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恢复速度放缓。预示经济走势的采购经理指数PMI5月不如预期。工业领域继续收缩,服务业扩张放慢。
中国官方公布的PMI在工业领域连续第二个月下降,从49.2降至48.8。这是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三公布的数据。PMI在50以下,意味着生产在收缩。
服务业领域的PMi虽然是在50以上,也就是扩张区域,但也从56.4降至54.5。无论是工业还是服务业的PMI都低于专家预期。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季度以来降温的原因是多样的。出口增长放缓。房地产市场的恢复不如预期。政府放慢基建开支。企业利润下降,与美国及其盟国的政治紧张关系也带来压力。
如何实现政府设定的5%增长目标
自结束严格的新冠政策以来,中国政府希望今年能恢复经济增长势头。第一季度增长率同比为4.5%。中国领导层将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为约5%。这意味着,增长率还须进一步上升,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野村证券在一份报告中说,PMI下降显示,特别在制造业领域,下降螺旋的风险越来越真实。该报告预计,6月工业PMI有可能仍将在收缩区域。
中国制造商深受全球需求减弱的冲击。美国、欧洲和亚洲各央行为抑制通胀而纷纷提升利率。
在国内,中国消费者在解除新冠封控措施后,旅游和其它商业活动消费复苏,但力度低于预期。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在一份报告中认为:数据显示,5月中国经济以更为缓慢的速度恢复,工业举步维艰,对建设工程的财政支持也减弱。但服务业仍能看到较明显的增长。
与此同时,工业领域疲弱的PMI数据在亚洲其他国家有类似表现,日本工业产出也出人意料地出现下降,韩国的工业生产也减弱。
国家统计局5月31日发布的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8.8%,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运行在50%以下。
数据显示,反映市场需求不足的企业比重为58.8%,创下自从有本项调查以来的最高值。国外需求也加快下降,新出口订单指数为47.2%,较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特约分析师张立群分析,5月份PMI指数继续在荣枯线下小幅回落,表明经济全面回升态势仍在聚力之中。要着力落实好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方面工作,通过提振投资进而带动企业生产,带动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带动消费持续回暖,进而使超大规模国内市场需求进入全面回暖轨道,依靠需求全面回暖带动经济全面回升。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师文韬也认为,当前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市场新增需求不足,传统行业和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压力较大。下一步需要继续落实稳增长、扩内需、稳外贸等工作,更大力度推进惠企政策,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以进一步释放需求潜力,提升市场经济活力,支持中小企业平稳恢复。
产需两端持续回落
5月份,制造业市场需求延续偏紧运行态势,新订单指数为48.3%,较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连续2个月运行在50%以下。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从海外因素看,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导致外需下降的影响,叠加地缘政治关系紧张,制造业回流、友岸外包、近岸外包使我国出口需求受到一定影响。从国内因素看,主要源于需求恢复放缓尤其是房地产市场恢复动能下降,对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拉动减弱,限制了制造业景气的改善。
市场需求不足带动企业生产活动放缓,企业原材料采购量也相应减少。5月份生产指数为49.6%,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在连续3个月运行在扩张区间后落至50%以下,采购量指数为49%,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
分行业来看,基础原材料行业PMI为45.8%,较上月下降2.1个百分点,是导致制造业PMI整体下降的主要因素,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都下降至45%以下,显示基础原材料市场供需两端同步收缩。装备制造业PMI和高技术制造业PMI分别为50.4%和50.5%,较上月上升0.3和1.2个百分点,消费品制造业PMI为50.8%,较上月上升1个百分点。
文韬表示,从今年以来的指数走势来看,传统的基础原材料行业处于持续下行势头,而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等新动能保持稳定上升趋势,产业结构的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推进。
市场价格持续下降
二季度以来,由于国内市场需求连续弱势运行,国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较大,带动我国制造业产品市场价格连续下降。
数据显示,5月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0.8%和41.6%,较上月下降5.6和3.3个百分点,都连续3个月下降。分行业来看,基础原材料行业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都下降至35%以下的较低水平,显示基础原材料价格较快下降,也是产业链中下游产品价格下降的源头。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的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都运行在50%以下。
