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一根大葱,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大家印象当中,近年来手机的价格一直在上涨,于是希望更换手机的朋友不禁困惑:为什么呢?
接下来为大家解析。
首先是手机的利润
看几个数据:
可以看出来,手机厂家的利润可谓是逐年下滑,这可不仅是小米言而有信的做到了利润不超过5%,其实其他手机品牌也是很良心。
这里大家是否猜出来了,其实是手机的成本在“狂飙”。
首先是硬件成本,CPU、屏幕、摄像头这些元器件,我们接下来看几组手机元器件厂商的利润:
除了屏幕,CPU供应商的利润率基本都维持在了20%左右,回想一下刚才看到的手机利润率,同一个地球,同一个梦想,同一个时代,如果是大环境不好,整个行业从元器件到手机成品应该是保持在同一水平,而事实是元器件受到大环境影响程度远低于手机,维持着比较高的利润率,这解释了手机的“零整比”居高不下的原因。
当然,虽然元器件不降价确实有点“错位”,是手机价格走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家也不要吐槽元器件厂不厚道,毕竟一个行业稳定发展,需要利润维持,无可厚非,问题还是在于手机行业,太“卷”了。
手机品牌无法有效解决产品定位和控制成本
大家是否记得以前追机的时代,高端机和低端机是有明显的区别的,大屏和小屏、机身设计、摄像头的数量、充电速度……而如今的手机产品就像“均码服装”,各个价位的手机摄像头基本一致,大小基本一致,充电速度的差别也越来越小;甚至大小和重量、前置摄像头的类型也异曲同工。
苹果作为高端机反倒成了市面上拥有小屏尺寸、最少摄像头,以及最慢充电速度的手机产品,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以CPU为例,采购量越高,采购价格越低。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品牌搭载(同款)旗舰CPU的手机价格差别非常大,价格由2000+到7000+,配置靠内存拉开价格。
而在多年前,旗舰、中端和低端的元器件是更细分的。随着销量的萎缩,只能加大旗舰CPU的采购数量来维持采购成本;这样一来,高规格的供应链采购量比例越来越大,成本自然居高不下。当然,内存也是如此。
更高规格的CPU、更大的运存和内存越来越普遍,伴随着的也是价格的上涨。
软件和研发成本
无论销量多少,这部分的投入比较固定,卖得多,平均到每个手机的成本就低;卖得少,平均到每个手机的成本就高。
再结合刚才说到的硬件差异很小,各个价位段手机产品的性能差距不大,所以各家的OS也都可以覆盖到自家全系列产品。
这个成本也有点类似于广告:无论卖多少,利润多少,广告费是固定的。当然,最近几年各厂家的格局比较稳定,在(广告)这方面的投入都已经少了很多,所以这个锅,广告不背。
那为啥没有品牌抄底,主做低端手机呢?
第一是元器件的采购量不大,硬件成本就高,销量不大对降低系统研发成本的贡献也就很小;
第二是现在手机品牌的低端产品利润都不高,就算采购成本相同,也没渠道产生销量,再退一步说,销量大了也没利润;
还有第三点,手机品牌的优胜劣汰基本遵循由下而上的出局顺序,最早的杂牌机,而后的运营商合约机,再到贴牌机,然后是主打亲民的品牌……目前这块蛋糕得在品牌中高端具备基础才维持得下去,红米有小米,真我有OPPO,爱酷有vivo;相反,中高端站不住脚的品牌都已经化作了现有品牌的成长肥料。
这就是为什么各个品牌都在冲击高端市场。而除了软件适配、广告推广这样的固定投入之外,决定手机价格区间的原因无非就是两个:地板和天花板。
供应链决定元器件的价格,元器件决定手机的采购成本,手机的采购成本决定了手机的最低价格。
苹果作为行业大哥,安卓阵营与其竞争的机型销量都在它面前落了下风;而如果苹果将价格下压,就会压缩安卓手机品牌的上限价格。
所以,手机为什么越来越贵呢?
如上所说,国产手机的生存空间是以供应链的采购成本为底线,到苹果价位段基本就大幅度衰减。
华为受制裁之后的销量空间被填补,已经验证了国产手机品牌的不可替代性没有那么强;但是供应链上,哪怕一个元器件的断供都会为某一个手机品牌带来灾难。
另一方面,苹果在终端采取降价之后,对国产手机品牌的生命线——中高端产品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不仅对品牌的利润产生很大影响,还会让原本盈利的主要产品型号不得不大幅度降价,反而成为亏损的重灾区。而手机厂家在软件、广告等方面的投入不会缩减,所以平摊到每台手机上,成本会进一步增加。
数据可以说明一切,近几年单品销量也好,市场份额也好,苹果都在稳步提升。
无论是做芯片的高通还是安卓背后的谷歌,甚至做芯片代工的台积电,国产手机的供应链主要成本都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至于被压制的高端机销量和利润,也是被拿捏在美国的苹果公司手中。
好消息是:国产手机品牌的供应链体系和“果链”之间存在相当程度的竞争,肿瘤存在,但好在没有恶化迹象。
本文作者:一根大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