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30日,是载入国际象棋史册的重要时刻!
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举行的2023国际棋联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赛快棋加赛中,31岁的丁立人以2.5:1.5力克俄罗斯棋手涅波姆尼亚奇,成为国际象棋第17位男子个人世界冠军,也是有史以来首位夺得国际象棋个人世界冠军的中国男子棋手。
从1991年谢军首夺女子世界冠军,到1998年中国女队首度奥赛夺冠,再到2014年中国男队打破欧美棋手87年垄断首次登顶奥赛,随着丁立人勇夺男子个人世界冠军,中国国际象棋“四步走”战略终于完成!
丁立人和谢军合影(谢军首夺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时,丁立人还没出生……)
绝境中逆转的夺冠之路
自1886年奥地利棋手威廉·斯坦尼茨夺冠以来的137年,全世界一共只产生了17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相当于每8年诞生一个冠军),而丁立人是唯一的黄种人。
要知道,围棋有多种头衔战,每年数个世界大赛都可以产生世界冠军。而全球级别的国际象棋大赛虽然有很多,但产生世界冠军头衔的比赛只有一个,那就是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赛,只有获得这个冠军,才会被国象界公认为“棋王”。因此,丁立人夺冠的含金量非比寻常。
首先,这个1992年出生的温州小伙,本来没有比赛资格。
按规定,国际棋联每两年会通过当时大型比赛的获奖棋手来选出参加“世界冠军候选人赛”的选手。而2022年总共有8名资格,以瑞士双轮回总共14局的方式决胜,积分最高的人(第一名)可以获得挑战当时蝉联了五届的棋王、挪威人芒努斯·卡尔森(Magnus Carlsen)的资格。
遗憾的是,丁立人由于疫情原因,无法出国参加比赛,以至于空有世界第二的积分排名,却无法进入选手名单。
然后,转机出现了——获得2016棋王挑战赛资格的谢尔盖·卡尔亚金(Sergey Karjakin,克里米亚出生,乌克兰国籍改为俄罗斯)因为表态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军事行动而被禁赛6个月。于是,丁立人候补上来拿到了入场券,有资格参加2022年的世界冠军候选人赛。
为了这次比赛,丁立人在两周时间内下了20盘棋去争取这个名额。
其次,在世界冠军候选人赛中得了第二名的丁立人,本来是没有资格去冠军赛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原来,候选人赛最重要的是第一名,因为第一名才有资格和卫冕棋王对决争夺冠军。
即便如此,去年夏天,丁立人只身一人赴西班牙马德里参加世界冠军候选人赛。整个赛事14盘比赛,丁立人低开高走,前8盘战绩仅为1负7和,后6盘则是4胜1和1负。不少人看到自己拿第一无望,就失去了斗志,而丁立人一直坚持到了最后——最后一轮,丁立人战胜中村光,以0.5分的优势反超对手排名第二。丁立人当时坦言:“第二名机会不大,但总好过第三名,对自己也是一个交代。”
然后,上天眷顾有准备的人,给了丁立人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去年7月20日,卡尔森宣布不再捍卫世界冠军头衔,这意味着他放弃了世界冠军赛。卡尔森表示:“我的决定很简单,我没有动力再参加世界冠军赛了。我只是觉得没有什么可以争取的了,我不是特别喜欢它(世界冠军赛),尽管我确信世界冠军赛会很有趣,但我没有任何兴趣参加,我不会去下世界冠军赛了。”
按照规定,世界冠军候选人赛排名第二的丁立人替补参赛,拿到了与涅波姆尼亚奇争夺世界冠军的机会。“这可能是我一生中只有一次的机会,我会好好把握。”当时得知消息的丁立人表示。
其实,丁立人有过战胜卡尔森的记录——2019年,丁立人获得国际象棋超级巡回赛总决赛冠军。其中在圣路易斯超级大赛(超巡赛第五站)中,丁立人在超快棋加赛中连下两城,击败世界棋王卡尔森,获得冠军,由此终结了卡尔森自加冕以来“加赛不败”的神话。
卡尔森(左)和丁立人
所以说,丁立人有夺冠的实力,而这一回,运气也站在了他这一边。
与丁立人对决的涅波姆尼亚奇,是一个非常厉害的角色——出生于“国际象棋王国”俄罗斯,4岁开始学棋,12岁成为欧洲和世界少年组冠军,当今棋坛等级分排名第二,曾经一度被认为是最接近棋王卡尔森的那个人。
可能是因为卡尔森缺位,因此涅波姆尼亚奇和丁立人在此次比赛中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按规定,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赛总共14轮慢棋比赛,赢棋得1分,和棋各得0.5分,谁先获得7.5分就能夺冠。14轮战和则要再进行快棋赛的加赛,再和棋则要再加赛超快棋,直到分出胜负。
在以往的比赛中,两个顶尖高手产生和棋的情况十分常见。而这一次,前7场两人有5场分出了胜负,相当于两人几乎每一局都在短兵相接,贴身肉搏,战况十分激烈,上一次世界冠军赛出现这种战况还要追溯到1958年。
在第12轮之前,丁立人还落后一分,在这种局面下,丁立人顶住压力,在12轮赢下比赛,完成惊天逆转,将总比分扳成6:6平。最后两轮两人再度弈和,将悬念留到了加赛。
4月30日进行的4轮快棋加赛中,丁立人和涅波姆尼亚奇前三局全部弈和,最后一局丁立人抓住机会赢下比赛,加冕冠军。
成为世界冠军那一刻,丁立人激动到难以自持,赛后回到休息室时甚至落泪了。“我有点焦虑,也会胡思乱想,朋友把这些概括为大赛的压力。”总结本次世界冠军赛,丁立人坦言,赛前又渴望又害怕,一度没有像之前那样往前冲,直到朋友们不断安慰他,才克服了焦虑的情绪。
