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来,北约武器源源不断涌入乌克兰,持续“拱火浇油”;俄乌也曾试图谈判,却终究破裂。
与此同时,这场“二战后欧洲最大的地缘政治危机”让全球粮食、能源安全以及金融市场受到严重冲击。欧盟跟随美国对俄展开极限制裁,加剧了自身能源危机,各国抗议活动此起彼伏。
战火仍在绵延,俄乌冲突已然陷入僵局,它的最终走向,至今难有定论。
欧洲冬季临近尾声,外界预计俄军即将发起“春季攻势”,乌克兰也蠢蠢欲动,准备“反攻”。
当地时间2月20日,美国总统拜登戏剧性地出现在基辅,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深情相拥,重申对乌支持,还带去了约5亿美元额外援助的承诺。
21日,普京发表俄乌冲突以来首次国情咨文,强调西方不可能在战场上打败俄罗斯,并宣布俄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这一俄美之间目前唯一有效的军控条约。
同一天,拜登在波兰首都华沙发表演讲,言语尖锐指责俄方,更10次点名普京。
俄乌冲突一周年节点将至,俄罗斯和西方阵营之间的气氛愈发剑拔弩张。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对观察者网表示,拜登前往基辅以及之后的波兰行,展现出“跟俄罗斯没完”“一定要击败俄罗斯”等诸多信号。此外,美国副总统哈里斯日前在慕安会上首次宣称俄罗斯犯下“反人类罪”,并扬言俄领导层要被“追责”,意味着美国在这场冲突中的目标又升级了。
李海东认为,拜登正在进行一场“豪赌”,“赌的是在军事冲突中打赢一个有核大国,这是把欧洲所有国家的安全都押到了打败俄罗斯的目标中去了。这无疑会损害所有欧洲国家的安全,因为有核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不可能放弃动用手中所有武器的可能性,也包括核武器。”
当地时间2022年3月5日,乌克兰基辅,乌克兰人挤在一座被毁的桥下,试图穿越伊尔平河逃离 图源:视觉中国
看不到尽头的战争
2022年2月24日凌晨,乌克兰多地遭到俄炮火袭击。基辅、敖德萨、利沃夫……多个城市拉响防空警报。自二战结束以来,这还是头一次。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发表讲话,乌全境进入战时状态。
此后一年中,双方战火不熄。俄方“闪电”攻占基辅的目标落空,但也夺取了重兵把守的乌军要塞马里乌波尔,打通了克里米亚与顿巴斯地区的陆地通道。乌方则多次发起反攻,俄军相继撤出哈尔科夫、赫尔松等地。
法国《世界报》(Le Monde)统计,2022年3月,俄罗斯一度控制了乌克兰24.4%的领土,到了2022年底,这一数字降至16.55%。
对于目前俄乌双方阵亡人数,各方统计结果相差悬殊。
俄罗斯官方最近一次公布伤亡人数还是在去年9月21日,俄国防部长绍伊古当时透露,自2月24日以来,俄军共阵亡5937人,乌军阵亡61207人,49368人受伤。而根据乌克兰武装总参谋部2月22日更新的数据,俄军阵亡人数超过14.5万。
据泽连斯基顾问波多利亚克去年12月初估计,乌方阵亡士兵约为1.3万名。去年11月,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估计,俄乌双方在冲突中伤亡人数均超过10万名。
目前,乌克兰的国家战时状态已延长至2023年5月20日。
总部位于华盛顿的智库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2月17日刊登其高级研究员、俄罗斯与欧亚研究项目负责人尤金·鲁默的文章,指出战争还在继续,看不到尽头,双方也没有准备好谈判,而是准备在不久的将来发动重大攻势。
作者引用丘吉尔的话说,俄乌冲突目前的局势“不是结束的开始,而是开始的结束”。
当地时间2023年1月22日,扎波罗热地区,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中,一门Akatsiya自行火炮 图源:视觉中国
