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母女插队:我就要插队,我们不是好惹的;邻居曝更不堪的内幕


五一小长假,蛰伏了三年的旅游业终于迎来了春天。在金华横店旅游的一对四川母女俩,在这个五一却火出了圈。原因就是这对母女俩不文明的插队行为以及嚣张跋扈的态度,让自己成功的上了热搜。还有不少网友,已经把她们做成了表情包,这下她们是彻底火了。



事情的原委

4月30日,在浙江金华的横店景区,迎来了旅游的小高峰。景区里面也是人满为患,所以走哪都要排队。

在景区的门囗,当大家正在有序的排队进景区时,突然插进来一对母女。



于是,站在她后面的男同志,想制止她们的插队行为,就拉了一下插队母女中的女儿。没想到这对母女俩,却立刻大发雷霆,非常的愤怒,母女俩用手指着男子大声嚷道:



女子:你拉什么拉?你不要对我动手好不好?你凭什么拉我?你以为你是个男的,我就怕你是不是?你就喜欢欺负弱小。

女子妈妈:你动手干什么?

男子:你现在不是插队了吗?

女子:我们在这里,是连卡通道。

随后叫来了保安,男子跟保安说:他们插队。

女子气呼呼的说道:我们插什么插?我们从这里过来的,他动手拉人,他就不对。我最恨的就是你这种欺软怕硬的人。





女子并且又恶狠狠的用手指着男子说到:你今天惹错人了,我告诉你。我不是那种好惹的人。





女子的妈妈也在旁边帮腔到:我就要插队!不是好惹的。





这个被疯狂输出的男子,全程就说了两句话:她们插队。母女俩的态度再嚣张,他也没回怼,这是好男不跟女斗哈。

有在场的游客也公开发声说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名游客朋友说,母女俩是从左后侧的方向插队到小伙身前的,然后小伙就拉了一下插队的母女中的女儿,然后女儿就开始 对着男游客咆哮了。



也证明了一个事实:这对母女就是插队了,别人没有冤枉她们,大家都看见了。还有网友从插队大妈的嘴里飙出的四川话:我们四川人是不好惹的,判断出这对母女是四川人。

这下网友们却不乐意了,这么丢人的玩意居然是四川的,四川网友表示不接受,表示四川人不好惹,但也别出去丢人。



还有热心的网友已经把她们母女俩做成了表情包,她们俩就是不好惹的代表了。就问你:这届网友,优不优秀吧?









还有网友总结了 ,这对母女俩所想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內容:我可以插队,但你不能扒拉我!



还有网友表示,从这母女俩的表情狰狞的程度,估计平时就是个不好惹的主,态度极其的嚣张跋扈。

明明就是插队了,还不承认。还要用女拳的那一套,不要以为你是男的我就怕你,试图引发男女对立矛盾。

这就仅是你个人的不文明行为,不是因为你是女的,别人才制止你的行为,他要制止的是这种插队的行为,对行为不对人。

也不用说人家欺负弱小,欺软怕硬,就你们母女俩的嚣张态度,都吓的他一句话都不敢回了。谁才是弱小,谁软谁硬?

估计这架式,当时在场的游客中,都没几个人是她们的对手了。

面对插队行为,我想没几个人是欣赏这种行为的,尤其是大家都在排队,大的小的都排好久了,忽然就插两个人进来,火真的会大,别人都在遵守游戏规则,你们凭什么搞特殊?

这母女俩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问题,还怪别人制止了她们,实属素质堪忧,奇葩的很。

有她们同小区的人曝出了她们的人品,不但出门旅游要插队,连婚姻也是插队插来的。

有同一小区邻居曝料这个插队大妈和老公结婚,也是因为把老公的前女友给插队挤掉了,并且座右铭:我们是不好惹的。



虽然这也不知道真假?但是她们母女俩插队的是事实。我们出去游玩,不是代表自己一个人的形象,而是家乡的形象。别让人觉得,以后看见四川人都怕,太嚣张,不好惹。

无论是旅游接待地,还是旅游者,其实都应该向淄博学习,大家都要尽力维护自己家乡的形象,不给家乡人民丢脸!


