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实验室 (ID:LIFELAB2020),作者:傻狍子,编辑:滚滚、WEIFAN,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今年,第一批上山徒步的中产,开始挖野菜了。


拍照打卡凹照型,属于低端玩家,穿越秦岭太玩命,如何在户外体现得到感,是中产最爱琢磨的课题。



在短暂的补偿性消遣后,吃腻了付费农家饭,在郊外古道徒过步的玩家们,盯上了野菜。


“毕竟比起徒步的意义,野菜更为具体和新鲜。”



打野的人多了,山里就长出了NPC。据说,原本热衷打水养生的老年人,一开春,也放弃了可贵的山泉水——毕竟跟野菜相比,这玩意儿确实有点重了。


对野菜的独到认知,也让老年人成了打野人里的李时珍,指点盲目出击的年轻人,四处搜寻。这一刻,野菜成了城里人的虫草。


图源@悠闲日常小王<br>
图源@悠闲日常小王


把镜头拉远点,这段时间,中国大地从南到北的绿化带,土山坡上,到处都是打野党。采的过程,有人直播,有人晒朋友圈,有人做野菜地图……在当代,野菜的终极意义,不再只有被食用。流量,相当于野菜的另一种物尽其用。


在校大学生也开始挖野菜了 图源@生椰酱~<br>
在校大学生也开始挖野菜了 图源@生椰酱~


从土地到餐桌,人均李子柒。视频传到国外,老外都开始怀疑李子柒其实根本没有团队,中国人就是那样生活在时令和古朴里。

  

1. 野菜刺客,狙击中产胃


小时候挖野菜充饥的故事,已经被长辈们盘了好几个版本了。原来充饥不够塞牙缝的野菜,如今已经迭代成了昂贵的时令菜,是中产们吃腻大鱼大肉后的“小葱拌豆腐”。



看看入春后的各大生鲜app,你就明白了,野菜确实已经成了“地珍”。


重量都是按照百克一份卖,价格基本十块起步。四口之家的饭量,炒盘野菜折合成本五六十。



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就是不让中间商赚差价。


于是网上出现了各种“农民补贴家用”,就地开挖的业务。你没有一个农村的亲戚,但只要愿意付费,四舍五入也意味着你在农村有人了——



还有代挖业务,给个跑腿费,周末就能实现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饭桌——



PDD则是大部分野菜党的主战场,最近各家月销基本都是四千起步。野菜成了城里人的乡愁,午夜梦回,恨不能顺着网线挖一铲子过过瘾——



线上野菜卖得火热,但仍有一批野菜原教旨主义者,坚持亲自上手,人工打野。因为“买来的野菜孱弱得很,嫩绿水灵得毫无土腥味,根上不带土,灵魂少一半。”



“也不知道有没有打保鲜药,打了还叫野菜?”



对他们来说,野菜看重的不光是能吃,而是Homemade的亲切感,“更何况,自己从地里挖的风味确实更足。”


2. 山上长满了以打野为名的户外人


虽然都是打野,有人是为了吃,有人只是为了挖本身。就算从市区驱车近百公里,也挡不住户外中产人对野菜的向往。


他们把这种不计成本的上瘾称成“白嫖的快乐”。


95后北漂王天,今年初次体验到挖野菜的快乐后,开始“每周一山”,过上了频繁的打野生活。“去年老跟着朋友爬山,当你把一座山头反复爬了三次以后,徒步的意义就变得空虚了。


今年顺手挖点野菜,周一带去给同事‘开开素’。有了获取感,爬山的热情再一次被点燃了。”



王天觉得这就跟工作一样,有了新鲜感,才有向前一步的可能。不然爬久了就跟上班一样,纯纯找罪受。


最近去杭州出差,王天顺便挖了一盆折耳根,晒干了泡水喝<br>
最近去杭州出差,王天顺便挖了一盆折耳根,晒干了泡水喝


最近,王天成了公司的妇女之友,前头探路,后面给公司的妈妈们提供打野地图。“她们都准备周末带娃去挖菜,大家也不在乎远近,毕竟对都市人来说,免费采摘本身就是赚了。”


对于一些北漂来说,挖野菜,让他们完成了一次对家乡的风味朝拜。长居北京的宜宾人Juno,打小就跟着家人上山挖野菜。这几乎成了一种春天的刻板行为,“一开春就想挖野菜。”


挖野菜的Juno<br>
挖野菜的Juno


跟老一辈不一样,年轻人挖野菜有自己的仪式感。“首先得做北方野菜攻略,学习野菜种类、习性等才能避免中毒,挖野菜也是一种学习。我还网购了专门的工具,比如挖蒜铲、锰钢两用耙锄……针对各种菜草垂直细分,省时省力,还有精巧的野菜篮子。”


