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油价上涨的行情,国家鼓励新能源造车厂自主研发,并且每年都给这些工厂补贴。按理来说,这些工厂应该有着不错的前景。


长江汽车

2022年就有3家企业陆续宣布破产,汉腾、云度和游侠相继倒下,中国新能源造车厂到底发生了什么?

今年长江汽车也走到了尽头,这家被李嘉诚眷顾的公司最终也难逃厄运。

1

长江汽车的发展

杭州公交客车厂是建国后一家国营企业,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营不善濒临破产。几经辗转,2013年,新上市的五龙电动车将其收购。

当时的华人首富李嘉诚看上了该公司前景入股2.9亿元人民币。公司重组后改名长江汽车。

2016年长江汽车就拿到了国家造车认证资格,“长江EV”就是该公司推出的第一款自主研发的产品。计划首产10万辆,第二年20万辆。



长江汽车

长江汽车作为母公司决定投资51亿元,在贵州、成都、深圳等地成立子公司。

在此期间,李嘉诚多次为公司注入流动资金。

由于能源进口价格高,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给予了很高的重视,每生产一辆车都能拿到补贴。一些公司玩起了“放生游戏”,生产出一辆车拿到补贴后,拆了重组,把国家当成自主提款机。



李嘉诚

疫情更是雪上加霜,长江汽车开始停摆,大部分工人都失业回家。当然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还是国家补助取消。由于在防疫过程中开销巨大,国家在2022年取消了对新能源造车的补贴。认为这些工厂经过这些年的扶持应该具备独立成长的能力。

创始人曹忠宣称长江汽车会成为亚洲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厂。实际上整个新能源造车行业弊端丛生。

首先是,口号喊得响亮,目的只为骗补贴。

有一些工厂拿着国家的补贴好几年都没造出一辆车,例如河南焦作红星汽车厂,每年拿着2000多万的补贴,倒闭了都没公布过任何生产、销量的数据。



特斯拉

其次就是行业内卷,山寨产品横行。

汽车厂都宣称是自主研发,本质上都是抄袭模仿。例如,““保时泰”就是保时捷的模仿者,如果能把汽车各项性能都仿造的一模一样,那消费者还感激便宜买好车。仿制品只能说和正品外观相似,性能方面问题频繁。众泰汽车最终只能被迫停产。

就算是比较活跃的长江汽车也是从别处进口部分设施自己组装。

核心的芯片自己都不能制造,超越特斯拉也只是说说而已。



长江生产的电动车

据统计我国有自主造车能力的厂家还不足20%。可能在很多人眼中,不就是个电瓶车吗?有那么复杂?其实这里面涉及诸多问题。

比如河南郑州在2022年出租车已经逐渐换成电动,出租车司机每天就是拉客人。如果电瓶不能保证续航持久,充电时间足够短。司机把时间都用在等充电了,就不能获得收入。

因此,对电瓶容量和充电时长都有较高要求。



图片来自网络

目前基本都宣称充电1小时,续航400公里。

再次,生产过剩,销量缩水。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大约为688万辆,产量就有700多万辆。

最让人揪心的是这些汽车都和最早一批性能差不多。在国外大力推陈出新的反衬下,这些老掉牙的产品自然无人问津。

1

长江汽车的后续

我国对于新能源汽车补助3000亿元,车企投资超过2万亿人民币。这些数据看似庞大,在科研面前其实还是有限,真正产出上路的汽车只有一半不到。

创始人曹忠把投资目标设立的太多,同时研发4种类型的新能源汽车,给公司带来过多内耗。

投资人看见连续几年没有收益,就不想继续等下去了。



李嘉诚

面对资金链的断开,科研经费无以为继的巨大缺口,李嘉诚非但不帮忙,而且将曹忠告上法庭,要求他偿还接近12亿港币的欠款。

此时的长江汽车各项欠款已经高达31亿,其中拖欠工人工资4000多万元,1多亿的利息。整个公司就只剩固有资产,其他全是亏空。

3

结语:

回顾这一路走来,最初长江汽车对自己的定位就没有正确评估。

公司原本以生产客车为主,随着高铁的兴起,客车销量急剧下滑。长江汽车不得已改变战略,转而研发其他类型汽车。最终在行业内卷、目标好高骛远等多重打击下宣告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