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华佗3分钟,头图来自:《英国囤积王》


你见过乱得像垃圾场一样的家吗?日本曾有一档名为《我家进行断舍离》的综艺,就实力展示了一个人的房间到底可以有多乱。


这是一栋有12间屋子的别墅,里面可以说是无处下脚。每个房间里都堆满了物品,卧室的地板、沙发甚至床上衣物如山,厨房里更是连一个切菜的地方也腾不出来。这座别墅的主人是一位老奶奶,随着年龄增长,她对老物件的依恋越来越严重。女儿曾经偷偷扔掉屋里的东西,老奶奶震怒到要和她断绝往来。


卧室里的杂物丨《我家进行断舍离》


与此类似,英国也推出过一档名为《英国囤积王》的纪录片,影片真实记录了多位爱囤积的老人。其中一位老人,家里堆满了旧报纸、塑料袋、锅碗瓢盆等,工作人员甚至在他家中找到了死老鼠。


由于过度、杂乱地囤积物品,这些老人的日常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例如他们不能进入卧室睡觉、不能使用厨房或浴室。在堆满杂物的屋子里,他们过着蜷缩的生活。


实际上,过度囤积是一种疾病,叫做囤积障碍(hoarding disorder),俗称囤积症。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囤积障碍是一种独立的精神疾病


过度囤积是病  


很多人有收藏的爱好,可能是精美的手办,也可能是漂亮的汽车模型。进行收藏时,人们往往会选择某一类特定的物品,并且愿意向他人展示。


但囤积症患者不同,他们储存的物品通常种类繁多,比如盒子、废纸、碗筷等等。他们对获得物品有着强烈的信念和欲望,并且坚信将来某一天肯定能用上这些东西。但由于他们并不会分类整理,再加上东西越积越多超过了正常储存空间,到最后也就是在堆积无用品而已。


同时,这类患者不喜欢向他人展示自己的“宝藏”,因为他们也知道这样疯狂囤积是不好的,甚至会因此感到羞愧,但他们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囤积欲望。他们更不喜欢别人碰自己的东西,如果身边的人提议扔掉或整理这些物品,囤积症患者会十分痛苦,甚至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


据统计,全球范围内约有2%~3%的人受囤积症困扰,并且中老年人群更易发病。有数据显示,55岁以上的人群中,囤积症的患病率甚至超过6%,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纪录片中一位老爷爷的家丨《英国囤积王》


大多数情况下,囤积症患者囤积的是日常生活用品,比如衣服、书籍等;有些人也囤积垃圾或腐烂的食物;偶尔还会有人囤积动物,这也是囤积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叫“动物囤积症(animal hoarding)”。


动物囤积症患者会大量收留、饲养动物,比如流浪猫、流浪狗等,不过他们却并没有能力为这些小家伙们提供最低标准的营养保障、医疗保障等。被收养的动物们往往挤在狭小的笼子或窝里,粪便得不到及时清理,经常处于饥饿、生病的状态。


这类患者一开始往往是想拯救流浪动物,也有饲养能力,但随着家里收养的动物越来越多,或因为一些突发事件(比如失去工作),他们不再有足够的能力继续照顾动物。不过,很多患者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对动物照顾不周,更无法停止饲养欲望和行为。


根据美国人道主义协会(Humane Society of the United States)的数据,每年有25万左右的动物成为囤积受害者。丨palmcoastobserver.com


囤积症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囤积症不仅仅是让家里看着乱,还会严重影响患者本人以及家属的日常生活。这很容易理解,正常生活空间被杂物占领,各类生活事项的进行就受到了阻碍。比如,厨房里堆满了东西,做饭就变得困难;又比如,到处都是堆积物,正常走动可能都需要一脚高一脚低以适应起伏不定的地面。  


另一方面,囤积症带来的是健康隐患和安全隐患。由于东西太多,绊倒发生的风险大大增加,这对于老人和孩子来说都是潜在的健康风险。物品堆积成山,也增加了清洁打扫的难度,一些卫生死角很可能成为老鼠、蟑螂等的舒适窝,从而滋生病菌、传播疾病。如果报纸、书籍等易燃物品被大量囤积,也容易引发起火灾,堆积物品过高,更是会增加高空坠物的风险。


武汉某女子攒垃圾成瘾,具有囤积障碍的临床特征。丨截图


除此之外,患者本身的社交活动、社会功能等也会疾病受到影响。比如,一些患者会因为家里凌乱不堪,拒绝其他人进入屋内,包括朋友、家人,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者的正常社交。很多老年患者,子女往往不理解他们的囤积行为,导致家庭冲突不断。老人不断受埋怨甚至被孤立,致使负面情绪堆积,可能进一步诱发不良心理状况。


囤积症是一种慢性疾病,许多患者一开始不把它当回事儿,或者意识不到它影响到了自己或他人的生活。如果不加治疗,囤积症的症状会随着时间流逝变得越来越重,患者本人也经常被贴上“乞丐”、“懒惰”的标签。因此,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对该病的预后至关重要。