在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李海东看来,俄乌冲突久拖不决,最根本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俄乌冲突本身不是两国之间的冲突,而是一场多层面冲突。由于乌克兰一方获得了美国和北约的支持,让这场战争成了一场“代理人战争”。这种格局使得俄方试图速战速决的意图最终落空了。
第二个因素则与俄方有关。李海东表示,俄罗斯对于这场冲突先期的研判、行动的规划以及具体的实施等环节都出了问题,这导致其无法在军事层面达到“出奇制胜”的目标。
“纯粹从军事角度谈,整个俄乌冲突已经变成了一场典型的消耗战;从军事和政治双重角度谈,它就是一场代理人战争。这也就意味着想对这场战争的未来走势做一个明确的研判变得更困难了。”李海东说。
随着2月24日的临近,俄乌双方也开启了新一轮舆论攻势。
据俄新社报道,联合国大会正在讨论西方关于“乌克兰全面、公正和持久和平的基本原则”的决议草案,该草案将在2月23日、24日的会议上通过。
乌克兰外交部长库列巴13日宣称,联合国将在会议上讨论“俄罗斯‘入侵’”和“乌克兰即将胜利”的话题,届时纽约将发生“重大事件”。
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接受“莫斯科24”频道采访时强调,库列巴言论是信息战的一部分。
在他看来,乌克兰政客将尽可能多地推动俄乌冲突周年纪念日的话题传播,“基辅担心乌克兰话题可能会逐渐从报纸头版和电视屏幕上消失,所以需要一直进行信息炒作”。
当地时间2022年6月16日,乌克兰基辅附近的伊尔平镇,一对母女走过一座被炮击摧毁的居民楼 图源:视觉中国
科尔图诺夫认为,不应该高估联合国可能通过反俄决议一事,因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决定是需要由安理会做出的,在那里,俄罗斯拥有否决权,此类文件不会被通过,“乌克兰这种举动可能对某些人有利,但没有任何实际效果。”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弗拉基米尔·扎巴罗夫称,如果乌克兰投降,倒是可能成为一周年纪念日的重大事件。在他看来,库列巴应该保持冷静,而俄罗斯必须继续完成自己的目标,“乌克兰的这些行动不会影响俄罗斯对其政策”。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第一副代表德米特里·波利扬斯基认为,西方政客打算将俄乌冲突纪念日作为“对俄罗斯进行攻击的舆论借口,并证明俄罗斯在联合国处于孤立地位”。
“但西方的主要问题是,俄罗斯并不是孤立无援的,反俄变得越来越困难。”波利扬斯基在社交网站上写道。
俄军酝酿“春季攻势”?
最近几个月,外界一直预测俄罗斯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春季攻势”。北约方面和泽连斯基上周均宣称,俄罗斯“春季攻势”实际上已经拉开了序幕。
在纪念俄乌冲突爆发一周年的节目中,泽连斯基对英国广播公司(BBC)表示,外界预计的俄军春季攻势已经开始,俄军已从数个方向发起攻击。他呼吁西方提供更多军事援助,并坚称乌克兰可以继续抵御俄军进攻,直到发起反攻。
《外交政策》网站2月8日报道,乌军方估计俄罗斯已经为新一轮攻势准备好1800辆坦克、3950辆装甲车、2700套火炮系统、810套苏联时代的“Grad”和“Smerch”多管火箭发射系统、400架战斗机和300架直升机。乌军方估计,俄军此次攻势将比去年第一轮大得多。
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也在本周表示:“现实是,我们已经看到了进攻的开始。”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米利则称,现在是俄乌冲突中的“关键时刻”。
《乌克兰真理报》报道,一名乌克兰官员称,俄罗斯军队的目标是在俄乌冲突一周年之前攻占乌克兰东部城市巴赫穆特,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俄罗斯军队加快前进速度。
当地时间2023年2月22日,巴赫穆特,军医将一名在战斗中受伤的士兵抬上一辆疏散车 图源:视觉中国
尽管西方和乌克兰炒作俄方“大反攻”,俄罗斯方面对于进攻行动表态谨慎。普京在国情咨文中没有提及要加大特别军事行动的烈度,俄国防部证实俄罗斯军队的进攻行动进展缓慢。
