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岁的李强是习近平团队的核心幕僚之一,2000年代初, 习近平主政浙江时李强担任其秘书长。他后来主政江苏和上海。

3月13日上午,第十四届中国全国人大第一次记者会召开,中国新总理李强挥手走进会场,紧随其后的是新任副总理丁薛祥、何立峰、张国清、刘国中。

这是李强作为中国总理的“首秀”,他长期在地方政府任职,并无丰富的中央政府工作经验,因此他的形象此前在全国和世界舞台上也不太为人所知。

每年中国的“两会”上,有“一头一尾”两出重头戏,分别是开幕时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以及闭幕以后的总理记者会。

经济学人智库(EIU)经济学家苏月表示,记者会上李强没有回答挑战性强的问题,可能是因为他缺乏在国务院的工作经验。

“尽管他的表现与其前任截然不同,但他所面临的经济挑战却是相似的,李强并没有利用这个机会提出新的、强有力的政策倡议。这意味着李强至少在上任的第一年,在政策决策方面的主导权有限,政治局会议仍将是评估中国政策方向的关键。”苏月表示。

中国新一届政府领导班子的新老面孔中国两会:史上最保守GDP目标传递出的三种信号包凡:消失的中国亿万富翁和收紧的金融监管新一届两会上的中国富豪变迁 旧去新来释放特殊信号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5%的目标“并不轻松”

李强再次提及今年中国定下的GDP增速目标。

他说,“今年,中国经济预期增长目标定为5%左右,这是我们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后确定的。当然,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突破120万亿元,基数很高,加上今年的新挑战不少,要实现5%左右的增长,并不轻松,需要倍加努力。”

今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一公布,立刻引发广泛关注,因为该数值低于几乎所有机构和经济学家的预测。

但李强也列举了中国经济的优势条件,“市场规模巨大,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丰富,发展基础厚实等,更重要的是制度优势显著。”

他还补充,“从最近两个多月情况看,我国经济运行出现了企稳回升态势,一些国际组织也调高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对中国经济的前景,我想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长风破浪,未来可期’。对此,我充满信心。”

此前经济学家分析,5%这个目标传达的信息,隐含着政府对风险的考量,比如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以及萎靡不振的楼市。同时也暗示对于互联网等行业的监管不会因为刺激经济而放松。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疫后的经济复苏,消费是难点。分析称中国服务消费恢复将显著快于商品消费。

对民企和外资喊话

在首次总理记者会上,李强着墨最多的部分是民营企业和外资。

他表示,“我长期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工作,经常有机会与民营企业家交流,对他们发展中的期盼和顾虑还是比较了解的。确实,去年有段时间,社会上有一些不正确的议论,使一些民营企业家内心感到忧虑。”

他说,在发展民营经济这个问题上,“我们是旗帜鲜明、坚定不移的”,而且“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会越来越好,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我们将在新起点上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平等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对于外资,他说,“中美两国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都从对方的发展中受益。我去年大部分时间是在上海工作,接触了不少包括美资在内的外企高管,他们都告诉我看好上海、看好中国。这些都表明,中美可以合作、也应该合作。中美合作大有可为。围堵、打压对谁都没有好处。”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庄太量表示,从李强的履历也可以看出来他的风格——他在上海、浙江主政过,也在香港念过书,他的风格比较重商,他对西方资本不会抗拒,但是也不会全盘接纳,主要因为中国国情有其特殊之处。

庄太量称,他一上来就给民营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是因为之前管得比较厉害,所以他现在也有必要出来说明政府的立场以稳经济为主,安抚民营企业。他还在传达信号,炒作中美关系是政治操作,不是事实,而对外开放是中国继续要走的路,望外资来投资中国。

苏月称,李强试图向私企和外国投资者保证,中国政府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但是,“即使李强作为一个亲商的总理出现,并且在浙江和上海的任期内有良好的记录,但缺乏制度化的措施意味着信心不会立即恢复。”

“两个毫不动摇”指的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展现个人特质和重点方向

虽然李强没有很强的“金句”风格,但各媒体仍然普遍提及他在政府机构改革问题上的表述。

作为最后一个问题,李强对此回答比较详尽,分了四个部分。

他提到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我长期在地方工作,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高手在民间。我们要推动各级干部多到一线去,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向人民群众学习,真正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

他还提到“提高创造性执行能力”——“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都要有服务意识、发展意识,特别是在履行审批、管理职能时,不能光踩刹车、不踩油门;不能尽设路障、不设路标;凡事要多作‘应不应该办’的价值判断,不能简单地只作‘可不可以办’的技术判断。”

本次两会上,除了人事变动外,《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获得最多关注,其中对金融领域和科技教育领域的改革变动最大。

苏月称,李强花了最多篇幅谈论促进民营经济和建设服务型政府,反映出这两个方面将是他工作的重点。李强几次提到他在农村地区和基层政府的经验,这也意味着尽管他缺乏在中央的工作经验,但他将更加关注政策的实施,并与地方政府保持联系。

“这总体上是个好消息,但也反映出李强的首要任务将是使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更有效率,而不是追求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苏月称。



中国总理与记者会

对于中国的政治肌体而言,“记者会”多少有些异物感,容易产生排异反应。高级领导人极少在国内举行记者会,因此“两会”后的中国总理记者会,几乎汇集了中外媒体一整年的好奇心和注意力。

