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发稿,寒武纪报244元/股,总市值达1013亿元。
不过资本市场中正红红火火的寒武纪,近期疑似有员工站出来爆料在发年终奖前遭到裁员,据传应届生裁员比例达到80%,另有消息称软件部门是裁员的“重灾区”。
对此,有认证信息为寒武纪HRD(人力资源总监)的人员实名回复,否认了“恶意裁员”的说法。
裁员风波:发年终奖前裁员,赔偿n+1?
风波起源于一位网友在职场社交脉脉上的一段爆料。
4月20日,有网友在脉脉发帖称,“寒武纪应届被裁,可以说是恶意被裁员,应届比例很高,有的同事说是80%了。”
爆料提到,“好在有绩效保护,年终奖正常发”,按照这名网友的说法,寒武纪的裁员发生在年终奖发放之前。此外,网贴中还提到,裁员“赔偿n+1”。
最后这名网友表示,“挺后悔校招选择寒武纪的,股票低迷的时候选择了它,觉得很有潜力,没想到股票涨那么多,还裁员。”
随后,又有一名认证信息为寒武纪员工的网友爆料了更多细节,如软件部门是裁员的“重灾区”,硬件岗位不受影响、对于工资较低、年限低的员工裁员,只有n+1(赔偿),没有年终奖等。
不久后,一个名为王海波,认证信息为“北京中科寒武纪科技有限公司HRD”的账号,在爆料贴中实名声明,爆料信息不实。
王海波称,公司2022年度绩效考核评定不存在“D”这个等级;公司根据客观绩效考核结果进行管理,并不会针对应届生,不存在所谓的“恶意裁员”,更不存在80%的比例;信息描述的绩效评定G年度绩效奖金打三折更是与事实不符。
4月26日,观察者网注意到在股票投资交流社区中流传一份寒武纪专家交流纪要,其中有提到这场裁员风波。
网传纪要显示,寒武纪目前研发投入偏大,人员成本有十几个亿。纪要中还称,“网上很多消息其实是不实消息,公司降低成本,按照绩效考核淘汰掉一部分人员,加大核心骨干人员的激励,其实长期对公司是好事。5年不盈利对公司压力太大了,公司产品迭代上,受益于整个研发的完善的流程和体系,不会受到裁员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就裁员消息、以及这份网传专家交流纪要的真实性,观察者网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寒武纪,董秘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公司也已经关注到相关情况,具体信息建议以公司官方公告为准。
对于王海波的身份,有寒武纪工作人员向观察者网证实,他是寒武纪人力资源总监。
研发投入持续增加,5年亏超36亿
虽然网传纪要真实性存疑,但其中所提到的“目前研发投入偏大,人员成本有十几个亿”、“5年不盈利对公司压力太大了”,这些在寒武纪过往的财务数据中倒是能看到一些端倪。
2018年至2021年,寒武纪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1亿元、-11.78亿元、-4.34亿元、-8.24亿元。今年2月27日,寒武纪发布的2022年度业绩快报显示,2022年,寒武纪实现营收7.29亿元,同比增长1.11%;亏损11.66亿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扩大41.40%。
过去5年,寒武纪累计亏损超36亿元。
对于亏损的原因,寒武纪在公告中也明确表示,“主要系公司设计的复杂计算芯片需要持续大量的研发投入所致。”
公告中提到,公司为确保“云边端”芯片产品及基础系统软件平台的高质量迭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积极引进行业人才、保持公司研发团队稳定,研发人员薪酬、流片费用、研发设备及IP对应的折旧和摊销等费用较上年同期显着增加。
财务数据显示,近年来寒武纪在研发层面的投入持续增加。2019年、2020年、2021年,寒武纪研发投入分别为5.43亿元、7.68亿元、11.36亿元,到2022年,前三个季度便已达到9.63亿元。在寒武纪2022年度业绩预亏公告中,其预计研发费用为14亿到17亿元。
研发团队的薪酬方面,2019年、2020年、2021年,寒武纪研发人员分别为680人、978人、1213人。其2021年年报披露,当期寒武纪研发人员的薪酬总计便花了7.38亿元,平均薪酬为60.88万元,2020年同期为45.27万元。
除了研发投入偏大,寒武纪在公告中也提到了库存积压是其业绩承压的另一个原因:公司因增加战略备货、处于生命周期末期的云端产品销量减少以及报告期边缘智能芯片产品销量不及预期,共同导致存货及库龄增加,从而使报告期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有显着增加。
2019年、2020年、2021年,寒武纪存货价值分别为0.51亿元、0.91亿元、2.87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其存货价值为4.2亿元。
此外,寒武纪2022年业绩快报中还提到了,本期对个别大额应收账款进行单项计提,从而使报告期信用减值损失较上年同期有显着增加。
完成16亿定增,亦遭连番减持
值得一提的是,在股价大涨之际,寒武纪也于近期完成了定增,发行价为121.1元,募资净额为16.49亿元,参与此次认购的有包括财通基金、UBS AG、国泰君安、中金公司、银河资本等共18家机构。
在寒武纪定增的同时,国投创业基金、古生代创投、南京招银与湖北招银几家股东先后减持寒武纪,按照近期股价粗略计算,套现金额总计将超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