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土卫六,编辑:刘车仔,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又是强降雨,又是河南,又一次引起了全国关注。


刚刚过去的这一轮强降雨,恰好撞上了当地冬小麦的收割季。冬小麦是秋天播种、越冬后来年夏天收割的农作物,大量雨水到来,会让已经成熟的麦子发霉变黑,这种小麦一般被称为“湿麦”。


湿麦磨成的面粉勉强能吃,但口感很差,即使趁热吃也很不筋道,像一团面糊一样,一旦放凉了却又硬得废牙。因此,湿麦的收购价要比正常麦子低不少。


如果收割再晚一点,湿麦就会发芽,变成“芽麦”。芽麦很难加工成面粉,大部分只能用作饲料加工处理。


理论上说,为了减少降雨造成的损失,受灾地区应该尽快组织小麦抢收。然而,去往麦田的收割机却被拦在了高速上。


一、收割机被拦在高速,怎么回事?


事发地点是在河南南阳。虽然只是一个地市,其出产的冬小麦产量却占到全国的3%以上。这么大的产量,如果没能抢收,极有可能造成冬小麦歉收,不仅会造成农民收入损失,还有可能传导至下游,引起面粉、食品等产业原料价格上涨,影响物价稳定。


抢收小麦的“抢”字,真不夸张,小麦的成熟速度素有“麦熟一晌”之说。有时候上午还没成熟的麦子,下午却可以收割了,足以见其成熟之快。如今碰上大雨,更是要争分夺秒,稍有延迟都会面临更严重的损失。


但去南阳抢收小麦的收割机,却被堵在高速路出口、排起了长龙。最新报道称,这些收割机不能下高速的主要原因是:车辆超高、超宽,或者没有办理“跨区作业证”等。


这引起了许多网民的质疑:“难道当初收割机上高速的时候,就不超宽、超高了吗?”如此看来,很可能是跨地域协调机制出现了问题。


上高速时尺寸不超标,下高速时却超标?(图/抖音)


21世纪以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迁往城市打工,造成了农村劳动力不足,同时,农业机械的普及也为提高农业生产力提供了技术基础。


农业机械价格昂贵,并非所有农民都能负担得起,这样就催生了专业“机手”这一细分行业。由于我国跨纬度广,南北温差较大,不同区域农作物成熟时间有早有晚。机手们便在农作物成熟季节,由南到北规划路线跨区作业,依次收割,中间赚取一些服务费,作为回报。


农业机械体积较大,上高速公路时存在超宽、超重等问题,为了保障高速公路车辆的行驶安全,1996年开始,农业农村主管部门每年提前免费发放“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跨区作业证”,拿到作业证的车辆才可以免费上高速。


跨区作业证,长这样。


业内人士指出,机手们需要申领的证件不只这一个,还包括身份证、收割机行驶证、收割机购买的发票、出厂合格证……


据凤凰网报道,当地农管曾下乡检查农用收割机或者“跨区作业证”,导致收割机被扣。


在事件发酵后,南阳当地回应,称该事件已经在当地农业农村局的协调下得到妥善解决,所有收割机当天就下了高速,顺利进入南阳实施作业。


河南其他地市也在行动,抢收小麦。(图/央视)


通告中,当地政府号召本地的724台履带式收割机尽快上地,并与周边地区联系引进履带式收割机,力争将阴雨天对小麦机收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


二、小麦烂在地里,到底有多严重?


收割机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河南的雨情也在收尾。


5月29日,河南省气象台官方发布,5月30日大范围降水将收敛。5月31日至6月2日,河南全省大部将以晴或多云为主,仅西部、东南部有弱降水。随着降水停止,气温也将重新走高。预计5月31日到6月2日,30℃左右的气温将会再现。


河南雨势渐停,雨带转向东部其他省份,对河北、山东、安徽夏粮抢收产生考验。(图/中国气象局雷达气象中心)


天气的好转,并不意味着能松一口气。相反,降水结束后,如何尽量挽回损失是最紧要的事情。如不能及时清沟理渠,排出田间积水,渍涝可能会导致小麦出现倒伏。


小麦倒伏后,不仅容易遭受病虫害,也极易霉变,会直接导致减产,并且收割难度也会空前加大。


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雷振生表示,“雨后要及时查明麦田积水的情况,做到明水能排、暗水能滤、雨停田干,降低土壤的含水量,也可预防或者减轻倒伏的发生。倒伏的麦田要让它自然生长,可以一定程度上恢复直立,切忌人工扶起”。


据大象新闻报道,从5月23日开始,河南省组织豫南成熟地区抓紧抢收,截至5月29日累计收获386.3万亩,占全省8500万亩小麦面积的4.52%。其中,受灾最严重的南阳已收获小麦215.7万亩,占播种面积的19.4%,剩下的任务依然艰巨。


在积极抢收的同时,要做好排涝、烘干,还要警惕抢收对下一轮玉米播种的影响,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河南许多地区采用的是“冬小麦+玉米”轮作的种植模式,由于刚经历了一轮降雨,土壤含水率高,收割机履带会压实土壤,造成土壤板结。这对下一轮种植玉米极为不利,不仅影响玉米发芽,也影响其根系发育。至少在抢收完小麦后,还需要翻耕一轮土地才行。


宏观层面来看,此次灾情具体规模尚未公布,但对农民而言,已经产生了肉眼可见的损失。驻马店的农民姚先生称,他的600亩小麦成了芽麦,几乎颗粒无收。据2022年数据,每亩小麦收成约1000斤,每斤收购价在1.5元左右,这意味着每亩损失达到1500元。


2021年,河南省印发了《河南省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实施方案》,开展小麦、水稻、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县域全覆盖,小麦完全成本保险保额为每亩1000元,每亩的保费费率在4%左右。


完全成本保险包含粮食作物全部成本的保险,覆盖了农业生产的总成本,包括种子、化肥、人工成本等投入,出现自然灾害、病虫害等特殊情况时,主要弥补农户损失。


不过,该保险并非强制保,许多个体农户并没有参保,这也意味着对他们而言,歉收已成事实。


大雨造成小麦减产,灾情影响还在持续。(图/微博)


至于是否会造成下游原料价格上涨,据第一财经报道,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粮食经济研究员郑文慧表示,5月底的降雨天气将影响新麦的产量和质量,但具体影响程度如何,存在分歧,尚无定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土卫六,编辑:刘车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