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断亲”现象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常态。

过年期间,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胡小武对当今青年的“断亲”现象进行了调查。“断亲”指的是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交往,简单来说就是基本不走亲戚。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90后”及“00后”年轻人,如果家里没有事就不与亲戚联系。

“断亲”从何而来?当今年轻人的社交网络,为什么不再以亲缘为中心?如果青年“断亲”后,中国人的亲缘关系会走向何方?澎湃问吧邀请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胡小武,一起聊聊青年“断亲”现象。




为何不想走亲戚

@与世无争:亲戚为何会嫌我穷怕我富呢?感觉亲戚关系完全是靠命,没有选择性。

胡小武:好的亲戚关系,不会嫌贫爱富,只有不好的亲缘关系,才会如此。其实这和同学、同事之间类似。谁能保证不会被闺蜜捅刀子呢?

@槐序深巷:人性,允许陌生人比自己富有,但身边的人比自己富有一定会嫉妒。

@深圳庄主:穷的时候没有交情,富了就不会太多来往。

@◎o◎:主要还是看人的思想健不健康。

@澎湃网友FZvIj2:每次逢年过节陪着父母走亲戚总感觉无聊和疲惫。其实也不是不愿意去,只是去了不知道干什么,面对父母长辈谈论的话题我们也不感兴趣不能吱声,同龄人相互也不认识,捧着手机各玩各的。然后还得如坐针毡地坐着,感觉一天都是浪费时间,不如在家里躺着或者出去玩来得实在。

胡小武:过年过节走亲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父母带着孩子走亲戚,一是传统礼节,二是希望可以借助走亲戚推动孩子们的社会交往,毕竟亲戚之间的社会交往,有血缘作为前提,互动得好的话,总体上有助于提升青年一代的社会交往能力。

@Song:自古以来就存在“断亲”现象吧,不然“远房亲戚”、“远亲不如近邻”这些说法是怎么出现的?现代的“断亲”和古代有何不同?

胡小武:现代的“断亲”,主要谈及的是二代亲内的疏于、懒于、不屑于近距离交往的行为与态度。我们的传统中一直有“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之外认不了”,和远方亲戚之间的亲缘关系会逐渐淡化,远亲不如近邻则更多注重的是邻里关系和谐的重要性。邻里关系是一种基于日常生活的社会关系属性,即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近距离、高频度见面或互动的关系,必须要维护好,否则就容易造成日常生活的困扰。所以我们提倡和谐和睦的邻里关系。

当代的断亲现象,确实是生产力进步的后果,因为传统社会的生产力落后,大多数家庭的经济都难以完全实现自主,需要依赖于帮助和援助,才能活下来。那么亲缘之内,更容易获得帮助、求助和援助。今天的现代化发展和生产力进步,特别是发达的金融信贷体系,使得家庭基本都可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自主,可以不再依赖于任何的他人而活下来或活得更好。这个在我的论文中专门有论述。



@澎湃网友73aUFn:时间的货币价值凸显,导致年轻人不爱走亲戚了。现在的年轻人,每年假期这么少,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难得有空闲的时间,更多希望能够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愉悦身心,而不是把所剩无几的空余时间用来走亲戚。既不能创造价值,也不能很好地放松。

胡小武:年轻人的想法我们都得尊重,时间的货币价值也有道理,从另一方面讲,不是人人都时时刻刻将时间变为功利价值。我们还有很多假期,放松身心,参与社交,维护情感,包括传统假日的走亲访友,这都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亲与友,当然可以自行选择,既不能把亲戚作为想当然的资本和资源,也不能认为朋友就一定是正面资源。任何社会关系都是需要经营的,亲缘、血缘、乡缘等,都如此。

@niu yuan yuan :这种现象是否和年轻一代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相关?

胡小武:年轻一代是越来越现代主义的一代,也是越来越开放创新的一代。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没有整齐划一的群体,每个人都是在生活中感悟,在实践中丰富,在成长中进化,去度过自己的人生。唯有差别的,便是每个人的感悟、顿悟、成长、进步的时间和空间差异而已。

有必要维护亲戚关系吗

@Colinliang:“断亲”在我看来是因为祖辈人之间冲突矛盾颇多,原因无外乎金钱、房子、社会地位等,然后随着搬家甚至换城市生活后,亲戚之间的交流就很少了。我觉得中国人的亲缘关系会随着社会福利待遇的提高而重现生机,人人平等的环境下才能谈亲戚来往。我想知道的是,认知差距大的亲戚之间交往如何才能不“心累”?

