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任何书籍都不能带给你好运,但是它们能让你悄悄地成为自己。

 

在以短视频为代表的碎片化阅读越来越成为内容消费主流的时代背景下,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的这句话,至今仍然可以是深度阅读者们抵抗碎片化和娱乐至死的护城河。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黄金屋、千钟粟、颜如玉,宋朝真宗皇帝赵恒的这三句话,一直都是寒门子弟“头悬梁、锥刺股”的核心驱力,它真实有效——只要你书读的好,通过了考试,就能阶层跃迁。

 

其实,在过去的四十年,这样的故事也一直在发生。前二十年,大学毕业生都是包分配的,一个农家子弟,上了大学,就能得到一份体制内的工作,这是今天清北的毕业生都没有的待遇。后二十年,虽然不包分配了,但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也把大学生们都安顿的很好。

 

一切似乎缘起于疫情的发生,经济发展放缓了,多个行业出现内卷了,996好像都不能改变命运了,人们这才惊呼:读书不能改变命运了吗?

 

其实,读书仍然还能改变命运。

 

当你遭遇失败,心灰意冷的时候,打开书本,你会看到许多绝地反击的人物故事,或许,新的动力会油然而生;当你对一些人生问题举棋不定,打开书本,肯定有人有过同样的困惑,并把自己的经验写了下来;当你对生命感到好奇,脑子里有十万个为什么,打开书本,人类对这些问题探索的最前沿的答案可以帮你解惑……

 

这些都不是短视频和碎片化阅读可以提供给你的。

 

因为读书还有那么多的好处。所以,今年世界读书日,虎嗅《有书不孤读》栏目将举办一场以“启蒙之旅:这些书参与了我的精神成长”为主题的读书直播——我们将邀请5位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阶层的嘉宾,各自回到一个对他本人成长有过帮助的 “启蒙地”,聊聊各自版本的 “读书改变命运”的故事。


点击图片,预约直播
点击图片,预约直播


 这五位嘉宾分别是:

 

范雨素:“我的生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命运把我装订的极为拙劣”,这是网红文章《我是范雨素》的开头,也是范雨素前半生真实处境的写照。少年失学,青年离婚,带着两个孩子被亲哥哥逐出家门,艰苦的生活并没有摧毁她,她依然是一个阳光向上的女性。为什么?因为热爱读书。

 

解玺璋:近三十岁的年纪才参考高考,十年的工厂劳动没有让他放弃学习,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为什么是他而不是他的工友考上了这么好的学校,因为他即便在不方便读书的环境下,也在坚持读书。

 

储殷:他承认自己这代人是读书的既得利益者,大学毕业时无论进体制还是在外面都会有很好的发展。为什么他愿意这么真实的分享,他说这是他的价值观,而他的价值观,一部分是由他读过的书决定的。

 

管清友:他说大部分人都不适合炒股,最好也不要读投资书,因为一读就容易手痒,而股市从来就不是个低门槛的地方。这些平时他不愿意说出口的话,这次想在读书日讲一讲,因为,他最近读了一本好书,这本书告诉他要讲真话。

 

赵运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人说糟粕太多,不学也罢;有人说,其中还是有很多精华,不学可惜。今天的国人该如何面对我们的传统文化,《符号里的中国》一书作者赵运涛,有很多话想对你说。

 

下面就微信扫描二维码预约直播吧,让我一起在平淡的日子里,重新感受一下读书可以带给我们的冲击和感动,或许,你会从此爱上读书。



微信扫描二维码,预约直播
微信扫描二维码,预约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