俄罗斯瓦格纳集团领导人叶夫根尼·普里戈任则表示,俄罗斯要到3月或4月才能拿下巴赫穆特。美国战争研究所(ISW)专家认为,普里戈任的评估比乌克兰官员的说法更接近实际,“俄罗斯军队似乎没有在巴赫穆特周围加速推进,不太可能在2月24日占领该地”。
俄罗斯对乌东部展开攻势的同时,北约继续向乌克兰提供装备。德国政府1月25日“松口”,宣布向乌方提供14辆德制“豹2A6”主战坦克,并同意盟友向乌方提供“豹2”坦克。同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向乌克兰提供31辆美制“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
美国防部长奥斯汀2月14日在布鲁塞尔与北约国防部长会晤后对记者说:“乌克兰希望创造势头……我们预计看到他们在春天的某个时候发动进攻。”奥斯汀还表示,基辅的盟友正在努力确保其拥有装甲、火力和后勤保障,以确保攻势有效。
乌克兰国防部长顾问尤里·萨克1月27日表示,乌方下一步争取获得的军事援助是战机。然而,多国在援乌战机问题上持谨慎态度。
俄方也在加快军工生产。当地时间2月4日,俄联邦安全委员会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宣称,俄军将定期收到各类导弹,俄罗斯军工企业的交付量会在2023年大幅增加,更多的武器供应将让俄军能“对乌克兰军队造成毁灭性打击,他们得到了各种西方的武器”。
《环球时报》20日报道,俄军事专家尤里·克努托夫认为,近日,西方媒体不断报道俄军即将发动春季进攻的信息,目的是为了让西方国家加快向基辅提供武器。乌克兰也向全世界表示准备发动反攻。
克努托夫表示,俄军有可能在2月底至3月初攻占巴赫穆特。由于泽连斯基下令禁止乌军投降及当地有大量外国雇佣兵,俄军推进缓慢且困难。目前俄军的主要目标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
另据《莫斯科共青团员报》报道,俄罗斯一些专家预计,乌克兰武装部队可能会在2月24日进行“重大挑衅”,例如进行针对克里米亚的袭击或者乌方无人机深入俄罗斯领土。
卢甘斯克军事专家、退役中校安德烈·马罗奇科表示,军方已经得知乌克兰武装部队在卢甘斯克地区设定的目标,并已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破坏敌人的计划。
拜登“豪赌”,冲突走向“临界点”?
当地时间2月20日,美国总统拜登戏剧性地出现在基辅,在俄乌冲突一周前即将到来之前,赚足了关注度。
根据美媒披露的细节,为确保此次“秘密出访”成功,白宫不仅对外打“烟雾弹”掩盖行程,拜登还专程飞往波兰边境,从那里乘坐10个小时的火车才抵达基辅。
美国“政客”网站援引消息称,20日的访问经过了几个月的“精心策划”,拜登去年就想去乌克兰,但出于后勤和安全考虑一直拖延至今。
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吹嘘道:“让美国总统访问一个处于战争状态的国家的首都,且美国军方没有控制那里的关键基础设施,这是现代史上前所未有的历史性访问。”
拜登在乌克兰停留约5个小时,期间与泽连斯基深情相拥,高调展示对乌克兰的支持,还送上了近5亿美元的军援“大礼包”。
俄罗斯科学院美国和加拿大研究所美国区域军事政策中心主任弗拉基米尔·巴丘克认为,拜登到访基辅是象征性的姿态,意味着美国将进一步支持乌克兰,但这次访问不会对俄美关系造成影响,因为俄美“实际上已经没有关系了”。
当地时间2023年2月20日,乌克兰基辅,美国总统拜登已抵达基辅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会面 图源:视觉中国
李海东认为,拜登此刻到访乌克兰是出于多重因素的考虑。
首先,在乌克兰危机一周年这个时间节点前夕出访,更容易引起媒体的密集曝光,从而使拜登的整个访问行程在美国、欧洲乃至整个国际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其次,俄乌冲突将会是拜登留下的最大“外交遗产”,而美国在乌克兰危机的作为和结果,也会直接影响到拜登在明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的选情。
