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udeservetobeloved(ID:nobodycaresexceptme),作者:机智狒,头图来自:《完美陌生人》


关于现实的交流,我发现人和人的分享模式和分享欲望真的是不同的。


《黑暗荣耀》


有些人什么事都会习惯性分享,刚认识就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生活行程都掏出来讲(没有说这种分享方式不对),但我不会在私下事无巨细地把自己的事情一对一地说给别人听,从来不会觉得每天必须要和xxx聊天必须要有交流的kpi,我会想别人又不是我的什么日常任务汇报机器。


和好朋友的交涉都处于一个很自然的不需要额外花精力维系或者花心思去拉近关系的状态。以前本科在重庆读书我可能会整整三五个月不和我初中朋友讲一句话但是放假一见面就话一堆,就是潜意识里觉得我们都有各自的生活,我们各自把各自过好,不必事无巨细地交涉,但真有什么大事情立马见面或者群里讲。


而且我一般都是在社交平台上说日常里的小事,在qq空间和微博上的表达是1对多的发散,表面上是发给所有人看,但这种表达的本质更偏向于自我诉说和表达上的发泄。而且在这类模式的表达里面任何一个“相对方”不具有必须回应的义务,如果谁看着谁烦,取关拉黑就可以结束这种交流,而如果有回应,那么就是主动建立的关系,双方不会衍生过多的疲惫感,这是种双向选择。


如果是1对1的交流就代表了双方都要为这份分享欲的表达付出精力。但很多时候我会预想别人根本没这个空,凭什么别人要花费力气花费时间来回复我的事无巨细,别人打字就不要时间吗?别人的情绪价值就不算价值吗?而且我也不想掰开自己特别深入的隐私对现实里压根不熟的人讲。


另一方面就是我发现人和人的关系很妙,就是我知道这件事给她讲她是想听的,就比如一有八卦我速速分享给闺蜜给大学朋友,但是我不会被咬了一个蚊子块都和朋友讲,而且对不同的人诉说不同层级的事,像家庭关系恋爱关系这种事情都是和朋友的关系很深后才会开始谈及。而普通的小事在大部分时候并不存在一对一分享价值,我把小事发过去,对方回个表情包,这种交流在我眼里并不存在过多意义。


再来,过于日常的分享欲望我习惯性地倾泻于所有人都能看到的公开平台上,朋友想来聊就会评论,朋友不想聊就直接划过。


在现实里,只要有表达,就一定会有一方被当作情绪垃圾桶,分享欲望的膨胀很容易让别人的情绪超载,这种超载的额度取决于双方关系的紧密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udeservetobeloved(ID:nobodycaresexceptme),作者:机智狒,@wb:曼妙沪上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