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宛潼,题图来自:《寄生虫》


太长不看版:


  • 对Wi-Fi要求不高,聊天听歌看片而已,“合租姐妹花”不浪费自己的路由器,还能串起来用,设置多个路由器成“中继模式”,投入成本最低;


  • 对网速和信号要求更高,或需要三个路由器以上才能覆盖的环境,建议配置同一品牌的路由器进行Mesh组网,配置更加灵活,增减起路由器来很方便;


  • 住大户型、两层复式楼的中产,如果在装修期间能搞定网线预埋,选择AC+AP方案,上网体验好,唯一缺点是成本高。


终于,你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了100多平米的大房子。为了如愿以偿在各个角落“摆烂”,你置办了千兆宽带,豪掷两千块购买了一款号称“穿墙王”的路由器。看着它张牙舞爪般的外形和两只手才数得过来的天线,你心想:“这下信号肯定差不了。”


不成想,刚进厕所,Wi-Fi就剩下可怜的一格信号。你实在是不解,“大力”没能出奇迹?甚至陷入自我怀疑,“我买的不是路由器?”


别怀疑自己!你只是没看之前的推文罢了。在上一篇关于如何解决路由器信号问题的文章中,我们提到,决定路由器无线信号的强弱的因素有两个:发射功率和天线增益


发射功率由路由器搭载的功放芯片决定,且有相关的国家标准限制,不能超过100mW,所以单一路由器的信号“天花板”,是一个定数,再强的路由器也不能越界。由于家庭环境的复杂性,无线信号几乎不存在“直射”。


家用无线路由器的天线几乎都不会超过 10dBi 的增益,所以 WiFi 发射功率最大也只能达到 100mW丨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


想要用一个路由器实现“全屋覆盖”,属实勉强,除非是没有墙壁隔断的仓库。那有解决办法吗?有,多买几个。


方案一:把你我的路由器串一串  


经常打游戏或对网速和稳定性要求高的,请直接移步到方案二。


大部分路由器里都有个“中继模式”,能与不同品牌路由器之间进行无线互联,通过“信号接力”的方式,实现将信号覆盖范围扩大的目的。


中继模式原理丨作者


在路由器的App或后台设置网页中,选择无线中继模式,再选择你想“放大”的Wi-Fi。这样,路由器就能接收上一个路由器的信号,再释放一个新的Wi-Fi信号,扩大Wi-Fi的覆盖范围。


旧路由器不要扔,拾掇拾掇还能用丨糕级冻雾


听起来是个不错的方案,而且还“不挑”路由器。然而,中继模式有几个“致命伤”。


首先,中继模式并不能无限地接力下去。信号在无线传输时,必然遇到折损。也就是说,信号过了几堵墙都快没了,你再用路由器给它接上,也于事无补。


其次,中继模式不能“无缝漫游”。看起来“串联”着的路由器是在通力协作,但实际上它们还是一个个“独立个体”,并不能共享设备之间的网速等信息,无法将终端设备“自动地”连接上信号更好的路由器上。


比如,当你处在上一个节点(路由器)覆盖边缘的时候,即便网络再差,也不会自动切换到下一个节点。当终端连接到下一个节点时,通常会“卡几秒”。别小看这几秒,重新连接后,敌军把塔都推了,想想能不火大吗?


再者,“串联”的问题就是,一旦其中一个“节点”出错,后续节点全部遭殃。所以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选择同品牌带“Mesh功能”的路由器,来组网。


中间的链路有一个出错,后面的路由器都会一起掉线丨作者


方案二:厕所角落也不怕没网了  


Mesh组网的中文名称为“无线网格网络”。


与中继模式不同的是,Mesh组网“信号接力”的方式,不是将路由器“串联”起来。而是根据信号强度、连接方式(有线或无线)等条件,路由器自行选择以星状、树状、总线、菊花链四种形式连接,让数据有许许多多条路可以互相通达,如同组成了一张“交通网”。


子路由器掉线,并不影响其他子路由与主路由的通讯丨作者


这样一来,只要不是连接光猫的主路由出现问题,网络中的任何一个子路由器出现故障,其他子路由器仍然可以正常工作,保持屋内的网络不中断。


Mesh组网达成真正的通力协作。Mesh组网下的路由器,用的都是同一个Wi-Fi名和密码。而且数据在传递时,会判断“连接哪一个路由器信号更好”,然后自动切换过去,避免在切换时出现断网。


