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新闻联播》头条,有重磅。

报道披露,4月21日下午,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



这是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首次对外亮相。

二十届中央深改委首次对外亮相

据央视披露的消息,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主任是习近平,副主任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王沪宁、蔡奇。

2018年3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明确,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其办事机构为中央深改办。

2018年3月28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了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政知君注意到,中央深改委约两个月左右开一次会。从2018年3月到2022年9月,十九届中央深改委共召开了27次会议。

2018年开会时间:3月28日、5月11日、7月6日、9月20日、11月14日

2019年开会时间:1月23日、3月19日、5月29日、7月24日、9月9日、11月26日

2020年开会时间:2月14日、4月27日、6月30日、9月1日、11月2日、12月30日

2021年开会时间:2月19日、5月21日、7月9日、8月30日、11月24日、12月17日

2022年开会时间:2月28日、4月19日、6月22日、9月6日

评价和部署

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对十八大以来的改革进行了总体评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目标引领,突出问题导向,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开了崭新局面。

新时代10年,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

放眼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有这样的政治气魄和历史担当,敢于大刀阔斧、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

二十届中央深改委第一次会议对接下来的改革也进行了部署。

会议明确,继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抓好重大改革任务攻坚克难、加大改革抓落实力度、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等。

会议明确,要聚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大问题谋划推进改革,用好机构改革创造的有利条件,努力在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调整深层次利益格局上再攻下一些难点。

会议还特别提到了调查研究。

要加强改革调查研究,多到矛盾问题集中的地方和部门去,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体察实情、解剖麻雀,既深入研究具体问题,又善于综合各方面情况,在总体思路和全局工作上多动脑筋多下功夫。

要加大改革抓落实力度,完善上下协同、条块结合、精准高效的改革落实机制,下更大气力抓好改革督察工作,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七个文件

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一系列相关文件:

《关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意见》

《关于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有力支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意见》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工作规则》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专项小组工作规则》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工作细则》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

其中,后四个文件涉及到中央深改委及专项小组、办公室等的工作规则,前三个则涉及到科技创新、国有经济以及民营经济。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对上述几个议题一直十分关注。

以民营经济为例。

在2019年9月9日,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就曾审议通过《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

那次的意见提到,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的长期稳定发展环境,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再度强调了民营经济的重要性。

会议指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

会议提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要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引导民营企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定位,通过企业自身改革发展、合规经营、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发展质量。

要充分考虑民营经济特点,完善政策执行方式,加强政策协调性,推动各项优惠政策精准直达,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要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落到实处,引导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相关报道:为提振经济 中国政府再打民营资本算盘

中国政府近期力推以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来推进基础建设。继证监会上月发工作通知后,发改委再发声,鼓励民间资本进入REITs。评论表示,官方因无法再有新资金投资基础建设拉动经济,借包装为投资工具的共富新政策,再向民企开刀,同时吸收海外资金。

中国政府着力鼓励民间资本,通过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以公开募集资金的方法,将基建证券化。

继上个月中国证监会推新工作通知后,中国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周三(4月19日)再发声,表示“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在各地推介的5万多个项目中,已有超过9000个项目,吸引了民间资本参与,涉及2.9万亿元,鼓励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提高民间资本投资重大项目的积极性。

孟玮:"推动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加大对民间投资项目的信贷支持,鼓励民间资本通过产权交易、并购重组、不良资产收购处置等方式,盘活自身资产,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REITs,提升投资的积极性。"



2023年4月19日,中国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新闻发布会上。(视频截图)


评论:政府借用民间资本推投资工具 吸收海外资金加入共同富裕行列

经济学者罗家聪表示,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早已在香港和外国流行,但发改委的做法,让人联想中国政府想用投资工具,把海外资金也纳入共同富裕的范围。

罗家聪:"通过发股权或债券集资,在市场已进行多年,但一般不会由国家牵头,不会在有政治压力下,使富豪们去投资,如果集资不是市场现象,美其名是共同富裕,实际上是要把你共产,用REITs方法做,变成一个市场的格局,说不定会有海外资金加入,估计当局也想搏一搏,成果如何要视乎有多努力劫富济贫。"

评论:官方无法再注资投资基建 推新共富工具向民企开刀

资深银行家吴明德表示,中国多年来只依靠基建投资,刺激经济增长,导致大批回报低,难以回本的基建项目出现,如高铁就是长期亏损的例子,受债务危机困扰,中国政府已无法为市场提供资金的新血,为了完成"十四五"的项目指标,借投资之名,只能向民企开刀。

吴明德:"民间协助基建投资,事实上是共同富裕的政策新意,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够钱时,要落实十四五规划的计划,相当困难,社会缺乏资金流转,当局唯一能向民企开刀,想出利用已通过黄金股权方式,被国有控制的大企业,全部要拿钱出来投资参与新的REITs项目。"

评论:新政策是当局向民企发出软硬兼施的警告

经济学者司令表示,新政策是中国政府财力变弱,无力支持大量基建的证明,官方试图通过软硬兼施的方法,迫民企自动献身,协助政府完成指标。

司令:"因为民企现在对中国政府的唯一作用,就是手里边还有的一点钱,但政府担心民营企业家们隐匿资产,使韭菜好像没有割得很彻底,现在给你一些建机场、高速公路和水库等基础设施的运营权,吃完甜枣再打民企一巴掌,如果给你的萝卜不吃,将来大棒若是打下去,那民营企业都吃不消,这是中国政府传递给民营企业的一个信号,民企只能够束手就擒,这个政策很明显,对民企来讲,就是一个大大的陷阱,直接就是割韭菜。 "

司令相信,中国政府也想用这次机会,再推公私合营,继续把中国经济推向左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