“插队女”事件引发网暴,线上曝光不如线下沟通

一个在特定场景内发生的事件,在特定场景内处理可能才是妥当的。把一个特殊事件,拿到互联网上进行泛化的审视,就免不了跑偏

“你凭什么拉我?”“我就要插队!”“我们不是好惹的!”这两天,浙江金华横店影视城某景区门口,两名女子插队被制止后情绪失控,暴怒怼人,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而随后疑似事件当事人也发声了,称其被冤枉,她并非冲到前面插队,而是排错了通道,发现排错了之后“平移”到了旁边。

平心而论,这不是一个大事,而是一个在五一期间常见到不能再常见的“混乱”:在人流量大增的情况下,很难避免一些因为个人的失误、组织的无力而出现失序。不过,这件事却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批判点”,网民大可站在一个上帝视角,表达自己的道德观点,对当事人展开挞伐。



但事件似乎没那么简单。比如视频拍摄者说这是“母女”,但疑似当事人回应是“婆孙”;视频中说插队者态度恶劣,但疑似当事人又说男子“凶狠地吼我且动手拉扯”;再比如别人指责她插队,她却说自己是“一点点排上来的”“排到上面就看到写着‘年卡通道’以及‘团队通道’,我没有年卡,也没有参团,所以就准备移向一边的散客通道”。

无论这位疑似当事人确实与否,但她描述的那个场景倒不难想象,现场肯定是杂乱的,这点在视频中也能看出。

这个视频之所以引发巨大关注,大概和视频中“婆孙”的“虎狼之词”有关,诸如“我就要插队”“你今天惹错人了我告诉你”。但所谓“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说狠话未见得一定代表一个人的“思想觉悟”,更有可能是情急之下的愤激之言。

有媒体采访了多位这两天前往横店影视城的游客,他们也称没有注意到“年卡通道”及“团队通道”的标志。即便景区事后回应,明确“平移”也属插队,但据游客反馈,现场远没有这么泾渭分明,“不过这几天横店人很多,(团客、年卡标志的通道)基本都可以排队的”。

所以,这两位游客到底算不算严格意义上的插队,景区安排是不是还有合理化空间,倒是颇可以考究的。这么说倒不是为这两位游客“翻案”,无论如何这是一个有争议的排队方式。而是事件的产生的涟漪,却比事件本身更值得人们警惕。

一段个人拍摄的十几秒到几分钟不等的短视频,就可以成为一个广泛转发的“新闻”,并引发“全网声讨”,乃至网暴——比如两位女游客被做成了恶搞表情包,甚至个人信息都被一一扒出。这种审判是粗糙的,“法庭”是简陋的,处罚也是随意的,但对一个人的伤害确是真实的。

其实稍微一检索就能发现,以往反转新闻有很多,就2022年就有诸如美团骑手勒索事件、女子深夜回家遭黑车司机尾随敲门事件等等。当时,大力凛然的“正义网友”可谓山呼海啸,但最后证明事实并非如此,这些是网络审判“准确率”的一个注脚。

且不论这起插队事件是否反转,但现有信息也足以说明,正义感的释放很容易,但斑驳的现实,很多时候没法嵌入这种扁平化的“是非观”——插队当然不对,但考虑到现场秩序和景区组织,事情就会变得复杂。

而当有人把这样的视频发上网,其实就是敲响了网络审判的堂前鼓,事件发展可能完全不受控。就像发布者后来在视频评论区说希望网民不要网暴,但有些网民能不能听进去恐怕就由不得他了。

其实更合理地做法,或许还是线下处理——当面沟通,或是请景区介入。一个在特定场景内发生的事件,在特定场景内处理可能才是妥当的。把一个特殊事件,拿到互联网上进行泛化的审视,就免不了跑偏,把生活里可以一笑了之、握手言和的小事,变成纠缠不休、无穷无尽的烦恼。

这件事也应当引发思考:网络曝光究竟在什么时候才是必要的?如果它带来了普通人一颦一笑的紧张、举手投足的无措、远超行为本身的惩罚,这时还是应鼓励的吗?这些问题,人们应当去探索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