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回顾一下这个案件。2020年11月2日,家住重庆的张波将2岁的女儿和1岁的儿子从15楼摔下,导致两个小孩死亡。后经警方侦查,发现除张波外,其女友叶诚尘也有嫌疑,两人的微信聊天记录中曾有关于杀害两个小孩的内容。
最终,重庆市五中院经一审审理认为,张波、叶诚尘突破人伦底线、道德底线、法律底线,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且两人作案动机特别卑劣,主观恶性极深,作案手段特别残忍,犯罪情节特别恶劣,后果和罪行极其严重。叶诚尘与张波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相当。2021年12月28日,重庆市五中院一审判决张波、叶诚尘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一审判决后,两被告人提出上诉。
不料,在2023年4月6日的二审过程中,张波、叶诚尘当庭翻供。张波称两个孩子是意外坠楼,而叶诚尘则称那些聊天记录是冲动下的产物,并没有真的想实施,同时,她还称自己有精神病,这些聊天记录是她精神混乱的情况下所发。
据媒体消息,叶诚尘的家人在案发后也做了精神病鉴定报告,以此证明家族有精神病史。对于此次叶诚尘说自己有精神病,公诉机关出示一审阶段对她的精神病鉴定报告予以答辩并表示否认。
对此,有网友不解,什么时候精神病变成“免死金牌”了?案发后才说自己有精神病,会得到认可吗?
精神病凭什么不用负责
对于精神病犯罪可能免责这件事,现在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我国刑法也确有相应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写道:
【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由于这一规定,许多案件中的嫌疑人都(被)称有精神病,甚至有事到临头申请提交司法精神鉴定的——
2018年11月4日,河北省沧州献县的10岁男孩小宇失踪,12月12日,小宇的尸体被发现,警方经调查取证后抓获犯罪嫌疑人李某成。12月16日,李家人向献县公安局提交了一份司法精神鉴定申请书。申请书中写道:李父认为其子李某成平时思维不正常,经常语无伦次,精神反常,目光呆滞,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后果。
对于这种情况,北京市两高律师事务所的张荆律师表示,一般来说,嫌疑人在案发前就有精神病相关就诊记录,甚至确诊,家族有精神病病史时,法院会考虑精神病情况。此时,需要做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一般地,若是刑事案件,由法院指定某个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若为民事案件,则可能采取随机选取的方式,在有资质的鉴定机构中随机选择一个。最终以机构出具的责任能力评定为准。
张荆律师表示,想在鉴定过程中造假是十分困难的,一来,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要取得资质十分不易,很少有人愿意冒风险造假;二来,鉴定过程中会使用科学的测量仪器,以仪器记录的数据和个体当下的真实反应为准,并非做做问卷、量表就可以。
如果嫌疑人家族无精神病史情况,嫌疑人此前也没有精神病相关的就诊、确诊记录和证据,事发后称自己有精神病,一般没有太大意义,法院不会给予支持。嫌疑人之所以这么说,可能是为了争取重新鉴定的机会,拖延时间,期盼事情能有所转机。
而且,就算真的是精神病,也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无需负责,只有在案发时无法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才不需要负责。
那么,发病时的精神病人凭什么有这种“特权”?
怎么说呢,有的时候,精神病人的脑子,确实和我们不在一个空间。
精神病的常见症状很多,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障碍和意志行为障碍,每一个分类都包括多种更细分的症状。
这里我们重点说说对病人影响较大的幻觉。按照幻觉的来源,我们将幻觉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影响最大的是真性幻觉。真性幻觉指病人体验到的幻觉形象鲜明、生动,和外界的客观事物一样,存在于外部客观空间。病人常说“我亲眼看到了XX”“这是我亲耳听到的”。
陷入真性幻觉的病人无法区分真实世界和幻觉世界,对幻觉坚信不疑,并会做出反应,至于是什么反应,得看他产生了什么幻觉。
以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为原型的电影《美丽心灵》是经典电影之一。电影中,患精神分裂症的男主驾驶着车在路上左闪右躲,因为在他的世界里,自己正在被监控、追杀。
好心酸的一句话
张荆律师补充道,必须是不能辨认、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疾病才可以,像抑郁症等,虽然患者本身体验感十分痛苦,但并不属于上述所说精神病的范围。
做出恶性事件的人,是怎么想的?
既然不是精神病,那为什么有的人会选择做出恶性事件?