第三,拜登在普京发表国情咨文前夕访乌,颇有一种争夺关注度的意味。“拜登在乌克兰和泽连斯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这种互动就是想呈现出‘现在有很多人站在乌克兰这边’,从而在国际舆论层面更凸显俄罗斯被‘孤立’。”李海东说。
第四,拜登也试图利用这个高曝光度的时间节点,向欧洲国家传递一个清晰的信号,即欧洲想要解决眼下最大的安全危机,离开美国不行。从而使欧洲国家对美国的安全依赖性更强,让北约在欧洲安全中的地位更突出。
当地时间2月21日中午,普京时隔两年再度发表国情咨文,这也是俄乌冲突后的首次。
普京表示,挑起和升级乌克兰冲突,并造成如此惨重的伤亡,责任完全在西方和基辅政权,俄罗斯则采取了一切可能的和平手段解决俄乌危机。西方正利用乌克兰对抗俄罗斯,但也不得不意识到“在战场上击败俄罗斯是不可能的”。
“一年前,为了保护我们历史土地上的人民,确保我们国家的安全,消除2014政变后在乌克兰掌权的新纳粹政权的威胁,我们决定实施特别军事行动。”普京说,“我们将逐步、谨慎、始终如一地解决摆在面前的任务。”
这句话被不少外媒解读为俄罗斯要继续“推进”在乌克兰的攻势。
李海东认为,普京坚信俄罗斯会获胜,坚信俄罗斯不可能在军事上被击败,“这样的表态绝对是很严肃、很认真的。”
“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它没有任何选择,已经被挤压到退无可退的境地。对俄罗斯而言,不赢,就是自己垮;要是输了,就会将整个民族带入到一个羞辱的轨道上去,这是俄罗斯绝对不可能接受的。”李海东说。
当地时间2023年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国情咨文 图源:俄罗斯总统府网站
就在普京发表国情咨文后几小时,拜登有关俄乌冲突的演说在波兰首都华沙举行。
尽管美方事前声称,白宫并未将此次演讲安排为美俄领导人之间的“正面交锋”,然而,拜登在讲话中火药味十足,他10次点名普京,极尽“贪婪”、“黑暗”、“反人类”等负面词汇谴责俄方,同时扬言将与盟国一同继续实施对俄制裁并追究战争责任。
李海东指出,拜登前往基辅以及之后的波兰行,展现出“跟俄罗斯没完”“一定要击败俄罗斯”等诸多信号,再联想到美国副总统哈里斯在慕安会上首次宣称俄罗斯犯下“反人类罪”,扬言俄领导层要被“追责”,“这意味着美国在这场冲突中的目标又升级了,从军事击败俄罗斯的目标,升级到要对俄罗斯进行政权更迭。这是对别国主权的严重不尊重以及严重干涉。”
李海东表示,美国对俄乌冲突目标的升级,必然会导致两个严重的后果,第一,俄乌冲突在军事上将更为激化,更难以预料。第二则是让欧洲总体安全处在更深层崩裂的危险之中,核战争的阴云将无法消退。
“拜登此举是一场豪赌。”李海东表示,“拜登赌的是在军事冲突中打赢一个有核大国,而这场赌博实际上是把欧洲所有国家的安全都押到了军事上,即打败俄罗斯的目标中去了。这无疑会损害所有欧洲国家的安全,因为有核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不可能放弃动用手中所有武器的可能性,也包括核武器。”
“俄乌冲突由于美国的拱火浇油而越来越接近一个‘临界点’,这是很危险的。”李海东说。
值得一提的是,普京在21日的讲话中宣布,俄罗斯暂时停止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他强调俄方并非退出该条约,而是必须弄清楚北约国家的核主张以及北约的联合打击武器库,方能继续在这一俄美之间目前唯一有效的军控条约下工作。
美俄《中导条约》2019年失效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成了两国间仅剩的军控条约。
俄外交部在21日发表声明称,如果美国愿意为缓和局势和恢复条约全面运作创造条件,俄方这一决定仍是可以逆转的。俄外交部还强调,在条约有效期之内,俄罗斯将继续严格遵守条约对可部署核弹头数量的限制。
李海东表示,目前最紧要的,是西方在俄乌冲突中尽快做出缓解的努力,尽快与俄罗斯进行对话,否则,随着军事行动进一步展开,以及战场上各种可能场景的出现,欧洲的安全将荡然无存,美国自身的安全也必然会受到威胁。
欧洲蒙难,和谈曙光何在?
