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柳和昭,编辑:biu,原文标题:《ChatGPT 帮你摸鱼?“天选打工人套餐”来了》,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ChatGPT 有多火呢?有人开玩笑说,“连卖炒冷面的都在问它是什么”。
互联网公司更是集体陷入 FOMO(错失恐惧症),靠传统搜索引擎起家的 Google 和百度,都急着端出竞品,前美团高管王慧文宣布出资 5000 万美元,要“打造中国 OpenAI”;互联网打工人也急了,至少得用上啊!
但事实是:我冲到 OpenAI 官网注册账号,但网站提示注册后要有境外号码做短信验证。只好作罢。
赶不上趟的我,积极寻找“平替”,最后找到了一个叫“All Things AI”的网站,里面汇集了上百个工具,不仅有智能编程、照片处理、游戏开发等专业应用,还有不少“小而美”插件:管理日历与邮箱、做 PPT、生成会议纪要……AI 应用多到有人做导航网站,在我等普通人看来,现在就是 AI 爆炸的时期。
这些看起来就是个“打工人套餐”啊!
对了,我是一名互联网运营,工作内容总结起来就俩字:救火。我苦逼的一天往往是这样的:这边产品找你对新功能的用户反馈,那边老板催着要数据,然后邮箱里还躺着好几封需要资源审批的邮件。这些还没忙完,有人在群里发了个热点,一句“竞品都上了,我们这儿还没看到”就足够让你心跳停一拍。
有多忙?我不多说了。我在办公室里备了一张行军床。
媒体天天说 AI 将取代这个工种那个职业,那说明 AI 现在就挺好使的吧,那我让它帮我打打工?能打一点是一点。
我打算把工作日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难题列出来,检验一下 AI 的打工水平。
早上十点:收到邮件,但并不想回
运营人需要频繁和外部资源方建联,同时也有很多供应商寻求合作。于是,我每天收到的邮件“浩如烟海”,与此同时,我并不想回复。
我在 All Things AI 上找到了“Levity”, 用法很简单,傻瓜式训练你的 AI 模型、分类,就这两步。
首先,先创建一个文本分类器,在把你的邮件导入进来之前,填好并上传一个类似自动回复模板的表格,再然后,把邮件的文本和归类的标签做对应。
接着,点击右上角的“Train AI Block”,训练你的模型。
如果想了解 AI 模型打出来的分,是否真的准确,那我们来测试下训练的效果。
最后,点击“Connect”关联你的邮箱,大功告成。
这种“傻瓜式操作”又叫做无代码工具,我们不需要输入一行代码,就可以构建 AI 深度学习模型。现在,即便邮件箱里有 500 多条未读消息,我也依然气定神闲。
下午两点:学习 SQL,从入门到放弃到再入门
在一些互联网公司里,数据分析师的需求优先级简单而直接:老板需求 > 其他需求。
所以,当他们忙于在长篇报告中解答老板们的“天问”时,我们运营就只能自力更生,去拆解日常繁多且细碎的数据。学 SQL(查询资料库的一种程式语言),就是道绕不过的难题。
而这个叫做“Mason”的看数平台或许能我解燃眉之急,它最打动我的是:给出需求,迅速出数。
简单来说,这就类似于你在用 Excel 时想求和但忘了公式,那么,只需要输入“我要求和”四个字,AI 就可以帮你写出公式,给出答案。
天啊!这不就是我曾经多少遍在心里念叨的:SQL 你长大了,应该要学会自己写脚本了……
不过,Mason 为申请制,用户需要填写一些背景信息,待官方审批通过后才能使用。
目前看到的大多数 AI 数据工具,只能基于已有数据库做分析、复盘,而不能做比较精确的前瞻、预测,还没办法回答那个让所有互联网人都至少头疼过一遍的问题:你做这个的预估收益是什么?能产生多大的价值?
所以,AI 应该好好想想怎么提升规划(画饼)能力了。
下午三点:撞会了,辛苦调下时间吧
多数在互联网公司打工的日子,是人还没到工位,今天的会已经排满了。我最忙碌的一天,是 10 小时里塞满了 15 个会,全天只能挤出一点午饭时间。
AI 届也已经出现智能日历,比如这款“Reclaim”,去年年底刚融了近千万美元。卖点在于它能根据参会人的日历,分配最合适的开会时间;还可以将一个人的日历拆成“生活日历”和“工作日历”,誓死捍卫“Work Life Balance”的理念。
不过,体验下来,我觉得功能有点“鸡肋”,一是现在有些办公软件也能智能推荐;二是这些临时加进来或者紧急调整的会,是我想不开就能不开吗?老板已经在会议室里等着了。
在优先级更高的工作需求面前,多少智能日历也解救不了我!
下午六点:开完会就结束了?不,那只是开始
一个会,如果没有会议纪要,那它就不完整。但如果那个会,有至少 5 种不同语言,我要是能听下来,并且写出点东西,那人恐怕也不完整了。
“Synth”这个工具没准能帮上忙。这是一个刚上线不久的 Chrome 插件,功能和其他同类工具差不多,提供语音转文字的服务,但我最喜欢的功能是,这个 AI 插件可以就你提出的任何问题,智能生成一小段基于开会记录的回答。
这不就是我的“互联网嘴替”之 AI 版本吗?
而且它支持所有的音视频类型,无论是在线会议、YouTube 视频还是播客,都可以这样操作。
拿 YouTube 上著名的“马斯克参演《生活大爆炸》”的片段试试,步骤如下:导入视频链接-生成字幕-总结中心思想-回答新提出的问题。
使用者只需要复制链接和提问,其他交给 AI。
不过,在我问“马斯克是谁”时,它只字未提 Twitter CEO 这一新履历。看来,“紧跟时事”这一点,这个 AI 还得多学习学习。
这个插件方便归方便,但它只适用于线上会议。
半夜:没有灵感时,憋,解决不了问题
一天的会开完了,我终于有时间静下来写写方案。一名成熟运营要对外组织好内容,与用户保持联系,对内要整理好思路,输出规划。
但是,在不断内卷的互联网赛道,方向不断探索,黑话持续迭代,需要回答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这时我们就需要一些“万能”话术,尽量滴水不漏地接过老板抛过来的问题。
市面上这类 AI 工具多得很,无论是月活刚突破一个亿的 ChatGPT,还是其他内容生产、智能对话如 AdCreative、BibleGPT、Poe……
它们可以帮助解决一部分问题,但最让我头疼的是:有些词,AI 恐怕连学习都没学习过。咱就不多说那些晦涩的互联网黑话了。又比如,我该怎么和 AI 描述这些老板抛来的问题:
“评估下团队的人力带宽”“写个方案,将这个产品的主打功能透传给用户”“怎么定位平台上哪些是我们的护城河内容与用户”……
AI 看到“护城河”这三个字的时候,恐怕也要犯嘀咕:护城河,哪条河?
这些人为制造出来的问题,AI 有时也无能为力。
这一天的体验下来,我发现多数 AI 效率工具都是为了让工作更有节奏,和生活达到平衡。
但如你所见,我的工作就是在“救火”,处理事情的速度永远追不上下一个待办增加的速度。坦诚来讲,AI 并帮不了我这种互联网社畜太多。
不过,善用 AI 工具,聪明地偷懒,我仍会继续探索。希望有一天,人与 AI 能够默契地打配合。到那会儿,老板们为了不让你闲着,也会想出别的高招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柳和昭,编辑:b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