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3月1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将COVID-19确定为大流行病三周年。3月10日、11日,美国、澳大利先后宣布取消中国旅客入境核酸检测。世界各国、各地区疫情防控政策逐渐放松,全球性的疫情已快速进入收尾阶段。美国宣布将于5月11日结束全美紧急状态。中国台湾、港澳分别宣布于2月20日、3月1日起撤销口罩令。韩国、新加坡、日本也在近来放宽相关规定。
2. 全球新冠病毒发病和死亡率已下降到202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仍要做好与病毒长期共存的准备。如果今年内新冠病毒不出现致死率高的突变株,第二波新冠疫情可能在10月后发生,规模会较小,致死率会较低。目前国内一些地方出现新冠大暴发后短时间内甲流暴发的现象,要对两者做好区分。
3. 预计世界卫生组织可能在今年5或6月结束世界新冠大流行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状态。未来仍要制定针对疫情的长期规划,首先要把紧急科学证据应用于疫情的控制和病人的治疗,优先发展疫苗和药物硏发,引进成功的科技创新成果。此外还要提高对疫情的监测和预警水平,各部门、医疗系统建立更密切的合作。


在国内宣布“乙类乙管”两个多月后,澳门、香港宣布3月1日起撤消维持了两年多、长达950多天的口罩令。我国台湾地区则于2月20日松绑口罩令。这三地同时还规定“医疗照护、公共运输”两大指定场所仍强制戴口罩。在亚州,韩国则于1月30日、新加坡2月13日、日本3月13日起放宽戴口罩相关规定,民众可以自行決定在室內、室外时是否要戴上口罩。

▎图/全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病例变化情况3月1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感染情况指出,3月3日至3月9日并无新冠在院死亡报告病例,且在院重症者仅为6例。这是2022年底松绑防控政策以来,官方各次通报中,连续两周在院死亡病例为零。3月11日,是世卫将COVID-19确定为大流行病三周年,全球性的疫情已快速进入收尾阶段,目前疫情的真实现状是什么?世卫何时取消紧急状态?疫情真的消失了吗?

▎图/3月10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停止搜集和报告新冠疫情数据。这意味着,这个曾经为人们了解世界各地的新冠疫情形势提供了很大帮助的机构,以及该机构最为知名的新冠疫情世界地图,将成为历史。



关于什么时候会有新冠第二波疫情,按照最近柳叶刀杂志发表一篇系统回顾(Meta-analysis)文章,发现感染一次新冠后,对于重症和死亡的保护至少可持续10个月以上。感染一次后所获得的免疫力,针对再次感染、症状程度和重症的保护水平,可能与接种2剂mRNA疫苗所提供的保护水平一样持久。考虑到国内这次暴发特征(短时间内达到峰值,短时间内大面积感染达80%),因人群的群体免疫可能业已形成,如果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在今年内不出现致死率高的突变株的话,第二波新冠疫情是有可能在今年十月左右发生。第二波疫情规模会比较小,病毒致死率会比较低。
从现在开始的窗口期内,要认真做好准备,包括加强接种有针对性的有效疫苗,储备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和退热止咳等对症治疗药物,扩展医院床位和重症监护室,同时加强社区医疗网和家庭医生系统,把预防,控制和临床治疗结合起来,形成新冠病毒和其他新发传染病的有力的防御系统。


▎图/1月21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其个人微博发文时指出,这波疫情已经使中国约80%的人感染过冠病。3月8日,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根据中疾控公布的上一周全国疫情监测情况,全国每天检测出的新冠核酸阳性还有万余例,这说明新冠疫情仍在发生,只是处于局部、散在、低水平。如果疫情完全过去和终止,感染人数会降到很低的水平,即虽有病例发生,但已经低到人们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或感受不到它对健康和生活的影响。


▎图/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紧急委员会宣布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同年3月11日,世卫认定COVID-19为大流行病。至今已三年近1000多天,世卫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表示仍未准备好宣布紧急情况已经结束。



▎图/2021年8月,国务院应对新冠联防机制公布了《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国内在疫情期间均按此口罩指南执行。目前实行“乙类乙管”后,对此口罩指南并无修订。
对人群大规模接种有效疫苗,会提高人群免疫水平,有针对性地减少感染所致的发病、重症和死亡,对疫情控制起主要作用。高敏感、可获得、可负担的检测方法和对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会有效地遏制疫情,减少重疫死亡。

▎图/3月11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最新情况,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3月9日,共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48例,主要流行株为BA.5.2.48、BF.7.14和DY.1。较3月2日统计数据相比,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新增18例。疫情数据的透明开放,会帮助科学界寻找病毒的起源,在很短时间调查可能的人畜共患起源和可能的相关起源,以对可能的预防手段和方法作出合理的选择。要提高对目前疫情的监测和对将来疫情的预警水平,可以通过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人群感染率进行科学的分析,研判国内人群的免疫水平。研发对新冠和流感的快速诊断技术,同次测试则可区分新冠和流感。
疾病控制局、疾病控制中心和医疗系统在应对新发传染病中,应该建立更密切的合作,以有效的协调方式,把预防和治疗作为抗疫的主线。促进和加强全民保健网和家庭医生系统,增加病床和重症监护病房,以预防和应对新出现的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