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16个小时的飞行,运送旅美大熊猫“丫丫”的货运专机于北京时间4月27日16点24分在上海浦东机场降落。



背景资料

大熊猫“丫丫”,雌性,谱系号507,2000年8月3日出生在北京动物园,母亲是大熊猫乐乐。

2003年4月,“丫丫”旅居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动物园,协议期限为10年,2013年到期后又延长了10年。2022年12月21日,孟菲斯动物园宣布,将把“丫丫”归还中国,结束20年的租借期。

2023年4月7日,“丫丫”租借期满。当地时间4月8日上午,孟菲斯动物园举行对“丫丫”的送行活动。

当地时间4月26日上午,“丫丫”启程离开田纳西州孟菲斯动物园,踏上回国旅程。


丫丫启程回国与“熊猫外交”往事





大熊猫丫丫登机回国了,今天下午落地上海。

关注了这么久,终于到了回国的时刻。



从照片看,丫丫的状态比之前好了太多太多。



这次和丫丫一起回来的,还有“乐乐”的遗体。

曾经他们两个在孟菲斯动物园一度被传遭到虐待。



后来结合专家的说法,应该是,孟菲斯动物园的熊猫饲养条件不是特别好,对年事已高的“丫丫”就更显得捉襟见肘。

但总体是满足了要求。

不管怎么说,现在回来就好。

也不只有丫丫回来。

不久前的2月份,“香香”从日本回国。



“永明”和他双胞胎女儿“樱浜”、“桃浜”也旅日归来。



“阳光”和“甜甜”也从英国买好了回家的机票。



没有什么比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孩子回家更开心。

而当我们把这些熊猫放进世界地图就会发现,一共有161只大熊猫有出国生活的经历。

他们的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放进更远的历史,熊猫已经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

漫长的时间里它们进化成了一个友好的形象:黑白分明,憨态可掬。



公元685年,两只熊猫带着这份友好东渡日本。

1957年到1982年,23只大熊猫相继出川,前往苏联、朝鲜、美国在内的九个国家。

由此中国熊猫风行世界。



1982年,为了更好保护大熊猫,我国改“赠送”为“租借”,百余只熊猫出国“留洋”。

他们走过日期变更线。



去英吉利海峡探求奥妙。



放下地缘的束缚,在南美大陆感受另一种人间。



熊猫们经历一场场风景别致的旅程,也在趣味横生中感受生活的无限可能。



想起《旅行》一诗中写道:

“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不是诱惑于美丽,就是诱惑于传说。”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挑战诱惑是一件需要等待的大事。

哪曾想已经有人熊猫走在我们前面,提前见识过那些遥远。

打工人不敢想的旅行,熊猫全玩了个遍。



大熊猫的旅行,从准备好一罐奶粉开始。

飞越重洋,可靠的食物供应是必须。

“玲玲”和“兴兴”吃的食物,凭专门票据供应。

动物园领导发话:吃金子都得给!”