尽管记者会上的提问被普遍认为是已预设好的,但答问者时常会有超出预料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塑造了时任总理的形象。

比如朱镕基,从副总理到总理,他主导中国十年的经济改革,面对的社会复杂度和改革难度极高。

前五年作为副总理的朱镕基已经开始剧烈地改变中国,1998年,在他履新总理后的第一次记者会上,点名凤凰台吴小莉提问。后者问,“外界称你是‘经济沙皇’,你喜欢这个称呼吗?”朱镕基说,“我不喜欢这个称呼。”他接着说,“但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种情绪化的表达在中共官员中并不多见。但彼时中国经济受到亚洲金融风暴影响,改革航路礁石密布,又恰逢长江流域遭遇百年一遇大洪水,“地雷阵”和“万丈深渊”的说法并不夸张。

虽然伴随着不少副作用,但朱镕基在任期内已为中国经济成功打造出“三驾马车”——分税制改革盘活财政,使投资成为一架马车;汇率改革、加入世贸,使外贸成为一架马车;房改推动消费成为一架马车。

中国保持了超过十年“低通胀、高增长”的经济奇迹。舆论普遍认为,继任的温家宝政府只是收获了前任总理的改革成果,自身缺乏新建树。

温家宝在记者会上语气缓慢,并且喜欢引经据典,鲜见出格的表达。直到他卸任前最后一次记者会,却对于格外敏感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罕见的表态——“我深知,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而且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

到了李克强时代,他风格一变,语速快而轻松,喜欢用“金句”——比如,“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再比如,“人在干天在看,现在是云计算时代,我们要让‘权在用,云在看’”——但没有流传特别广。

不过李克强的经济学功底有时透露出对中国经济的独特理解。比如在2020年的记者会上,李克强说,“6亿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们平均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引发热议。

李强的第一次记者会落下帷幕,没有留下“金句”,或许是风格使然,也可能是新总理刻意为之。

李强首次以总理身份答记者问 外媒关注哪些点?




今日(13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在80多分钟的时间里,李强总理共回答了中外媒体10个问题,包含“家国天下事”:从中国式现代化到乡村振兴,从宏观经济增长到具体的民生、就业,从政府施政目标到深入基层调研,以及中央对港澳台地区发展的关切等。

李强说他将“勇毅前行、廉洁奉公、鞠躬尽瘁、不辱使命”。新加坡《联合早报》今天在报道中说李强“回答提问时,很少低头看稿,基本上都是面向台下的记者,显得自信与有把握,而且说话愈来愈有力”。正如外媒所讲,李强今日的讲话十分提振信心,他说中国经济的前景是“长风破浪,未来可期”,他号召广大民营企业家以“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谱写新的创业史。

李强总理今日记者会上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相关表态与论述也是今天海外媒体聚焦的核心议题。一是,外媒高度关注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及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路透社、美联社、半岛电视台、印度新德里电视台等媒体都在报道中说,中国将2023年的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是一个“温和”的增长目标,也是“近30年来中国设定的最低的GDP增长目标”。李强作为具体掌管中国经济的责任人,面临着在全球需求疲软、美国上调关税、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下,进一步提振中国经济的艰巨任务。



美国CNBC报道截图

外媒还注意到李强表示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并不容易,需要非常努力。彭博社认为,这是李强有意淡化外界对经济增长率的期待。法新社和法国24小时新闻台则在报道中引述李强的话说,人民群众并不是每天都在关注经济指标,人民群众更加关心住房、就业、收入、教育、医疗等与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CNBC今日在报道中评论说,李强的表态证明中国把高质量发展作为优先事项,中国的重点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宏观政策方面包括稳定内需和外需,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绿色产业。日本产经新闻则在报道中特别强调,李强说“中国市场规模巨大、具有不可替代性”,克服困难就能实现新发展,创造新奇迹。



法国24新闻台报道截图



日本《产经新闻》报道截图

二是,外媒高度关注李强对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表态。新加坡《联合早报》今日在报道中引述了李强“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表态,报道称李强“重点阐述了他对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家的期许”。BBC在报道中引述李强对于民营经济的表态:“过去一段时间,社会上对于民营经济发展有一些不正确的看法。”BBC认为相关表态是为打消顾虑,提振信心。路透社、彭博社、法国广播电台则认为李强的话重点是强调将给予各类市场主体平等的权利,并且大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CNBC在报道中还关注到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CNBC认为国务院新组建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有助于中国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更加一致。



路透社报道截图

三是,外媒积极评价李强施政理念,展现出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期待。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新加坡《联合早报》在报道都关注到李强的从政经历,认为他长期主政民营经济发达的省市,包括浙江省、上海市、温州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说李强主政上海期间展现出其务实、重视商业的风格,美国特斯拉在海外建立的第一家工厂落地上海就是在李强总理主政上海期间,特斯拉也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全资拥有工厂的外国汽车制造商。花旗分析师认为未来的中国营商环境会更加友好。CNBC也指出李强被广泛认为是务实且对商业友好的领导。路透社在报道中说,投资者希望李强能够推行更多有利于商业的政策。法国广播电台在今日的报道中评论称,李强在就任后的首场记者会上显得开明和重视民意,除了表态中国将进一步改革开放、门会越开越大之外,还表示要深入基层,问计于民,自述自己的工作体会是“高手在民间”。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