Juno挖野菜的部分装备<br>
Juno挖野菜的部分装备


一切准备就绪,Juno请教了野菜大佬,选了一块沃土,“他说京北郊区山里多,我们驱车75公里,去了怀柔黄花城长城。沿途欣赏野桃花和野杏花,徒步打野两不误。”


佑发布南京野菜地图,总能获得不错的流量<br>
佑发布南京野菜地图,总能获得不错的流量


生活在南京的户外爱好者佑也发现,今年野采的年轻人多了起来。“往年开春都是纯户外徒步,今年我和身边的朋友开始探索户外副本,比如挖野菜。


南京这边最常吃的野菜有‘七头一脑’,分别是野葱头、马兰头、苜蓿头、枸杞头、豌豆头、香椿头、荠菜头以及菊花脑,五月还有野葱头、枸杞头以及一些笋。”


这些野菜在超市买上一小把就得十几块,但是在野外,“珍贵的马兰头多得跟绿化带一样,得用麻袋装。”



挖野菜的乐趣还在于,给复杂生活平添一点安全可控的刺激行为。“首先不用担心引来救援队被网暴,更舒服的是你可以在归属不明确的土地上,收获一些免费的东西,最后是它竟然完全没有法律禁止,好比是城市生活的BUG。”


3.年轻人算是把野菜玩明白了


年纪轻轻爱上挖野菜,就像老一辈喜欢打山泉水。尽管它可能在当代的检测里各种超标,但老人坚信自然的就是有益的,“祖祖辈辈都过来了,你懂什么。”


泉水和野菜一样,共同构筑了当代生活下,人们对传统优质生存方式的想象。当你挖野菜和扛水的时候,并没有背弃城市。相反,那是你对现实的无限补充和想象。


如今,挖到的野菜,也有了两种现代演绎。


有人认为,吃到肚子里,才是对野菜最大的尊重。但对于脱离土地太久的中产们来说,做好一盘野菜却是技术活。


Juno做的野葱炒腊肉<br>
Juno做的野葱炒腊肉


Juno尝试做过野葱炒腊肉,未经处理的野葱,就像放了几天的韭菜,得一根根清洗。“摘去老叶和杂草,不光费劲还费水,本来以为很好吃,没想到味道辛辣刺激,让人无福消受,剩下的野葱都成了厨余垃圾。”


野菜品鉴也是一门修行 图源:栀九仙<br>
野菜品鉴也是一门修行 图源:栀九仙


野菜还养活了一批互联网打野党。90后北漂小张是户外打野视频的忠实观众,他告诉我,喜欢看挖野菜视频的,一部分是有农村生活经历的年轻人,一部分是对种地有莫名向往的城市中产。


对他们来说,看人挖野菜提供的不只是一种情绪价值,还唤醒了他们刻在骨子里的劳作DNA。


打野视频下的赛博李时珍们<br>
打野视频下的赛博李时珍们


睡前围观线上打野,就像免费开盲盒一样刺激,看多了梦里都是土腥味,脑袋里全是野菜知识。周末有时间了,就去身体力行,释放无处存储的理论。


最近,小张盯上了家附近的绿化带,“没事儿就跟小区的大姐们一起,拿着塑料袋,小铲子,戴着太阳帽,在绿化带上找野菜。挖完了拍拍照,就送给她们了。”



一天的成就,在发圈炫耀劳动成功的那一刻圆满完成。在小张看来,在绿化带挖野菜属于一种独特的城市体验,“手作至上,展现的价值大于菜本身。”


接下来,他和朋友组了户外打野团,准备去北京周边徒步打野。“平日里组织个徒步,大家都发蔫。一说户外打野,大家都来劲了。”


写在最后


本来挖野菜属于生活的调剂,没想到,野菜一多,打野党的KPI就上来了,大家变成了抢收粮食的老农。


王天告诉我,今年北方冷一些,五月的北京还能挖最后一茬,他准备五一和同事打野露营团建。


图源@窗台上的豆豆<br>
图源@窗台上的豆豆


Juno因为想去云南挖菌子,今年还计划了一场付费的打野之旅,找一个资深的打野导游,带着她进入云南深山。“我喜欢的野生蘑菇都在云南,而且在云南打野的兴奋感要远高于北方。要是能打到野生鸡纵菌、干巴菌什么的就太棒了。”


如今这种以打野为主题的户外徒步团,正在各地兴起。比起单纯走路,挖野菜就像一针兴奋剂,能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走出超出预期的路程。


(采访感谢:栀九仙,内文图源:受访者提供、互联网授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生活实验室 (ID:LIFELAB2020),作者:傻狍子,编辑:滚滚、WEI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