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Jesse,原文标题:《苹果头显亮相,2万起,AR/VR都有,动动眼球就能控制》,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刚刚结束的 WWDC 发布会上,Apple Vision Pro 压轴登场。


从纷繁华丽的产品演示,到 3499 美元的骇人价格,它夺走了所有观众的眼球,甚至让人忘了前半场发布会,苹果都发了些什么。


这是苹果自 2014 年 Apple Watch 发布以来,第一次推出一个全新的计算平台。但 Apple Vision Pro 似乎并没有开辟什么新的应用场景。至少从本次的演示来看,所有 App 都是 Mac、iPhone 上原本就有的。Vision Pro 所做的事情,只不过是把 App 从原本的屏幕上,带到了空间里。


屏幕不受显示框的限制,“填满”周围环境丨图片来源 Apple


硬件层面,Apple Vision Pro 无比先进、精致,价格也非常“美丽”,但如果你看完发布会之后怀疑“这真的值得我花两万人民币吗?”这可能并非错觉。


在 Apple Vision Pro 诞生的背后,是一段漫长而艰难的 VR 探索史。它的到来,并非要为这段历史画下句点,而是开启一个新的篇章。


跳票四年的 Apple Vision Pro   


对于 Apple Vision Pro 的过分期待,部分原因是它已经迟到了好几年。


这是苹果近 50 年创业史上,开发周期最长的一款产品。今年初,有苹果内部员工向 Financial Times 爆料称,Apple Vision Pro 已经开发了 7 年之久。根据这个说法推算一下,Apple Vision Pro 的开发启动于 2016 年,正是上一波 VR 热潮席卷的时间点。


到 2018 年的时候,就有供应链消息传出,苹果正在开发一款“眼镜”产品。当时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曾表示,苹果的眼镜产品已经进入了硬件验证阶段。


“移动”屏幕丨图片来源 Apple


这恰好符合苹果开发规划的习惯。大部分苹果产品的立项都会比较早,在内部先进行概念设计,然后花 3 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实际开发、验证。


比如 2014 年发布的 Apple Watch,它早期的产品规划是由乔布斯亲自参与的,这意味着它的立项时间早于 2011 年。但它的实际开发则是由 Jony Ive 主导,是乔布斯去世后的事了。包括第一代 iPhone,实际的开发周期也就是 3 年左右。


如果 Apple Vision Pro 的实际开发始于 2016 年,到 2018 年进入验证,按正常节奏,它理应在 2019 年发布问世。


但没有。自 2019 年,每年都有消息爆出苹果在上游供应链有所行动,可能是 Apple Vision Pro 将要发布的预兆,但这款神秘的头显却一次又一次“跳票”,一跳就是 4 年。


这并不是苹果一家的问题。整个 VR 硬件的发展史,可以说就是一场“跳票史”。


早在 1995 年,任天堂就曾推出过一款名为 Virtual Boy 的 VR 游戏机产品。它的显示机构由一块内置的 LED 显示屏加上光学目镜组成,用户将眼睛凑上去,就能看到被目镜放大的画面。当年负责开发 Virtual Boy 的任天堂元老级人物横井军平,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营造沉浸感。


Virtual Boy丨图片来源 Wikimedia


问题是,Virtual Boy 的画面一点都不沉浸。它搭载的是一块单色 LED 屏幕,虽然通过所谓的“3D 目镜”,让画面里的元素变得稍微立体了一点,但它本质上依然是 2D 逻辑渲染出来的,且像素极低,沉浸感无从谈起。


自 Virtual Boy 一经问世就立即扑街之后,VR 概念沉寂了近 20 年。过程中,3D 图形技术飞速发展并成为了主流,显示技术也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革新。


直到 2012 年,Oculus 第一次将 VR 带入了 3D 时代。除了 OLED 显示屏、目镜之外,Oculus 还在自己的 VR 头显里加入了陀螺仪,它可以随着用户头部的运动,显示连贯的画面,就像真正身处在一个 360 度环绕的虚拟空间里一样。


