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根据现代人生命节律,把人的一生分为4个重要时期,其中45-55岁既是人生的黄金年龄段,也是生命的“高危期”。很多疾病在这个阶段爆发,比如心脏病、糖尿病、肿瘤等等,有的是慢性疾病,有的甚至危害生命。不少人没能熬过这段高危期。

著名笑星高秀敏,于2005年8月18日凌晨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46岁;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罗京,于2009年因淋巴癌去世,享年48岁;

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于2018年10月29日因喉癌去世,享年50岁;

......



一、中国癌症死亡人数位居全球第一

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了《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该数据统计了全球185个国家36种癌症类型的最新发病率、死亡率情况。

数据表明,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457万人,占全球23.7%,中国癌症死亡人数300万,占癌症死亡总人数30%,新发癌症和癌症死亡人数均位居全球第一。

这数据也意味着,中国平均每天有超过1万人被确诊癌症,平均每天有超8000人死于癌症。



2023年3月,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联名重磅发布了《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死亡率整体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上升,35岁之后男性各年龄组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二、为什么日本人不运动,却最健康长寿?

世卫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日本在世界范围内是最长寿的国家,平均预期寿命可达到84.2岁。而我国的预期寿命仅有76.4岁,在世界范围内排名52位。预期寿命这么高,是否说明日本人热爱运动呢?

答案是否定的,《柳叶刀·全球健康》上发表的一项运动调查显示,日本在全球最不爱运动的国家里排名11。日本有超60%的群众参与运动的积极度在平均水平下,也就是说日本仅有40%的人会积极进行运动。



为什么日本人不爱运动还如此长寿?

《欧洲营养杂志》曾发表过一项日本人长寿相关性的研究,该研究分析了超过9.2万日本人的数据后发现,日本人长寿的秘诀与吃有关:

吃得“白”

日本人在吃肉这件事上,很少吃红肉,餐桌上却经常见到各种鱼类的身影,如三文鱼、金枪鱼、鲑鱼、鳗鱼等,这些深海鱼内有丰富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对健康有好处。《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经常吃深海鱼会让心血管疾病风险、死亡风险降低。

吃得“少”

日本人吃饭时菜品种类很多,但都是用各种小碟子装的,加在一起的总量不多,每顿饭最多只会吃到8分饱。数据显示,日本人日均热量摄入为2719卡,我国的为2981卡,虽说一天下来的差距不大,但是累加起来就是很大的区别。



吃得“鲜”

日本人的烹饪方式多以少油、少盐、少调味料的水料理为主,会尽量保持食物的原汁原味。而我国五花八门的烹饪方式,烧烤、爆炒、煎炸等虽然会让食物味道更好,但也会增加食物内的有害物质、破坏营养,长期吃容易给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吃得“杂”

日本的饮食特点是多样化且每样都数量少,每顿饭可让身体摄入多样化的营养成分且不吃多,其中又以大米、蔬菜、海产品为主,烹饪方式也较为清淡。

常吃豆制品

日本人每日消耗的大豆量占世界首位,约28g/天,除了豆腐外还会吃纳豆、味噌等大豆制品。这些食物内有丰富的大豆异黄酮、大豆蛋白等成分,对于预防乳腺癌、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一定好处。



常吃海藻类

海带、海苔、裙带菜等海藻类食物在日本人的餐桌上几乎每餐都会见到,这些食物有低热量、高营养的特点,内里有丰富的多种矿物质和食物纤维,对免疫系统、心脏健康均有一定的好处。

三、45岁后,想要长寿要做好5件事

想要长寿,除了饮食之外,这4件事也很重要

1、定期体检

体检可帮助及时发现身体存在的异常,好及时进行干预处理。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更加需要重视体检,建议每年都进行一次检查,除了常规的检查项目外,还需要增加个性化的体检项目,如心脑血管筛查、肿瘤筛查、血糖检测以及骨骼疾病筛查等,具体的要自咨询专业医生。

2、不要熬夜

熬夜会导致体内生物钟紊乱,继而容易引起心率加快,长期熬夜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风险会显著增加。且熬夜会让体内植物神经紊乱、身体过于疲劳,容易诱发急性心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猝死。



3、加强锻炼

运动可帮助预防肥胖、促进新陈代谢速度加快等,对于预防多种慢性疾病均有好处,其中也包括癌症。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运动,运动此时保持在3次以上。

4、心态好

拥有良好心态的人更容易获得长寿,这类人可以有效地从压力和困难中恢复,身体内环境也会保持在较为良好的状态下,对健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