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视频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视频的主人公是一位今年6月即将毕业的研究生。

毕业于知名学府的他,信心满满地来到上海某招聘会求职,来自知名国企和外企的HR都对他十分热情,尤其听说他是211硕士的时候更是“两眼冒绿光”。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却令他十分意外——

在一番交谈后,他被HR告知,自己入职后的月薪为四五千左右。不服气的他又陆续去看了其余几家公司,发现薪资和工作内容都不理想。

后来他逛完了整个招聘会,发现这些大企业能给到的均薪基本都在5500元/月左右。

这令他倍感失望,最终来回逛了四五趟,一份简历也没有投递出去,于是便录了视频表达不满。



点开评论区,很多人也都表示非常愤怒:

“就离谱,研究生收入这么低!”

“寒窗苦读考上名校,却只能拿着和保安一样的工资?!”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先来看看数据。

2022年中国月收入5000以下人口占比95%,还没有达到征税点。



月入5000,对大多数人来说,本就是常态。

再来看看双一流高校的研究生月薪平均水平,研究生毕业月薪五六千也是普遍现象。



而与此同时,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却在逐年增加,去年更是已经超过了1000万。



学历贬值,或者叫学历膨胀,是一个全球现象,因而就业市场对于毕业生的要求自然水涨船高。

可为什么这么多毕业生无法接受一份普通的工作?

来看一组数据——

根据中国青年报数据,有超过6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10年内会年入百万。



这个期望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而这种盲目的自信,又往往带来一种高学历式的傲慢。

在这种傲慢心理的作用下,个别人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鄙视链,用重点院校去鄙视双非院校和二本,又用本科去鄙视专科,甚至偏激地认为“考不上本科就是智商有问题”。



也有人居高临下地辱骂为自己辛苦送餐的外卖员是“底层”。



甚至动辄态度恶劣地扬言投诉,逼到对方辞职。







而这种天之骄子人上人的幻想,往往在毕业后步入社会时戛然而止,被残酷现实击个粉碎——



高学历,并不意味着高人一等;低学历,也不意味着比别人差。

文凭,代表的不过是过去的成绩,出了社会,一切却是新的开始。

在社会这所大学里,要考验的不仅仅是智力,还有人品、耐力等等诸多方面。

当他们拿着一纸文凭沾沾自喜地敲门时,殊不知,在他们看不见的角落,多少没有敲门砖的人,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勤勤恳恳地走出自己的未来。





读书,不是为了鄙视没读书的人。

而是为了开眼界、见世面、知分寸、懂谦卑,成为一个更开阔的人。

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



可怎么有些人一路读到大学,却越读越狭隘,越学越固守陈规了呢?

他们给出的答案,竟然是怪这张文凭:

“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会心安理得的去打螺丝,可是没有如果。”

“都说学历是敲门砖,但最终我发现那不过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



言下之意,造成自己目前窘境的,都是因为高学历。

可实际上,孔乙己的可悲之处,并不在于他读过书。

而在于他不愿意放下面子,宁愿偷窃也不愿意自食其力,拥有知识却不会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这些才是束缚住他的“长衫”。

现在能束缚住一个人、真正使其走入绝境的,也早已不是学历的高低,而是一个人内心深处的自以为是和固步自封。

一个这样的人,必然是逃避现实的、拒绝新事物的,骨子里清高至极,性格上软弱无比。

正如《山月记》中所说:

“我生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却又半信自己是块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与瓦砾为伍。

“于是我渐渐地脱离凡尘,疏远世人,结果便是一任愤懑与羞恨日益助长内心那怯弱的自尊心。”

原来,这才是最扎心的真相:从来不是读书无用。

一个人内心的眼高手低和怨天尤人,才是最没有用的精神内耗。



曾看过一段话,深以为然:

“要么努力到出类拔萃。

“要么就乐天知命,坦然接受自己当下拥有的一切。

“最怕你开了眼界又眼高手低,这山望着那山高,却忘了走好脚下的路,最后只能怪命运不公、怀才不遇。”

北大毕业的房产经理人黄灿,不仅做了这份在外人看来低门槛的工作,还凭借极为专业的数据分析能力和有逻辑性的口头表达能力获得一大批客户的认可。

短短几年时间,卖掉227套二手房,7套新房,出租21套房。



若按每套600万计算,她早已卖出13亿,若是按照1%抽取佣金的话,税前佣金已高达1300万。

因效益不好将公司解散后,原本高高在上的CEO来到街头开烧烤摊,而他因为懂英语,还吸引来了外国顾客。



现在,许许多多的HR、会计、程序员,在经历职场瓶颈后都主动选择到街头做小生意,放平心态二次创业。



还有人辞掉大厂的工作,自己做餐饮,现在一个月能挣4万多。



前两天,两位来自华中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分享了毕业后在火锅店打工的经历。

并大大方方地承认,毕业五年下来,仅有5000元存款。



但她们并没有认为这是失败,反而接受了自己的平凡。

衡量人生意义的标准,并不一定只有每个月的收和名下拥有的房子车子。

一路上的体验感,收获的各种喜怒哀乐,比结果更加重要。

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

不管往哪个方向走,都不会是一条死路。

把时间分给心流,分给专注,分给你内心真正的热爱,去务实,去深耕,而不是浪费在攀比别人、后悔过去和焦虑未来上。

相信假以时日,时间自会给你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