但 Oculus 的早期产品依然不够好。屏幕像素不够,渲染精细度不够,视野宽度不够,陀螺仪追踪运动的灵敏度也不够。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沉浸失败”。


“用目镜放大画面,覆盖人的整个视野,营造沉浸体验”,这个想法最初可以追溯到近 100 年前,它就是 VR 概念的雏形。直到今天,VR 硬件的核心都依然是“目镜+屏幕”的组合,也依然没有一个厂商能完美解决“沉浸感”的难题。


如果想调整沉浸感的程度,旋转数码旋钮丨图片来源 Apple


就连沉浸的标准,也被一次次提出又推翻。比如 2016 年前后,行业内曾提出过双 4K 分辨率、120 度视野、陀螺仪延迟小于 20ms等试图以为能解决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的参数概念。但今天有很多头显产品,都已经在参数上超越这些标准,但它们的体验,至少以市场表现来衡量,都并没有达到真正沉浸的标准。


我们眼睛的复杂度、精度,一直遥遥领先于显示技术。


这或许就是 VR 硬件在几十年的跨度里一次次“跳票”的原因,也是为什么苹果的入场,显得如此重要。


太难做,是苹果利润率最低的产品  


硬件参数上,Apple Vision Pro 可以说做到了拉满。光是单眼超 4K 的分辨率,就已经是业界顶尖水准。


堆得更多的是各种传感器,光是眼镜外部,就配置了多达 13 个摄像头,让用户戴着头显时,也可以看到眼前的世界。


提供的体验无缝融合虚拟和现实世界丨图片来源 Apple


除此之外,苹果还在 Apple Vision Pro 的内部配置了 4 个眼动追踪摄像头,用来追踪用户的眼球运动。


Apple Vision Pro 没有配备手柄,而是可以通过追踪用户眼球和手的运动,来实现“目光所至,即为所指”的效果。


用眼神,手指,语音实现交互丨图片来源 Apple


关于 Apple Vision Pro 到底能不能实现真正的沉浸,当下或许还很难评价。但能确定的是,这件事在苹果内部,已经引发了不小的矛盾和动荡。


据报道,过去几年里,苹果的高管们一直在向产品团队施压,要求尽快完成 Apple Vision Pro 的开发,尽早推向市场。但产品团队则一直认为目前的产品还没有达到“可行”的标准,拒绝发布。


产品团队的理由很简单:他们认为目前开发中的 Apple Vision Pro 还太大、太重,并不适合长时间佩戴使用。


这件事也在 Apple Vision Pro 的实际发布中得到了“侧证”。为了做到尽可能轻薄,Apple Vision Pro 没有内置电池,只能通过线缆供电,苹果为此设计了一款外置“充电宝”作为移动场景下的电源,但它也仅能为 Apple Vision Pro 提供 2 小时续航。


随着矛盾发酵,苹果内部出现了不小的人事动荡。特别是那支以“小而精”著称的工业设计团队。这支团队由约 20 名设计师组成,曾经是苹果最核心,话语权最高的执行团队之一,常被视为定义苹果产品的灵魂部门。


自 2019 年,前首席设计官 Jony Ive 离开苹果之后,苹果就没有指派新的“首席设计官”。去年 10 月,接任 Ive 衣钵的工业设计总监 Evans Hankey 也宣布将离开苹果。之后,苹果决定取消“工业设计主管”职位,整个工业设计团队转而向 COO Jeff Williams 汇报。


4 年内,两任领导离职,而且是两个管理层级被砍,这对整个工业设计团队来说,意味着话语权急剧流失。从曾经的 Ive 直接向 CEO 库克汇报,到 Hankey 领导的时代,至少有一个主管挡在执行层和高管之间,到现在,整个团队已经很难再向高层提出异议,至少在管理上这样。