为了防止晕机,登机之前“玲玲”和“兴兴”还提前试飞了几次。

开头一两次,下了飞机,“玲玲”和“兴兴”有些不合适。

还好几次调整下来,它俩逐渐适应。

1972年“玲玲”和“兴兴”由首都国际机场登上专机,飞越重洋抵达美国。



向西向东,东游西荡。

20年后,大熊猫“永明”在北京动物园出生了。

恰逢中日合作繁殖研究项目成立,“永明”和“他的妻子”一路向东去了日本。



在他之前,“康康”和“兰兰”已经搭乘一支战斗机编队到达日本,安好了家。

两代熊猫的接棒,让“熊猫热”渗透到日本方方面面,将日本的烟火气和繁华亲密相连。



也成为他们最愿意向朋友炫耀的标性事物。



当然接棒“兰兰”的“永明”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终极任务。

去到日本后,“永明”分别与两头雌性大熊猫繁育了共计16只大熊猫幼崽,被誉为英雄的“熊猫父亲”。

而在日本人工饲养环境下,永明战胜了生物定律,如今已经30岁的他,相当于90岁高龄的人类。



奇迹的潘多拉盒子从此打开,连带熊猫也忙碌了许多。

从苏联回国不久的“姬姬”,马上被奥地利动物园接走。

同时他又被刚刚成立的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选为会徽原型。



但在不同的纬度,熊猫忙碌的日常并不相同。

结伴进入俄罗斯,“如意”和“丁丁”入乡随俗携带着“战斗民族的意志”。

很少有小可爱会表现自己的窘迫,熊猫倒没觉得这有什么。

他们大方展示着自己的体重。



在“伏特加”的催化下热火朝天地引体向上,丝毫不理会游客诧异的目光。



在我国是猫,在俄国是熊,这成为熊猫在西伯利亚的朋克。



而对于更年轻的一代来说,旅行已经开始讲究“科技与狠活”。

“京京”(苏海尔)、“四海”(索拉雅)2022年10月19日被送到卡塔尔,为期15年。



两位住在足足12万平米的场馆,分别拥有带空调的运动场、室内展厅和独立的“卧室”。

还专门有一个冷库用来冷冻新鲜的竹子,每天50公斤,20多种,管饱管够。



作为第一只在韩国出生的熊猫幼崽,也是海外出生的第二只大熊猫幼崽,“福宝”在韩国则用上了木马、秋千和墨镜。



当然,旅行也会踩坑。

因为付不起竹子费用要“退货”的马来西亚,分分钟就让熊猫们大呼“照骗”。



慢慢地,熊猫也有了自己的旅行攻略,一种通俗的讲法是,不去印度。

印度,曾多次希望我国租借一对大熊猫,但都被拒绝。

因为熊猫怕热,可印度的气温都在30度左右。

一到刮风的时候,热浪会横穿整个国家,这对印度来说不是努力就能解决的问题。

还可能因为努力,制造出更多的问题。

比如印度的动物园给大象涂上颜料,当作熊猫招揽游客。



也会在鳄鱼身上涂上黑白颜色,兜售9.9的门票。



这种行为艺术是奇思妙想,还是拥抱自然?

世界人民很迷惑。

居住在城市里的,除了人,还有动物。

行走在江湖里的,除了人,还有熊猫。

其实熊猫和人类一样,都要面对生老病死。

也像人一样成群结队在草地上行走,体验这个世界。



旅行中接触的人和事,都是对成长的更新。

而在漫长的时间里,熊猫也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美好意愿。

也有实实在在的好处。

2011年苏格兰为了租借大熊猫,与中国签订了26亿英镑的贸易协定。

2013年法国为租借大熊猫,把核电站能源氧化铀提供给了我们。

2016年,德国为了熊猫“梦梦”和“娇庆”,签下了1700亿欧元的贸易订单。



想起有一句话说,旅行是偏见的天敌。

偏见是因为陌生,一个人的体验,一个国家的认识,不可能只通过一些报道来定义。

但是,我们又并不陌生。

通过“熊猫旅行图鉴”,我们会发现,日本算邻居,美洲算邻居,地球就是村落。

去看、去体验,被观察、被评价之后,会重新发现关于彼此的认识。



这种认识不一定是即时的,但它是一种开始。

当我们凝视动物,动物也会在凝视我们。

两种角度的交织,很多事情就不会只有狭隘的视角。

“在一座城市里生活久了,总能慢慢品出它独有的味道”。

留洋的熊猫就像是一块块拼图,拼贴出了人们对于世界共同的愿景和共通的感情。

人与人的真诚,国与国的真诚,文明与文明的进步,也尽在这种黑白分明里绽放。



如今随着熊猫们的陆续归国,十多年一次的旅行已经结束。

但是我们知道,新的交流也即将开始,带着美好和友谊。

就像《落地生根》中的歌曲所唱:

让青山和绿水见证我们的故事,让古老的土地开出最幸福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