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故事的主题是

「 CBA“假球”风暴 」

1

面对网络上的“假球”风暴,篮协开出CBA史上最重罚单。

在上周五CBA季后赛12进8的比赛中,上海队108-104战胜江苏队,总比分2-1获胜晋级。引发全网“假球”争议的是在比赛最后时刻,江苏队领先4分,但连续出现5次低级失误,上海队轻松拿下10分,在决胜局中逆转获胜。

赛后,不少江苏球迷围堵球队大巴,大喊“假球”、“退票”。热搜榜上也占据着“李楠”、“江苏男篮最后时刻连续失误”等7条与比赛相关的热搜,其中“假球”高居榜首。

今天上午,中国篮协公告称两队“消极比赛情况属实”,并作出系列处罚:取消两队2022-2023赛季的比赛名次和资格;各核减联赛经费500万元;上海队主教练李春江、江苏队主教练李楠各自在5年内和3年内无教练员注册资格;两队俱乐部总经理也被限制从事篮球相关活动。

这一处罚结果让很多球迷深感满意。其一在于处罚效率之高。比赛出现争议的当晚,中国篮协凌晨便在微博回应“将就比赛相关情况展开全面调查”,一个周末过后,处罚决定就公布了。其二在于处罚力度之大,罚款金额与NBA相似。几天前,NBA认定独行侠在生死战中轮休关键球员,故意输球,罚款75万美元。

2


在这次公信力危机面前,除了处罚本身,篮协在处理危机时也展现了一些基本素养。

一是保持了媒介素养。在对外公布处罚决定时,中国篮协还举办了媒体通气会。篮协主席姚明沉寂了许久,这次露面接受采访。篮球作为全民运动之一,这次的“假球”风暴占据媒体头条,刷屏朋友圈,影响巨大。在处理全网争议的大问题时,篮协和主要负责人能及时回应,正面面对。

二是保持了程序素养。姚明在采访时说道,“我们在调查过程中借助了国家体育总局各司局专业力量,为的就是有非常严谨的事实依据,来帮助我们作决定。”这是程序流程上的完整。篮协的这份调查,需要对球迷,对社会,以及对上级的管理机构交代。姚明直接让体育总局各司局加入调查,避免调查内容止于篮协内部。

三是不拖泥带水。球员时期的李楠曾随八一男篮八次夺CBA联赛总冠军,和姚明是队友,一起征战北京奥运会,退役后担任过中国男篮国家队主教练。李春江曾带队广东宏远拿下七个CBA总冠军,两人都是篮球领域的故人。篮协在处罚上考虑的很清楚,切割很彻底,没有考虑这些次要因素,事权轻重,拎得明白,没有拖泥带水,引发后续舆情。

3

一场让球迷大喊退票的“假球”,一场明目张胆的“消极比赛”,就这样发生在大家面前,但却并不令人意外。

它们之所以会发生,表面看是篮协在管理上的失察,但本质上体育市场固有的运作逻辑在作用。无论是篮球还是其他运动项目,俱乐部背后的东家性质参差不齐,有的是国企,有的是民企。他们参与体育的驱动力不同,需求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夺冠,有的是重在参与。大家呼吁市场化多年,其实体育市场化得并不彻底。

在生活上,我们对“假球”也已屡见不见了。“假球”现象不止存在于篮球领域,也并非体育的独家文化。“假球”流淌在社会各个角落里,比如熟悉的假文凭,假论文,假刷单,假人设等等。“假球”时刻发生着,我们都知道,也都习以为常。

姚明掌舵的篮协,处置这个事件,动作干脆,思路清晰。这显示了姚明的处事能力。但从新闻还原的视角来看,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并没有完全显露。江苏与上海在底下进行了怎样的“勾兑”,具体过程如何,其间还有哪些人参与,李春江、李楠是不是这一事件的主导,这些都应该是需要弄清楚的事实。一纸史上最重罚单处罚了几个人,暂时平息了篮球场上的风波,但篮球这块市场的环境并没有变。

姚明用锋利的手术刀,给中国篮球做了一台手术。这台手术很精湛,但很有可能是治标不治本。

人民网评CBA假球事件:谁给的胆量敢如此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