而最终为这场内部矛盾画下句点,决定推出 Apple Vision Pro 的,恰好又是 COO Jeff Williams。据 Financial Times 报道,苹果内部关于要不要推出 Apple Vision Pro 的矛盾,焦点就在工业设计团队和 Jeff 之间,最终 CEO 库克决定站在 Jeff 这一边。


除了产品设计,Apple Vision Pro 在工程技术也遇到了不少难题。


此前 The Information 就曾爆料,为了提升佩戴舒适感,使头显尽量贴合用户的脸,苹果在 Apple Vision Pro 上采用了曲面主板的设计,这在整个计算机的历史上都是首创。除此之外,苹果还采用了碳纤维材料来加固整个头显框架,以实现相对极致的轻量化。


Apple Vision Pro 首创曲面主板设计丨图片来源 Apple


复杂的技术方案,加上极致地堆料,最终造就了 Apple Vision Pro 3499 美元的高昂售价。而这个价格其实并不算“贵”。此前据市场调研公司分析,Apple Vision Pro 光是物料成本,就接近 2000 美元,按毛利计算,这是苹果发布过利润率最低的产品之一。


图片来源 西部证券《XR行业深度报告:下一代人机交互终端,苹果MR引领行业创新》


Apple Vision Pro 能复刻过往的“神话”吗?  


很显然,苹果赌的,还是一个未来。


目光所至,即为所指丨图片来源 Apple


COO Jeff Williams 坚持要发布 Apple Vision Pro 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这款产品的开发周期实在是拖得太久了;另一方面则是,他认为此时发布 Apple Vision Pro,并不一定要在第一代产品上就追求多高的销量、盈利,而是可以先“培养生态”。


这里的生态,一方面指的是用户对 Apple Vision Pro 产品的认知,另一方面也是应用开发生态。过去苹果每一次发布一个全新产品,第一代产品都卖得不怎么样,常常是随着后面的迭代,才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


无论是 iPod、iPhone,还是 Apple Watch 和 AirPods,发布初期都曾引发过争议,市场也常有浓烈的“观望情绪”,但苹果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通过一次次迭代,逐渐改变了世界。


今天的苹果,是世界上最有钱的公司,没有之一,它完全有底气在 Apple Vision Pro 上播种灌溉,再等待开花结果的一天。


只不过这个“未来”,或许有一点模糊。


VR 头显和 AR 眼镜,虽然在技术上共用同一套底层框架,但两者的产品逻辑存在着天然的“分野”。


简单来说,VR 的沉浸的,它要营造的是一个“覆盖”的体验,帮助用户更专注于眼前的内容;AR 则是碎片化的,它是对我们眼睛所见现实的一种辅助。


能突破房间的大小,创造一个新的“空间环境”丨图片来源 Apple


在 Apple Vision Pro 上,苹果演示了几乎一切 AR、VR 应用的可能,而并没有给到一个明确的路径选择。


库克曾是“元宇宙”概念的坚定反对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都坚定地为 AR 技术站台。但随着上一代 Google Glass 采用的 AR 眼镜技术方案走向没落,一体式 VR 眼镜开始成为行业里的主流选择。


Apple Vision Pro 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行业,上游技术的影响,它依然是一台会覆盖用户视野的 VR 眼镜,只是苹果通过堆摄像头的方式,为它加入了 AR 的功能。


从这个角度,苹果可能也在等市场、开发社群给到反馈,然后在后续的产品上再做调整。包括 3499 美元的售价,也注定了它不会大规模普及,而是一个小范围的“试水之作”。


搭载M2芯片以及全新的R1芯片丨图片来源 Apple


无论如何,历史的车轮已开始滚动,新的篇章已经翻开。未来 VR/AR 行业无论成败,今天都会成为这段历史的一个关键转折,Apple Vision Pro 也必定会成为它的重要注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Jes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