Mesh组网的另一个大优势是设置容易。子路由器被添加时,都能自动同步主路由器上的管理设置,无需任何额外的操作。不少厂商还推出了“一键Mesh组网”的功能,在App或网页后台上点一下就行,甚至还有些路由器自带了一个“组网按钮”,按一下就搞定。


可在中继模式下,你需要逐个配置路由器,有些路由器可能还要设定信道、频段和关闭DHCP分配等等,这可难为了很多网络知识“小白”。


Mesh组网分为有线、无线和混合组网三种方式。尽可能多地用有线Mesh组网,有线传输稳定性最好,且不受信号衰减的影响。(无线组网下,可以选“三频”路由器,留出一个专门的频段用来组网,最大程度不影响网速。)


“有线”和“无线”差别多大?路由器摆哪,才能有最好的网络环境?


我家近100平,结构如下。我将主路由放到客厅,子路由放到次卧。因为次卧没有预埋通往客厅的网线,与主路由之间是无线传输。我明显能感到,信号在穿透两堵墙之后,有了很大损耗,最多只能跑150兆左右,且存在了信号死角。


穿墙越少损耗越小丨作者


我将子路由调整到主卧后,通过有线组网,避免了无线组网带来的网速损耗和带宽占用问题。而且主卧相比次卧距离厕所、厨房更近,遇到的墙体阻隔更少。这样布置之后,我能让家里的任一角落都跑满500M的网络了。


有线比无线好丨作者


所以,路由器摆哪好?需要根据每个人自身的居住和网络环境调整,“机械”试错。


2.4G频段Wi-Fi信号穿透损耗丨TP-Link


Android中Wi-Fi信号分为五个等级,对应0格,1格,2格,3格,4格。0格信号小于等于-100(dbm),1格信号在(-100, -88] 之间,2格 (-88, -77];3格 (-66, -55];4格大于等于-55(接收端一般负值表示)。信号从3格掉到2格,信号衰减了11dB-33dB(dB 表示差值结果)。比如25厘米水泥墙,穿透损耗有20dB-30dB。隔一堵墙,就掉一个信号,并不夸张。


图示的覆盖范围和走线,仅作说明,实际上操作要复杂很多。


首先(与中继模式一样)给每一台路由器预留电源位置。有线的连接方式下,将主路由的WAN口(输入口)连接到光猫,LAN口(输出口)连接到各个子路由的WAN口。


如果是无线,则是通过在App或后台网页中添加子路由的方式,完成连接。


主路由作为传输的起点和终点,压力比较大。遇到奇怪问题,不知道如何解决的话,不妨使用那个“万能办法”,重启试试?


方案三:“钞”能力罢了  


你要是觉得以上两种方案,都不太“硬核”,就从装修起,顺带把“网”也装了。


机场、办公楼、酒店能做到Wi-Fi信号全覆盖,靠的是“AC+AP”方案。简单理解二者是将路由器的作用分开,AC(接入控制器)是“智能中枢”,连接光猫,将网络信号传给每一个AP(接入点)AP就是路由器上的天线,负责自己区域内的信号覆盖。


AC+AP模式丨作者


根据AP的外观和安装位置,通常可以分为两类:吸顶和面板两种。前者就像吸顶灯一样附在天花板上;后者可以隐藏在86面板中。


一些性能强悍的AC甚至可以带上百个AP,轻松覆盖大面积建筑。隐藏在86面板中的家用AP,替代传统路由器那一堆竖起来的天线,实在是“优雅”。


吸顶式AP和面板式AP丨作者


“AC+AP”还能实现一些Mesh组网所不具备的复杂功能。


看着孩子整天打游戏很不爽怎么办?给他单独开一个限速的Wi-Fi,让他打游戏慢,刷短视频也慢……而在普通的Wi-Fi网络中,想要有针对性地限制网速,就得到路由器后台一台一台找到熊孩子的设备来限速。


AC与AP之间靠网线连接,必须提前在墙里预埋好从AC通往各个房间的网线。而且由于埋进墙体的网线很多年都不会再动,为了兼容日后千兆甚至是万兆网络的普及,务必选择速率更高的六类线。这一步没做好的话,就只能走明线,花里胡哨的网线,很容易把家里搞成“盘丝洞”一般


不少支持新Wi-Fi6协议的AP面板的售价,就已经接近一台支持Mesh的路由器的价格,更不必说其他设备了。


但想想,觉得它贵好像又不是它的问题,是我的问题……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宛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