一句话总结,可能是认知出了问题。
拿重庆姐弟坠亡案来说,据此前消息,张波先是婚内和叶诚尘恋爱出轨,后与妻子协议离婚,并和妻子约定儿子6岁以前由张波抚养,但叶诚尘多次表示自己无法接受张波有小孩,这才有了后续的事件。
但这件事,更正常的逻辑应该是,张波可以“想方设法”把儿子送还给前妻,或者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抚养,而不是直接杀人灭口。
心理学认为,这属于认知问题。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创建了ABC理论,其中A=诱发事件,B=看法,C=情绪和行为结果。对于同样的事件(A,女友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B,把孩子送还给母亲即可,或必须杀人灭口,永绝后患),从而导致不同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送走孩子,或实施谋杀)。
对此,艾利斯有一句精辟的总结:
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
不能接受伴侣有孩子很常见,但如此残忍的做法就不太正常了,以至于有网友推测,两人是不是“反社会人格”,有人格障碍。
一般来说,反社会人格和一般犯罪者存在以下差别:
一般犯罪者往往有计划和有预谋,反社会人格大多不是。
犯罪者违法目的明显,反社会人格多受情感冲动支配,犯罪动机较模糊;
犯罪者在他人受害时作案手法隐蔽和狡诈,企图逃避罪责,反社会人格害人害己,对自己的危害尤大;
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较少造成凶杀或其他严重案件以致判处极刑;
一般犯罪者的人格或许有缺陷,但未达到人格障碍程度,反社会人格则是一种人格障碍。
针对最后一点做个说明。通俗地说,人格障碍是一个比较严重的事儿,并非有点问题就是人格障碍了,得全方面地、长时间地稳定出问题,而且问题还难以解决,会影响自己和别人,这才可能是人格障碍。
美国心理学会(APA)制订的《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对人格障碍的诊断做了如下规定:
而根据张波前妻的爆料,张波显然是个社交高手,出身和学历都不高的他,不仅用猛烈的追求和温柔体贴的举动打动了前妻,中间还能出轨,还跟合伙人开过小贷公司,其社交、职业等方面并不存在明显的功能缺损,达不到人格障碍的程度。
张波和叶诚尘谋杀两个孩子,也是有计划、有阴谋的,其中张波还曾百度搜索过“2娃同时摔到地上”的内容,犯罪动机明显,且在事发后,张波还删除了和叶诚尘聊天记录,有企图逃避罪责之嫌,而非惯于冲动、犯罪动机模糊,害人更害己的反社会人格。
故意杀人就是故意杀人,用反社会人格或精神病来辩驳,大可不必。
难以控制的不只是认知和归因方式、冲动和情感。
更是人心。
张波当庭否认将两孩子摔下楼
辩称是意外
薛啸说,他能记得张波翻供的最重要的内容是他否认将两个孩子摔下楼,而是改称两个孩子意外坠楼。他的两个辩护人也在法庭提供了相关的一些证据。但出庭检察官也通过出示证据对此进行反驳。
“张波的辩护人还表示,张波的前几次讯问都未作有罪供述,因为警方逼供诱供才作了有罪供述。”薛啸说,对于张波辩护人的说法,公诉方当庭出示公安机关侦查阶段的同步录音录像予以驳斥。
涉嫌故意杀人的叶某尘和张某
叶诚尘辩称
共谋聊天记录是“冲动商讨”
自己患有精神病
薛啸说,叶诚尘在二审庭审时,也对之前的说法几乎全面翻供。
首先,对于指控张波、叶诚尘犯案的核心证据之一——警方恢复的两人微信聊天记录。
该案《检验报告》显示,公安机关经过对张波、叶诚尘的手机进行检验,从叶诚尘的手机中恢复与张波微信聊天记录17557条,起始时间为2020年5月28日11时21分至2020年11月2日18时15分,聊天记录证实叶诚尘以自己和家人不能接受张波有小孩的事实为由,多次催促张波杀死两个小孩。
叶诚尘表示,那些微信聊天记录是他们冲动下的商讨,并没想去实施。同时,她表示自己有精神病,这些聊天记录是她精神混乱的情况下所发。
叶诚尘的辩护人也表示,这些聊天记录正是因为她有精神病,在精神混乱下所为。
薛啸说,对于叶诚尘及其辩护人辩称的精神病一说,公诉机关出示一审阶段对她的精神病鉴定报告予以答辩并表示否认。此外,叶诚尘的家人在案发后也做了精神病鉴定报告,他们以此证明家族有精神病史。