文韬表示,经济运行中也有好的表现,一是就业相对稳定,5月份从业人员指数虽然有所回落,仍保持在48%左右相对正常水平。二是企业预期相对乐观,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连续5个月保持在54%以上。三是企业成本压力继续缓解,除了原材料成本较快下降之外,物流成本也继续下降,反映物流成本高的企业比重连续6个月下降。
5月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4.1%,高于上年同期0.2个百分点,运行基本平稳,企业对近期行业发展保持乐观。从行业看,调查的21个行业中,有16个行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位于扩张区间,其中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电气机械器材等行业连续5个月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行业市场预期持续向好。
关于下阶段制造业PMI走势,机构普遍认为,制造业景气度接下来几个月仍将处于较低水平,外需乏力以及国内房地产市场边际走弱都将对制造业形成制约。
韩媒:中国经济正陷入深渊 从根基开始腐烂…
大批西方媒体针对中国经济发出骇人的警告。在中国生活了30多年的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在接下来的10至20年间,中国的经济增速将无法摆脱2~3%的停滞状态。”而全球投资公司洛克菲勒资本管理公司总裁鲁奇尔·夏尔马在《金融时报》(FT)刊文称:“中国经济正从根基开始腐烂。”
在观察新冠防疫措施解除后4个月的情况后,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将难以重回新冠疫情前的水平。中国经济的各项指标都亮起了“红灯”,例如,4月份青年(16~24岁)失业率自2018年有相关统计以来首次超过20%。
◇ 重新开放四个月交出“惨淡成绩单”
中国一季度(1~3月)经济增速为4.5%,被认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4月份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4%,重新开放的效果似乎即将正式显现。
但将各项数据拆分来看,情况并不容乐观。去年4月,上海正式封城时,经济指标跌入谷底。市场普遍认为,考虑到上述基底效果,正常来讲4月的增幅应该达到极高的水平。
市场预期的消费增幅为20.2%,但实际增幅仅为18.4%。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也远低于市场预期(9.7%)。
其中还隐藏了一项数据,那就是4月份中国进口减少了7.9%。消费如果向好,工厂运转顺利,进口应该增加才对,事实却是出现了负增长。这可以认为是人民币汇率超过心理防线“1美元=7元人民币”,投资者对中国上述经济现状做出冷静判断的结果。
◇ “经济增速或稳定在2~3%”
而长期关注中国经济的中国经济专家们的视角更加冷峻。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是担任德国化学企业巴斯夫中国首席代表的中国通。他自供职于瑞士ABB的20世纪90年代起在中国落脚并生活至今,一直担任西方企业对华投资的咨询顾问。
5月23日离任前,他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中国经济增速不得不阔别年增长4~5%的时期,稳定在2~3%”,“从目前的状态来看,可能走上与日本相似的道路。”也就是说,有可能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远低于日本的情况下,重蹈类似日本“失去的三十年”的覆辙。
他表示:“我虽不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触顶,但若想恢复增长动力,需要经历痛苦的改革”,“而且也没有理由像过去一样,由政府出面通过财政或金融扭转增速下降的势头。”
◇“依赖房地产泡沫人为造成增长的时代已落幕”
鲁奇尔·夏尔马在FT的刊文笔触更加辛辣。
他表示:“虽然华尔街分析家们营造出中国经济今年可能实现5%增长的瑰丽假象,但实际情况远比这要糟糕。”举例而言,若想取得5%的增长,企业的销售额需要实现8%以上的增长,而一季度中国企业的销售额增幅仅为1.5%。
他反问道,在消费方面,中国家庭30%的可支配收入被用来偿还房贷,而4月进口增幅为负7.9%,消费真的出现了大幅度增长吗?也就是说,他怀疑中国政府伪造数据以满足今年的经济增长目标。
他指出:“中国经济正从根基开始腐烂。”他认为,中国自2008年起依靠财政扶持房地产经济和债务实现经济增长,如今这个模式不再有效。房地产泡沫崩溃将造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无法再进行投资的状况,而由此导致的资金不足又会对消费和工业生产产生影响。
他表示:“考虑到中国人口负增长和生产效率提升速度,别说5%了,恐怕要折半才算是恰当的潜在增速数值”,“在华尔街分析家们化身拉拉队高喊‘反弹’的过去4个月间,投资者们在中国市场损失了数千亿美元。”他负责运营资产规模超过100亿美元的洛克菲勒资本管理公司的国际投资业务。他的指责我们很难置若罔闻。
◇“青年失业是结构性现象”
除此之外,新冠疫情给中国经济造成的另一个巨大阴影是青年失业率。今年以来每月攀升的青年失业率在4月飙升至20.4%。而2019年时,青年失业率最高不曾超过13%,但经历新冠疫情之后,涨势显然已经失控。
投资银行瑞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王一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偏高的青年失业率并非一时的,而是结构性现象。”大学毕业生们希望在以IT、金融、通信等为中心的领域谋求高薪岗位,而中国经济无法创造这样的工作岗位。中国经济正在逐步陷入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