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Stuff报道了中国工人来新西兰后被骗,天天吃泡面,以泪洗脸。现在有好消息,新西兰本地不少企业都向他们伸出了援手。



Bao Guo(音译郭宝)在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泪流满面。为了获得新西兰签证,他欠下了一大笔债务。



他刚来没几天就被解雇了,现在他没钱了,只能天天吃泡面,和许多中国建筑工人一样,他的新西兰梦现在成了一场噩梦。

但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好消息,在Stuff报道了他的困境之后,8个不同的雇主联系了我们,提供了工作机会,其他人则提供食物或帮助翻译。

奥克兰南区Papakura的一家门制造商Superior Doors的总经理Aaron Davidson就是其中一位热心的读者。



当他看到郭宝天天吃泡面时触动了他,他说:“我看着这些,心想‘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于是,Davidson联系Stuff表示要提供工作岗位给郭宝。

不过,两人有许多障碍需要跨越。Davidson不会说普通话,郭宝不会说英语。且他必须获得6个月的受剥削工人保护签证,这样他才能合法地在工厂完成为期3天的试用期。



但令Davidson感到鼓舞的是,他有一个能说流利普通话的员工——公司的会计。

Davidson通过谷歌翻译和郭宝随身携带的一个小型翻译机进行基本的对话。



郭宝对这份工作很重视,一开始,他要6点起床,从奥克兰西区坐3个小时的公交车到南区的工厂。

现在他搬到工厂附近的区域,虽然买了一辆代步车,但不幸的是,第一周就被偷了。

郭宝还不能在组装门的小团队里工作,组装工作复杂,需要很好的沟通,所以,他现在被安排在一条喷漆的生产线上工作,他很高兴通过加班加点来偿还家里的债务。



他也取了一个英文名字叫Mike,当他看到Stuff的记者和摄影师在工厂的另一边时,他笑了。

“我很高兴在这家工厂工作,”郭宝通过他的翻译机说。



“老板对我很好,其他员工也很热情,愿意帮助我。我很高兴能在这里工作很长一段时间,但因为签证的问题,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当然,并不是每位来新的中国工人像郭宝那样幸运,上周五,中国驻新西兰大使馆专门发布通知,提醒赴新务工人员一定要提前做足功课,充分了解新西兰相关法律法规、市场用工需求、新方雇主资质、工种技能要求、工资待遇标准等信息,判断好自身条件、英语能力和工作技能与用工需求匹配度,谨慎评估有关风险,强化防范意识。



希望这种务工骗局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