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周五,大家都静待宪法委员会(Conseil Constitutionnel)的裁决。事关重大,里面在开会时,外面的局势已经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当委员会官宣批准了改革的核心措施“将法定退休年龄推迟至64岁”时,各种抗议应声而起,举国上下示威频发,城市的大街小巷骚乱不断!

在这样的一场较量中,不仅有民众、政党、政府之间的博弈,还有媒体的竞争。

毕竟,全民参演,如果拍下一张能载入史册的照片,那是一个新闻工作者至高无上的荣耀。

于是,各位记者全副武装、扛上“大枪小炮”(摄影器材),赶往现场如同奔赴战地。事实上,各地的情况已经如同打仗一般热闹。

这是千载难逢的场面,但要拍下一张好的照片,摄影师也是要冒险的,越危险的地方也许效果越好。

在雷恩,抗议者点燃了一个警察局的大门。你可以想象,摄影师的周围是怎样的状况,他几乎要把自己置身“火场”,虽然镜头是可以拉近,但为了最清晰的角度和效果,危险也要试一试的。👇



在巴黎,道路中间一堆零乱,匆忙竖起了由金属板、垃圾箱和火堆组成的路障。

摄影师站在混乱的中心拍下了这张照片。👇



在南特,一名抗议者在与警察发生冲突时投掷催泪瓦斯罐 。现场硝烟弥漫,你不由地担心万一有误伤怎么办?毕竟,记者眼里只有镜头,也许顾不上周身安全。



拍参与抗议的民众,要有动作感、即时感,为了出片效果,记者们要随时抓拍。估计,这个抗议者看到记者时也愣了一下——他的动作,好酷!



下面这个角度,是有速度与激情的,记者跑得不快就拍不到。



尤其是各地重兵出动,这些场景要拍出紧张、激烈、冲突的感觉。

要让不在现场的人感觉亲临其境,要让世界人民知道法国此时发生了什么,要拍出大片的质感。

这种时候,记者们必须直面各种最紧张的状况。

在巴黎,当天宪法委员会的决定出来之前,警察在路面上进行部署,还准备使用水炮。

从这个拍摄角度来看,如果真的要使用水炮,记者肯定也不能幸免。👇



决定一官宣,抗议就开始。

数十名宪兵冲向巴黎市中心,奔赴骚乱的中心;和他们一起奔跑的,还有扛着各种器材的记者,这可是负重跑,一边跑还要选好角度摁下快门,不是一般的技术活。



在第一现场,记者们拍到了身着防暴装备的宪兵在站岗和巡逻。



他们还拍到了警方逮捕在抗议时过度暴力的参与者。



警察又逮捕了一名抗议者。

要拍到这个角度,记者自己也差不多贴到地面啦!👇



有的地方爆发了小规模的暴力事件,记者当然要在现场。



夜幕降临,抗议仍然没有停歇。多处大火仍在城市周围燃烧 ,记者要继续奋战。



看黑漆漆的天空中绽放起红色的火焰,广场中央的柱子在夜色中巍峨静立,民众明显累了却还不肯散去。

每个现场,记者肯定是试了好几个角度才选出最佳。



然而,在当天成千上万的新闻照片中,下面这张成功引起了所有媒体的注意!👇



地点:宪法院的门口。

时间:决定官宣之前的一刹那。

场景:法国国家安全部队(CRS)严阵以待。

你似乎可以从全员警觉的眼神中看到面前的人群有成百上千,双方对峙,剑拔弩张。

如此完美!无懈可击!让刚从现场回来、彻夜奋战而狼狈不堪的记者们都汗颜,让法媒发出了灵魂拷问——这不会是人工智能(AI)弄的吧?



仔细看,这张照片是有署名的,由路透社的斯特凡·马埃(Stéphane Mahé)拍摄。



是真人拍的就好,真怕是AI要抢摄影记者的饭碗。

法媒吁出一口长气,我们这么担心,主要是对人工智能太过恐惧,这不,变得草木皆兵了!

《巴黎人报》的记者尼古拉·巴罗德(Nicolas Barrod)不死心,对这张照片进行了检测,结果让人抓狂!



- 根据Hugging Face的测试结果,这张照片有82%的概率是由人工智能工具生成的。👇



- 根据Hive MODERATION的测试结果,0%的概率是人工智能工具生成。👇



现在大家仍然是懵的。

往坏的方面想,如果这张照片是AI的,那么人工智能已经可以以假乱真,作品堪比最厉害的真人拍摄。

往好的方面想,如果这张照片真是记者斯特凡拍的,那么,说明还是人厉害,拍的照片可以跟AI一较高下。

也许应该问问斯特凡本人,可是他的回答,你就一定相信吗?

大家都有点傻眼:人工智能,离我们已经这么近,我们的饭碗还保得住吗?



读者更懵圈。如果假的可以乱真的话,新闻图片还可以相信吗?

下面这张照片,是4月4日特朗普的儿子埃里克发布在社交账号的。在其父亲被传唤到曼哈顿法庭的当天,他用Midjourney软件生成的这张照片,在两小时内点击达到了100万次。👇



事情是真实发生的,特朗普被传唤;但照片是AI生成的,在这里他如同一个英雄一般“正义凛然”地赶赴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