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降准消息袭来,短期市场流动性或增加,影响几何?据第一财经,光大证券指出,在诸多工具中,降准所提供的流动性期限最长、成本最低,可有效缓解货币创造过程中的流动性约束,因此政策效果颇为明显。
易纲此前表示:降准仍是比较有效的方式
据界面新闻报道,3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说,目前货币政策的一些主要变量的水平是比较合适的,实际利率的水平也是比较合适的。但他暗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能还有一定的下调空间。
在回答有关是否会继续降息降准的问题时,易纲表示,2022年,金融机构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是4.17%,较2018年下降了1.28个百分点,其中,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从2018年1月的6.3%下降到去年12月的4.9%,这都是历史比较低的水平。
至于存款准备金率,易纲指出,2018年以来央行累计降准14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近15%降到了不到8%。“(虽然)不像过去那么高了,但是用降准的办法来提供长期的流动性,支持实体经济,综合考虑还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使整个流动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他说。
据国际在线报道,国家统计局15日上午公布了1-2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呈现企稳回升的态势。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有信心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
不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指出,今年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世界经济增长趋于放缓,外部主要经济体通胀问题比较突出,地缘政治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从国内来看,目前经济仍然处在初步恢复阶段,稳定经济运行、促进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还需付出艰苦努力。
信贷需求较强释放流动性改善金融机构资金结构
据新京报,光大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基础仍不牢固,货币政策在总量上仍须做好充足安排,但出于稳物价、稳预期、防风险等多重因素考虑,也要注重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出现“大开大合”的情况。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亦认为,在稳物价前提下,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保持合理的货币供给,释放长期流动性改善金融机构资金结构,以合理的信贷增长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据中信证券研报指出,2022年12月起央行连续超额续作MLF,对应的是银行间流动性水平回到合理水平、资金利率中枢接近政策利率的阶段,与2020年8月较为类似,2020年信贷投放加大消耗超储后,银行间流动性水位下降,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来抚平短期的资金面波动。但是随着经济修复,信贷需求仍然较强、信贷投放规模较大,导致银行间中长期流动性的持续短缺,因而需要在逆回购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中长期流动性的支持。
降准决定公布后,银行间主要利率债收益率快速下行,10年期国开活跃券“22国开20”收益率下行1.25bp,10年期国债活跃券“23附息国债04”收益率下行0.5bp,30年期国债活跃券“22附息国债24”收益率下行1.75bp。
据第一财经,对于债市而言,华安证券认为,降准对债市的实际作用在减弱。其次,还要关注所谓“利好出尽”的反向影响。资金宽松、降准降息是当前多头看多债市的理由之一,在全年降准空间预期有限的情况下,降准公告后的博弈行为值得关注。
后续还有降息空间吗?民生证券此前指出,3月乃至二季度内降息可能性仍不大,在这种政策组合下,债券市场的想象空间有限,观察历史上的降准而不降息,其难以影响利率的中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