赛后发布会上,丁立人把这个世界冠军献给了他的朋友、父母、教练和祖父。丁立人坦言,从4岁开始学习国际象棋,花了二十多年不断提升能力。“我觉得什么都做了,都沉迷到国际象棋里去了。”丁立人坦言,一旦没有比赛会很不开心,很难找到其他爱好带来的乐趣。
4月30日,丁立人在比赛后接受采访。新华社发(奥斯帕诺夫摄)
从温州天才棋童到北大法律系毕业生
1992年10月24日,丁立人出生在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父亲在电力局上班,母亲在医院工作。父母给他取名 “立人”,出自他们最喜欢的儒家名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995年,国际象棋传奇人物科尔奇诺伊来到温州,与女子世界冠军谢军进行了一场性别大战。这场比赛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温州市也在那一年被正式命名为全国唯一的“国际象棋之城”。
当时,3岁的小丁与国际象棋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一日,父亲丁文俊买回一副国际象棋。在说明书的指引下,父子俩入了门,在家里捣鼓起了这种被称作“64格”的亲子游戏。
第二年,丁立人的父母为4岁的儿子报名了国象的培训班。知名国际象棋教练陈力行回忆起第一次看见小丁时的情景,称至今让他印象深刻——“那天上课,突然发现班里多出一个不认识的小男孩,一问才知道是他自己进来的,已经听了好几节。”
儿童时代,丁立人先后在陈力行、黄希文以及王骋等名师的带领下,展露出惊人的天赋:5岁就在全国锦标赛6岁以下组中夺得冠军,9岁那年,他又夺得了全国锦标赛10岁以下组冠军,成为当地有名的国象神童。
2009年,17岁的丁立人迎来了重要时刻——他在全国国际象棋个人锦标赛上一举夺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男子国际象棋全国个人冠军。正是凭借这个冠军,他拿到了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头衔,成为继叶荣光和诸宸之后,温州第三位“特大”。
在读高中以前,丁立人是学生中下棋最好的,也是棋手中学习最好的。在同学眼里,他就是天才般的存在。
但进入温州中学之后,一切变得不一样了。丁立人坦言:“学习对我而言越来越难,因为所有的同学都很厉害。”另一方面,已经成为全国冠军的他,也感受到了压力:“比赛对我而言也越来越困难,因为顶尖棋手都比我更投入。”
当时丁立人的作息规律是:周一至周五住校学习,周末在家学棋。相对于专业棋手,他花在棋上的时间相当有限。直到次年4月份,在国家队的强烈要求下,家人才决定向学校请假三个月,让他随国家队参加国内外各种大赛。此后的几个月,他频频出征,经过亚锦赛、国象联赛等各项大赛的洗礼,他的棋力提升明显,等级分一路高涨。
此后,丁立人休学了一年,全身心下棋。如今回想,丁立人坦言自己并不适应那种只有棋的生活,“那段时间总觉得差点什么,后来还是想读大学,就去了北大,选了自己一直感兴趣的法律。如果不是休学那一年,肯定不会去读大学”。
2012年,20岁的丁立人获得保送北大法学院的资格。同年,他在世界舞台展露锋芒,不仅获得世界青年锦标赛季军,还首次代表中国队出征奥林匹克团体赛。
2014年8月,22岁的丁立人等级分升至2742,超越王皓,首次成为中国头号棋手。成为中国头号棋手后不到一个月,丁立人帮助中国男队勇夺挪威特罗姆瑟奥赛冠军,实现历史突破!
2017年9月,在格鲁吉亚第比利斯举行的国际棋联世界杯赛中,25岁的丁立人一路过关斩将,杀进决赛,拿到世界冠军候选人赛入场券,成为国际象棋历史上第一位获得男子世界冠军候选人参赛资格的中国棋手。
2018年8月,26岁的丁立人在温州国际象棋对抗赛中,战胜保加利亚前世界冠军托帕洛夫,等级分突破2800分大关,成为国际象棋历史上第13位等级分突破2800分的棋手,同时也是第一位突破2800分大关中国棋手。
2019年10月在夺得世界杯赛亚军后,27岁的丁立人曾表示“生活的意义在于那些璀璨的时刻”。而他的璀璨时刻,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都已一一实现。
中国国际象棋实现“四步走”战略
相比围棋,中国国际象棋的冠军之路道阻且长。
前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于1986年明确提出中国国象“四步走”战略的具体目标,即先取女子个人世界冠军,再夺女子团体世界冠军,第三步是拿下男子团体世界冠军,最终赢得男子个人世界冠军。
其实在国际象棋的舞台上,中国女子选手一直是不可忽视的力量。1991年,谢军打破了苏联41年、欧洲64年对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的垄断,首次荣获女子世界冠军,开启了中国国象在世界上的超越之路。
如今的中国女子国象拥有谢军、诸宸、许昱华、侯逸凡、谭中怡和居文君这6位世界“棋后”,形成集团优势的女队也成了男队效仿的对象。
从1991年谢军勇夺女子世界冠军,1998年中国女队首度奥赛夺冠,到2014年中国男队第一次征服奥赛,再到丁立人如今勇夺男子个人世界冠军,经过几代人卅余载的努力,中国国际象棋终于实现了“四步走”战略。
如今,丁立人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男子国象带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完成中国国象几代人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