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见闻地产(ID:gh_21d64eee348b),作者:张晓玲,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自龙湖吴亚军卸任董事长、退休离任之后,又一位地产圈明星选择了退隐。


谭华杰,万科前董秘、高级副总裁、食品事业部首席合伙人,因为喜欢写诗,江湖人称大诗(师),在服役22年后,辞任了。


过去这两年,有太多的人已经离开了房地产行业,也有人正在经历漫长的退场,谭华杰却是主动选择了淡出。


并不像外界所说的,他“撩挑子不干了”,实际上,他没有彻底离开万科,未来还将以顾问的身份,专注研发。


在一个好友群里,他的昵称是“此生无作牧猪奴”,他解释说,“牧猪奴”的意思是“赌徒”。此生无作牧猪奴,意思是一辈子谨慎,不做赌博性的事情。不是说不养猪了。


辞去公司正式职务,他不用管行政事务、日常琐碎了,将来会集中精力在研发、思考上,“思考才是我擅长的事”。


这个选择和7年前他转换身份的逻辑是一致的。2016年,万宝之争胶着之际,谭华杰突然卸任董秘,交予朱旭,转去“养猪”。他不喜当时复杂的股权争斗,也不擅多方斡旋应酬,“我不适合跟人打交道,而是更适合研究”。


我能理解他的选择。对于一个热爱钻研、非社交型的人而言,他希望自己有更多深度思考的时间,能够更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务。


“大师是个纯粹的人,职场上有这样的人很难得”,地产圈资深人士朱大说。


只是,对很多地产行业的人而言,一个符号般的人物离开,总是让人不免怀念,那个充满向上希望、带有人文关怀的时代。


过去二十年,谭华杰是少有的以董秘身份而非老板、董事长扬名地产江湖的人。2016年卸任前,他是A股风云人物,身价最高的金牌董秘,以专业性和职业化著称,他是万科首席研究员、历年年报致股东信的执笔人,是王石、郁亮背后的智囊团核心人物。


通过万科年报,人们可以分享万科对于行业趋势的判断和应对,以此作为自己投资决策的参考。


致股东信则充满了浓郁的谭式文风,带有一些理想主义,一些敬畏之情,以及那想要继续引领行业的野心。


从他的身上,人们可以看到一个从乡野走出的年轻人,去到了中国最优秀的上市公司,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一个个体美好的职业化生存,也是时代赋予的机会。


谭华杰也代表了那个时代的万科,那个改革开放浪潮里生长出来的现代化企业,那个深具专业主义、人文精神和平权文化的万科,一个个桀骜不驯的人,在这个组织里可以极致自我地生存。


过去三十年,奠定万科龙头地位的基因是专业精神。它最初的两个项目,上海城市花园和深圳四季花城位置都很差,除了把产品和服务做好别无选择。最后这些项目的成功,让万科在专业能力上领先了其他企业很多年。


其次,创始人王石制定了可以反对他的文化,万科追求在人口上的接近平等状态。万科的食堂,没有员工、高管的分区。在万科只有一类人有特权,就是孕妇。


这种文化可以容忍、放任比创始人更优秀的人,并将他们组织起来,干一番大事。传说,谭华杰是会和王石拍桌子的人。当年的万科周刊,也曾聚集了一大帮这样的人。


那真是一个意气风发的时代。后来的互联网行业,也曾有过。再后来,就归于寂静。


过去多年,大师是我在这个行业最好的采访对象,也成了好朋友。这几年因为疫情,我们已经很久没见了。


在最悲观的时候,我问他,疫情会过去吗?他坚定地说,能。给了我对世界的信心。


最近一次和他通话,是深夜11点多讨论P药,因为他做过一些研究,看了许多资料。在最需要专业意见的时刻,我总会想到他。


其实早就知道大师要离开,但我没有第一时间去找他聊。仿佛在心里面要给自己一个告别的时间,告别一个时代,告别青春年少,然后,再次出发。


前几天,我们在微信上聊了几句。没谈工作,调侃了下退休事宜,他说,来啊,广阔天地,共享退休生活哈哈。我说,我还要打工赚养老金,嘿。


他只有50岁,远不到法定退休的年龄。几年前他去养猪,真是当一番事业来干的。他当时对我说,国内的农业领域,有技术提升的空间,尤其种猪体系。


“我们做的是高科技的事儿”。他告诉我,每天就是带着一群顶级的科学家做实验,培养种猪,现在“种猪已经不缺了”。


他畅想,农业是能给万科带来增长的“第二曲线”业务,农业的利润,会比万科盖房子的利润还要高。


“养猪是我热爱的、投注了大量心血的事业,我对环山集团未来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级的优秀农业企业抱有很高的期望。”现在,他仍然这么说。


他会以顾问身份,陪伴养猪团队成长,至少到环山集团(万科养猪平台)独立上市;也不会找别的工作。


我想,大师的退隐,只是作为房地产人角色的退隐,他会有新的、有趣的存在方式。


一个时代过去了,我们还很年轻,我们必须开启另一个时代。谭华杰是,我是,你也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见闻地产(ID:gh_21d64eee348b),作者:张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