胡小武:任何人之间都有认知差异、阶层差异,亲戚之间也如此。但是在一个良好家风的家族亲缘网络体系内,对血缘的认可或许会强于对认知差异的排斥。当然,现代开放社会中,任何人都有权利选择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做朋友。

@桕:近几年慢慢发现,亲戚之间的话题反反复复都是同一个,大家聚在一起很多时候就只是一起吃饭。这是因为在当下时代,我们太关注自己而不愿意去了解别人吗?

胡小武:当下的时代,每个人都生活不易,关注自身是客观存在的生活要求。但亲戚之间坐下吃顿饭,本身也有维系长辈之间亲缘网络的必要,同时如果经常能在一起吃饭,也能够建构良好的亲缘关系。亲缘之间的血缘连接,是一种生物学上的连接,往往也会助力个体或家庭的社会资本积累,所以说,每个人都要学会经营和构建亲缘关系。当然,无论贫富,亲戚之间总体上是一种己知和众知的事情,所以谁也难以摆脱这种天然的亲缘关系网络。

@他在透明:请问在这种潮流下,爱走亲戚的年轻人是否反而会拥有优势?

胡小武:断亲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我的观点是能够经营好亲戚关系的人,也会有能力经营好社会关系。所以,我认为,能够把亲戚关系经营好的人,最少不会属于失败者行列。因为在越来越世俗化的时代,能够把亲戚关系经营好,说明情商高。或者也有可能本身就是成功人士,且依然注重亲情亲缘。这两种情况都说明人生很富有,要么内心,要么外在与内心兼有。同时,还有很多人可以利用较好的亲缘关系,助力生意,中国很多家族企业的成功,就是证明。还有很多成功人士,获得亲戚乡里的高度评价,也是一种证明。所以,经营好亲戚关系,也就经营好了社会关系,当然是有优势的。



亲缘关系的发展变化

@SonicEyas:紧密的家族关系主要源于农耕文化和小农经济相互扶助的现实性需求。随着时代发展,原有的结构性需求逐渐消散,而维持此种关系的社会成本并不低,受到新一代社会成员的抵制并不奇怪。既然无用,为什么我要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建立和维护它?

胡小武:确实,从功利主义角度,维系任何社会关系都有成本,无论是亲戚还是同学、朋友之间都会如此。但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一定的社会资本或情绪资本,每个人都需要,无论是从亲戚处还是朋友同学处获取。所以,从个体社会资本的角度看,尽量经营好一定广度和厚度的社会资本,哪怕是有成本的,也是需要的。哪有完全放纵不羁的人生,大多数人都会有家庭、有事业、有儿女的牵挂的。

@无敌大泡泡:“断亲”对中国社会有怎样的影响?

胡小武:"断亲"对中国社会发展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所以我一直把青年一代的"断亲"作为一种社会变迁的现象或社会事实来理解,从学理层面思考探究了为什么会发生这一普遍的青年"断亲"现象。所以,大可不必担忧这一现象会引发社会问题或重大影响。

@旧世界:作为一个00后,我深刻感觉到亲戚已经疏远我,或许是在外求学,亦或者对亲戚的“素未谋面”的缘故,每次回老家就有一种“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感觉。和从小一起玩的人,也都有一种陌生感。所以00后该怎么维系与家乡长辈以及同辈之间的联系?

胡小武:00后该如何维系与长辈、同辈之间的关系,我的看法是不必刻意强求。当然,如果我们有内心诉求,则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义礼的原则开展交流和交往就可以。比如可以过节主动问候,发出拜访请求,实施面对面的拜访、请教,有条件的可以一起吃顿饭,拉拉家常,保持恰当的礼貌礼节,一来二往就能保持与长辈和同辈之间的“亲情和友情”。

@WaitingFung:未来的中国会出现真正的“断亲”吗?

胡小武:在未来中国更加鼓励二孩、三孩的时代,亲情应该不会被生物意义上割断。但是,心理意义上的“断亲”是否会发生,目前还不好预测。但相比于传统亲缘网络关系而言,越是开放时代,城镇化流动速度越快,总体上与今日相似。青年人普遍不愿走亲戚,似乎成为一种客观趋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