俄乌冲突让乌克兰深陷人道主义危机。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蒂尔克2月21日发声明称,在过去一年间,乌克兰战争至少已造成8006名平民死亡,1.3万多人受伤。此外,在严冬时节缺水缺电的情况下,目前乌克兰还有近1800万人亟需人道主义援助,约1400万人流离失所。
俄乌战事及西方对俄极限制裁,也让全球粮食、能源安全受到严重冲击,引发大宗商品涨价潮;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的欧洲深陷能源危机,民众生活举步维艰,多国爆发示威活动,抗议燃料价格飙升。
而俄乌冲突引发的难民潮,让原本就面临难民危机的欧洲雪上加霜。联合国难民署数据显示,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各地(包括俄罗斯)登记的乌克兰难民已超过800万人,超过480万乌克兰难民申请了临时保护或类似计划。
当地时间2023年2月7日,乌克兰难民在波兰华沙的收容所中 图源:视觉中国
然而,不少乌克兰难民发现,欧洲各国最初的承诺变得难以兑现。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乌克兰能源专家安东·尼尔曼(化名)指出,由于西方国家内部问题的增长,乌克兰难民将被逐渐削减福利,“慢慢被推回自己的家园自生自灭”。此外,一些欧洲国家排斥难民的情绪不断升温,如德国、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等国已经发生了多起大规模抗议活动,要求本国政府削减乌克兰难民的待遇,优先照顾他们自己的贫困人口。
“欧洲是这场战争的受害方。”李海东说,“欧洲被美国裹挟到了对乌克兰军事援助和削弱俄罗斯的进程之中,不仅经济处在高度恐惧、不确定和混乱之中,安全也无从谈起。”
李海东表示,“北溪”管道被破坏让欧洲的能源体系变得更加脆弱,加剧了欧洲的困境。而难民也是冲击欧洲现有整体政治、经济、社会安全的一个关键要素,“可以预见,欧洲的经济将长期处在难以提振的悲剧状态。”
“在这场冲突中,美国是最大受益方。”李海东说,“美国的外交有一个有趣的特点:欧洲的危机就是美国的机遇。历史上都是如此,这场冲突也是如此。欧洲以自身的悲剧成就了美国,俄乌冲突是又一个诠释。”
当地时间2022年9月28日,波罗的海瑞典经济区的“北溪-1”天然气管道泄漏的气体正在释放 图源:视觉中国
眼下,欧盟对俄制裁脚步仍未停止。欧盟委员会2月15日提交第十轮对俄制裁措施,将涉及100余个个人和实体,包括俄方军事、政治和宣传人员。制裁内容包括价值超过110亿欧元的出口禁令,以及进一步限制军民两用产品和高科技产品出口。
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20日坦言,在制裁俄罗斯上,欧盟已经“应做尽做”,如今“剩下的(可制裁的俄罗斯实体)已经不多了”。
李海东表示,目前来看,西方对俄制裁的效果很有限,“从最初制裁到现在,俄罗斯总体的金融体系逐渐稳定,其自身经济状况并没有因为制裁而受到致命打击。”
“在能源领域,俄罗斯不和西方国家往来,也可以和非西方国家往来。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大多数都是非西方国家。在战场上,俄罗斯的表现也没有西方预期的那么不堪,其战力实际上也在逐渐增强。”李海东说。
李海东指出,西方精英设想通过制裁让俄罗斯“窒息”,事实证明走不通。尽管如此,对西方而言,他们又必须加强制裁,这样才能展示其共同立场和彼此之间的团结。
俄乌双方在去年春季曾进行多轮谈判,但除了达成黑海港口农产品外运协议外,并没有更深入的进展,谈判进程也因双方分歧中止至今。白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格拉兹日前透露,白俄罗斯方面“从可靠来源”了解到,泽连斯基在去年俄乌谈判时收到了西方国家要求停止和谈的消息。
近期,俄方再次释出谈判的信号。2月11日,俄外交部副部长韦尔希宁表示:“任何军事行动都以谈判结束,我们已经说过,我们会为谈判做好准备。”韦尔希宁同时表示,谈判不能设置任何前提条件,要基于现实,且要考虑到俄方此前提出的目标。
俄乌冲突乌克兰谈判代表、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则回应称,俄方言论再次证明谈判是不可能的,除非乌克兰胜利,否则欧洲战争不会结束。
李海东指出,边谈边打是冲突中间经常会出现的场景,俄罗斯提出谈判,未尝不是一种寻求以外交方式解决问题的尝试或努力。但这样的谈判主张,更多呈现出来的是在外交层面获得更多主动性、灵活性的一种政治行动,对于战场上行动的影响是有限的。
