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崔斯也,原文标题:《不能打卡的超市,正在被年轻人抛弃》,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大型超市的尴尬命运,代表着互联网时代消费方式的更迭。传统超市的光环正在慢慢消退。
你有多久没逛过大型超市了?
城市中的传统大型超市,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关闭。线上购物成为日常,会员制超市成为新宠,大型超市的尴尬命运,代表着互联网时代消费方式的更迭,也是时代变化的缩影。
一、消失的大型超市
连锁大型超市家乐福最近遭遇了一次信任危机。
2023年春节起,全国各地的家乐福突然变得空旷了,生鲜区、冷藏区、熟食区的货架大面积空置,而有商品的货架上,很多商品被贴上了“此商品不可用购物卡付款”的标签。
“家乐福快倒闭了”的说法一时间传开。很多顾客拿着购物卡到门店想要退卡,但家乐福拒绝退款。因为担心日后手里的购物卡花不出去,更多顾客开始到家乐福“清卡”。
北京家乐福双井店,一个几乎常年保持北京地区销量冠军的店内,为数不多能用购物卡结账的商品几乎被买空,收银台则是排成长队,结账大多需要等待两三个小时。时不时有顾客因为退卡的诉求得不到解决而报警,超市工作人员称,一周内,警察已经来了好几次。
混乱的场面加剧了家乐福的“倒闭气质”,家乐福官方不得不发出辟谣声明,解释称这次的情况只是因为系统要“升级改造”,并声称“家乐福会持续深耕中国市场,通过积极协调,多举措优化商品供应链效率,给消费者更丰富的商品选择。请广大消费者不信谣、不传谣,理性消费”。
3月1日,家乐福再次发出通知称“将购物卡支付可用的商品范围恢复到行业正常水平。购物卡支付可用卡商品范围基本全面放开”。但实际到场的顾客说,每个使用购物卡的手机号,依然有每月1000元的刷卡限额。
店内生鲜区、冷藏区的商品也陆续恢复,但显然,大部分顾客还是心有余悸。很多人表示,自己的购物卡刷完后就不会再考虑办卡。
没人能否认家乐福曾经的名气。1959年起家于法国的家乐福,在1995年进入中国大陆。作为欧洲第一大零售商,刚进入中国的前十年间,家乐福开设了60多家门店,数量赶超大润发、沃尔玛等其他同类超市。2017年,家乐福门店的数量更是达到了259家的巅峰。
而从2018年起,国内家乐福的门店开始以每年20多家的速度不断关停。2022年,北京中关村的家乐福亚洲旗舰店正式闭店。这家店开业于2004年,占地面积达11600平方米,曾号称“亚洲最大的超市”,是很多北京居民的集体记忆。
家乐福的下行趋势不是个例。另一家知名连锁超市——永辉超市成立于2001年,也是中国大陆首批将生鲜农产品引入现代超市的企业之一。2010年,永辉超市A股上市,曾经迎来过十年的营收净利双增长。
但过去的三年间,永辉超市也和家乐福一样没能阻挡“闭店潮”的到来,陆续关闭了407家门店。2023年2月,永辉超市公布的2022年业绩预告显示,公司预计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27.4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4亿元。另一超市品牌沃尔玛,同样在几年内关店100多家。
这个时代的大型超市,正在悄悄退出人们生活的“C位”,而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似乎也已经习惯了线上下单的便宜、快捷,传统超市的光环正在慢慢消退。
但现实情况是,追求这种“幸福”变得奢侈了。都市中的人们被迫离这种温馨记忆越来越远,城市年轻一代的日常加班无限挤压着他们的业余生活,对于仅有的休息时间,没人想要浪费在可以轻易被互联网代替的“实体采购”上。如今,走进各大超市里,一眼望去几乎都是年纪较大的人。
也有年轻人直接冷酷地表达了自己对于传统大型超市的反感:“很烦逛大超市,陈列实在太多、太杂了,找想买的东西找半天,社恐也不好意思去问员工。疫情期间为了快速买东西去了几次,总会心里乱糟糟的。”
三、在今天,年轻人爱逛什么?
除了互联网电商的冲击,疫情期间,无法随时出门消费的日子让“囤货”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而这种习惯也在如今延续了下来。小艾说,目前自己还会成箱购买螺蛳粉、酸辣粉这些速食商品。“囤货”成了为她提供安全感的一种方式。
“线上”似乎正在重塑人们的观念,人们可以等待,但不想“麻烦”,尽管实体超市能够提供东西即时到手的感觉,但人们依然愿意在网上购买“次日达”“半日达”的商品,实在着急也可以通过外卖解决。大商场里,你总能看到飞快穿梭其中的外卖员,有时候他们的人数比逛街的普通人还多。
很难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但一切都让传统大型超市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之中——它还是很显眼地存在着,但人们不再绝对地需要它。
而当“逛超市”成为时间上的“奢侈”行为,人们对于怎么逛、逛什么样的超市的要求也提高了,会员制仓储式超市成为年轻人的新宠。因为一些品牌独有的网红商品,以及网络上塑造的“中产生活方式”标签,年轻人腾出一天时间去逛山姆、Costco、盒马X、Fudi等,几乎成为了一种当代潮流。近几年间,山姆在中国每年能够收取的会员费就超过10亿元。
另一方面,由于网红营销,一些原本功能性的购物场所,渐渐开始成为网络时代的一种独特“景观”。短视频里爆红的东北大集、南方菜市场,都成为典型的例子。高质量的“逛”,越来越成为线下体验的关键,买东西反而变得次要。在山姆、宜家等仓储式购物场所拍照打卡,成为社交媒体上的标配,各种“逛超市怎么拍照”的教程也不断涌现。这些超市越来越成为一种“主题公园”式的新型存在。
而回想如今略显尴尬的传统大型超市,它们也曾是一座城市刚起步时最潮流、最现代的功能性地标。“虽然我自己已经不再去逛,但还是很担心这些老超市会完全消失,毕竟家乐福、大润发……这些名字已经太熟悉了,听起来就让人很踏实。”小艾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崔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