰没有完整的作战体系,援助F-16战机的整个计划会耗资超过20亿美援,对抗俄罗斯的空天军需要先进的第四代、第五代战斗机,否则这种援助没有意义”,但查尔斯·布朗则无条件地支持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



作为对比,马克·米利相对立场谨慎一些,他在自己职务范围内多次磋商两国谈判活动机制。

比如说布林肯访华之前,他就对媒体表示“美军参联会、国防部期待与中方会谈”云云,只不过显然不能指望这些军人当这个外交官,美国远没有发展到军队干政的地步。

军人都是很忠诚的,他们都只是执行执政当局的命令,贯彻执政当局的意志,对于少数意见不同的高级官员,不换思想就换人的道理美国也懂。

在美军参联会内部,亲近拜登、热衷于激进的对外政策,在对华、对俄等很多问题上主动出击、使劲拱火的人前途比保守派更加光明,这个不是我说的,按照美国媒体的说法:“保守派正在失去对军队控制与影响力”。



拜登当然知道这样做的害处,按照常理,当局应当维持军队的派系平衡,并且尽可能限制军队内的各种贪腐行为,但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因为拜登当局并没有真正将重心放在长期战略上,而是希望短期内永久地解决中国这个威胁。

所以不要看最近布林肯访华,好像双方关系缓和了有什么影响,就凭现在的局面,很多问题他就不是谈判能够解决的,布林肯访华本质上是去年佩洛西事件的延申。

因为按照惯例,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搞出大动静,事后应当派出国务卿级别官员访华表明态度,1995年台海危机之后不久当时美国副国务卿就来华表态,只不过现在的中美关系比较糟糕所以这件事情推迟了许久。



实际上在布林肯回国之后很快他们就推翻了双边会谈的表态,并且直接发声质疑中国现政府的执政合法性,就像他们此前不久重启对台军事援助一样。

虽然这个过程比较缓慢,但拜登当局的意图已经逐渐清晰,他们的规划中,解决两国关系现状诸多问题的主要手段是依靠战争,战争的方式,要么是政权更迭战争,要么是种族灭绝战争。

对台当局的军事援助也不是说去保卫台当局,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对中国的战争上,正如阿奎利诺所言,守不住台湾也没有关系,但必须对中国取胜。

所以不要对中美关系存在什么期望,现在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会谈已经仅仅是会谈,除了开会、坐谈以外,双方已经什么都做不了。



中美关系的矛盾,不是会谈能够解决的,现在双方的会谈,唯一的价值在于说明会谈的那个月不会爆发战争,至于说双边关系?最终还是真刀真枪血的较量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