叶诚尘的辩护人还表示,警方扣押叶诚尘手机时程序存在问题。叶诚尘是在警方的诱供下作的有罪供述。其辩护人对警方提取的微信聊天记录真实性、完整性提出质疑。
对于叶诚尘及其辩护人的当庭辩解的诱供问题,公诉机关也当庭播放了同步录音录像。
更让薛啸大跌眼镜的,是叶诚尘当庭表示她与张波交往初期被张波强奸,受张波的欺骗。
张波曾写信给陈美霖请求原谅。 图:澎湃新闻
陈美霖及家人两度发声
薛啸说,整个庭审过程较为顺畅,但张波、叶诚尘的辩护人当天庭审时的一些说法,让坐在旁听席原本不该发言的陈美霖及其家人两次发声。
让陈美霖第一次发声的,是叶诚尘的辩护人在当庭向张波发问时,反复问张波“两个孩子案发时的年龄、身高,智力是否有问题”。薛啸说,旁听席的陈美霖忍无可忍后,大声对叶诚尘的律师说“你的娃儿智力才有问题”。
另外一次,则是张波的辩护人在对被害人家属表示歉意,提议以两个孩子的名义设立基金时,陈美霖及其母亲当即以“不需要”予以拒绝。
“整个庭审过程中,张波、叶诚尘说的最多的是‘记不住了’‘听律师意见’两句话。”薛啸说,在被告人最后陈述阶段,翻供的张波还是向两个死去的孩子表示忏悔,也向陈美霖及其父母表示歉意,同时他也因自己无法给母亲养老尽孝表示对不起。他称自己立了遗嘱,如果真的被判死刑,他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
薛啸说,叶诚尘整个庭审过程情绪都比较激动,在最后陈述时,她表示自己案发时不在现场,最多是从犯,她有精神病,希望法院判刑时能对她酌情考虑。
庭审之外:有市民在高院门口“蹲”判决
4月6日当天,记者走访重庆市高院、事发地小区锦江华府。
早上9点不到,重庆市高院门口,不少市民特地赶来等待终审结果,希望见到两位被害孩子的妈妈陈美霖,当面为她鼓劲。
重庆市高院外,不少市民在等候二审判决结果
重庆市民田女士哭红了眼眶,她坐了近1小时公交赶到高院,“哪里听过亲生父亲,要把孩子杀死的。”田女士一直很关注姐弟俩坠亡事件,当天特地过来等庭审结果。
在重庆做生意的张先生,也特意赶来了解二审进展,因没有旁听资格,便坐在法院门口的石阶上。他一直在关注此案,一审时也去了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等待宣判。
张先生说:“张波罪有应得,理应被判死刑。别人让他杀人,他就杀人?那可是自己的亲生孩子。”
此外,也有附近居民带着孩子,坐在高院门口等姐弟坠亡案判决。重庆市民王女士坐在路边,特地还带上水和面包,打算等到陈美霖旁听结束。
事发时两姐弟坠楼区域
在事发小区重庆市南岸区的锦江华府,记者偶遇居民在谈论这起案件。居民唐阿姨表示,“性质太恶劣了,他(她)们是怎么下得去手的?”
小区里,有人赶着去上班,也有人悠闲晨练,他们大多已不愿提起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惨案。有住户透露道:“张波家已经有新人入住了。”
此前判决
两名被告人均被判处死刑
案件一审判决材料显示,案发后,警察调查发现,张波将与叶诚尘的聊天记录全部删除,且其陈述也引发警方怀疑。经过微信聊天记录的恢复,两人聊天记录有1.7万余条,且多次讨论如何处理掉给他们造成“感情障碍”的两个孩子。案发9日后,张波和叶诚尘因涉嫌犯故意杀人罪被警方立案侦查。
张波与陈美霖婚姻存续期间出轨与叶诚尘发展成情侣关系。2020年2月张波与陈美霖协议离婚,一审案件资料显示,张波和叶诚尘当月就商量过如何杀死两个孩子。
一审审理期间,叶诚尘系主犯还是从犯曾是庭审一焦点。其中涉及的案情包括,案发当日叶诚尘是否逼迫张波动手,以及叶诚尘是否有暴力倾向。
法院认为,在共同犯罪中,张波积极参与共谋,设计将女儿接到家中,直接实施杀害两名亲生子女的行为;叶诚尘积极追求二被害人死亡的发生,多次以自己和家人不能接受张波有小孩为由,催促张波杀死两名小孩,并在张波犹豫不决的情况下,逼迫张波实施杀人行为,最终促使张波直接实施故意杀人犯罪行为,与张波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相当。
2021年12月28日,一审法院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张波、叶诚尘故意杀人案公开宣判,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张波、叶诚尘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