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新闻原报道 图片来源:联合国新闻网站
国际法院此次作出判决的案件,可以追溯到2016年。当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做出裁决,裁定美国政府可以将冻结的伊朗海外资产用于赔偿,支付给在1983年贝鲁特爆炸案以及其他恐怖袭击中遇难的美国公民家属。
这起“贝鲁特爆炸案”发生于1983年10月23日,两辆卡车炸弹袭击了美法两国在黎巴嫩维和部队的驻地,造成307人死亡,其中包括241名美军士兵。美国政府关于这一事件的官方报告称,这起袭击“是主权国家或有组织的政治实体为了挫败美国在黎巴嫩的目标,而支持的恐怖主义行动”,但并没有说明该由哪些实体负责。
美军对于此次袭击的调查报告的影印件 图片来源:美国科学家联盟官网
一个名为“伊斯兰圣战”的组织声称对此事件负责,但在2001年接受美国公共广播公司(PBS)“前线”节目的采访时,美国前国防部长卡斯帕·温伯格称,美国并不知道是谁真正实施了这次袭击。
PBS“前线”节目采访卡斯帕·温伯格报道原文 图片来源:PBS
即便如此,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提起诉讼,认定“伊斯兰圣战”组织实际上是真主党的一个幌子,而真主党是伊朗政府的一个“工具”。法院认为,伊朗应对此次袭击负责。
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诉讼文书电子版 图片来源:路透社
2016年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定,美国政府可以将冻结的伊朗海外资产用于赔偿美国公民家属后,同年6月14日,伊朗向国际法院提交请求书,对美国提起诉讼。
诉讼争端涉及“美国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违反了1955年8月15日在德黑兰签署的《友好、经济关系和领事权利条约》,……已经和(或)正在对伊朗及伊朗公司(包括伊朗国有公司)行使其权利来控制并享有其财产(包括在伊朗境外/美国境内财产)的能力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伊朗请国际法院作出裁断、发布命令并宣布美国违反了《友好条约》规定的某些义务,美国有义务对由此给伊朗造成的损害作出充分赔偿。
值得注意的是,1955年伊朗和美国签订《友好条约》时,伊朗尚处于巴列维政权统治时期,美国和伊朗外交关系良好。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巴列维政权倒台,美伊关系恶化。但美伊双方并没有终结《友好条约》,直到2018年,时任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宣布美国单方面终止该条约。
案件经过长达数年的诉讼后,国际法院的法官3月30日对此案作出判决,裁定美国违反了1955年《友好条约》的某些条款规定的义务,裁定美国有义务就“违反国际义务行为的损害性后果向伊朗作出赔偿”。
国际法院裁定,如果双方在本判决书作出之日起 24个月内未能就应付给伊朗的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则应任何一方的要求,由法院解决这一问题,并为此目的保留该案的后续程序。
国际法院的判决涉及对一些伊朗公司资产的赔偿,但并不涉及伊朗中央银行被冻结的资金。国际法院认为,伊朗央行不能被定性为《友好条约》意义上的“公司”。
国际法院是联合国的主要司法机关,坐落于荷兰海牙的和平宫。法院于1946年开始运转,取代了自1922年于和平宫开始运作的常设国际法院。国际法院作出的所有判决都是终审判决,不可上诉。如果所涉国家中有一方没有服从判决,则另一方可将此事提交安理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