囤积症有一些早期迹象  


很多囤积症患者在青少年时期就会表现出囤积倾向,只不过通常比较轻微。疾病有一些早期迹象,比如难以对物品说再见,以至于无法扔掉、出售或者赠送物品给其他人;又比如拿不定主意该把东西放哪儿,不喜欢做决定或是有选择障碍,患者还会花时间把成堆的东西搬来搬去。他们会声称自己只是没时间处理杂物,但实际情况是他们很难分类并正确处理物品,更是跟不上物品积压的速度。


研究发现,很多囤积狂无法分类物品是因为他们更多地是按照视觉和空间来组织生活,比如衣服A放在床上,衣服B放在椅子上,下次找的时候他们能记住东西上次放在哪里,但要按照种类把衣服都放在衣橱里,他们做起来却可能有困难。


囤积症的具体发病原因目前还没有完全明确,不过研究者们已经发现了一些可能的促发因素。心理学研究发现,囤积症患者经常有一些特殊的经历,比如有过童年创伤,或者经历过一些突发压力事件,例如家人的去世。2017年的一篇文献报道过这样一个病例,一名52岁的葡萄牙老人以前不囤积,但自从22年前他儿子突然离世后,他开始不舍得扔东西,出现了囤积倾向,随后更是被确诊为囤积障碍。


这位52岁老人的房子。丨参考文献7


此外,独自生活、有囤积症家族史、具有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人更容易发病。医学影像学也发现,囤积症患者的脑功能核磁扫描(fMRI)和健康人相比有差别,部分脑损伤也会导致人们出现囤积症状。


囤积症可以治疗  


如同许多慢性病一样,囤积症容易复发。仅仅增加存储空间或者一次性清理垃圾,并不能彻底解决患者的囤积问题,因为物品很快又会被堆积起来。


临床上有量表可以帮助诊断囤积症,囤积症患者也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常用的方法是认知行为疗法(CBT),即通过改变一个人思考的角度和行为的方式,来帮助他解决问题。心理咨询师会帮助囤积症患者理解是什么让他们难以扔掉东西,并共同制定合适的行动方案。此外,抗抑郁和抗焦虑药物可以帮助一部分患有囤积症的人。


经过药物和行为治疗后,上文提到的患囤积症的52岁老人住所焕然一新。丨参考文献7


美国贝丝·约翰逊杂物工作室(Beth Johnson's Clutter Workshop),专门帮助囤积症患者重新建立正常生活。在这里,心理咨询师会先和囤积狂们探讨一系列问题,经过规律的心理咨询治疗后,囤积症患者可以在混乱的工厂里练习分类、处理物品。这家机构还会组织患者“不购物旅行”,锻炼他们不去购买不需要的东西。


如果遇到朋友或亲属愿意谈论自己的囤积症问题,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尊重和同情,因为每个人对自己的东西都有一定的依恋,我们应该试着理解物品对他们的意义。同时,积极鼓励他们想办法让家里更安全,不要争论物品是该保留还是该丢弃,也不要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扔掉任何东西,以免信任被打破。问题严重时,鼓励他们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所以,你有在囤积什么吗?是不是也想着,万一哪一天用得上呢?


参考文献

[1]G. Steketee A. A. Kelley. Hoarding. Encyclopedia of Mental Health (Second Edition) 2016, Pages 319-324. https://doi.org/10.1016/B978-0-12-397045-9.00088-4

[2]Hoarding Disorder: Diagnosis,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January 2016.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94(1):83-90. DOI: 10.1002/jcad.12064

[3]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PA),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ifth ed.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4]Ayers, C.R., Setherell, J.L.,Golshan, S.,Saxena, S., 2011. 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forgeriatric compulsive hoarding.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 49,689–694. doi:10.1016/j.brat.2011.07.002.

[5]Nordsletten, A.E., Fernández de la Cruz, L., Pertusa, A., et al., 2013. The Structured. Interview for Hoarding Disorder (SIHD): Development, usage and further validation. Journal of Obsessive Compulsive and Related Disorders 2 (3), 346–350. doi:10.1016/j.jocrd.2013.06.003.

[6]International OCD Foundation. https://iocdf.org/wp-content/uploads/2014/10/Hoarding-Fact-Sheet.pdf

[7]Daniela Vilaverde, Jorge Gonçalves, and Pedro Morgado. Hoarding Disorder: A Case Report. Front Psychiatry. 2017; 8: 112.

[8]Steketee G, Frost R. Compulsive hoarding: current status of the research. Clin Psychol Rev. 2003; 23:905–927.

[9]Danielle C Cath. Age-Specific Prevalence of Hoarding and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Am J Geriatr Psychiatry. 2017 Mar;25(3):245-255.

doi:10.1016/j.jagp.2016.11.006. Epub 2016 Nov 1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华佗3分钟,编辑:黎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