当地时间2022年3月29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俄乌代表团在伊斯坦布尔办公区举行第五轮谈判 图源:视觉中国
“目前来看,在美国与北约全力支持下,乌克兰确定的目标就是要击败俄罗斯,不仅要收回乌东地区,而且还想收回克里米亚,这是俄方难以接受的。俄方的目标则是根据战场现实的格局,做出一个双方都能够妥协的安排,但这种想法乌方又接受不了,美国和北约更接受不了。”
“俄乌谈判氛围并不好,双方对这场冲突的目标难有妥协空间,各自设想的目标难以重叠,这也就意味着谈判的前景变得更困难,冲突还将继续下去。”李海东说。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亚和上合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大·卢金近日接受观察者网采访时表示,当所有各方,包括乌克兰背后的西方支持者,意识到当前战斗的代价比妥协的后果要大时,停火自然会到来。
外界期待中国方案
俄乌冲突一周年前夕,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接受美媒采访时宣称,中国正考虑向俄罗斯提供包括武器弹药的“致命性支持”,他还声称中国已向俄罗斯提供“非致命性支持”。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0日回应称,向战场源源不断提供武器的是美方而不是中方。美方没有资格对中方发号施令。我们也从不接受美国对中俄关系指手画脚甚至胁迫施压。
汪文斌指出,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方针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劝和促谈。我们敦促美方切实反思自身所作所为,多为缓和局势、劝和促谈做些实事,停止甩锅推责、散播虚假信息。中方将继续坚定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和平一边,为推动局势缓和降温发挥建设性作用。
李海东表示,通过编制虚假信息获得自身战略私利,是美国一以贯之的做法。“美国最担心的是,西方全部卷入俄乌冲突、实力受损的时候,中国却在大踏步前进,快速赶超,也正因为此,美国才尽力要将中国拉到俄乌冲突的危机中去。”
“同样重要的是,美国想把欧洲这场冲突所强化了的联盟架构,快速地移植到亚太地区,针对中国展开一系列的‘战略绞杀’。”李海东说。
当地时间2023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德国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发表题为《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主旨讲话,宣布中方将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中国将继续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
王毅在第59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言 图源:外交部网站
对于中方的这份文件,外界充满期待。
俄高等经济学院专家瓦西里·卡申猜测,中方有可能带头发起俄乌之间的和谈,或提议成为和谈平台。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院长阿列克谢·马斯洛夫则认为,这个和平提案有可能是解决当前局势、宣布停火,随后俄乌双方在国际调解人的参与下开始谈判。
奥地利外长沙伦贝格20日接受美国“政客”新闻网采访时说:“中方发出和平倡议的声明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信号……我们期待看到中方会有什么样的提案。”德国外长贝尔伯克也对中方提案表示欢迎:“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有义务利用其影响力来确保世界和平。”英国《卫报》预计,全球南方国家将积极响应中方对于和平与对话的呼吁。
李海东表示,中方有关文件提出的时机非常得当,恰逢俄乌冲突一周年,也恰逢美国准备将俄乌冲突推到一个更危险的境地。
他指出,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希望,不可能在美国那套零和博弈以及冷战思维的逻辑下出现,“以美西方现有的观念和行动应对俄乌冲突,只会是一条不归路。”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社会想要化解俄乌冲突和乌克兰危机,就需要新的观念和行动蓝图,而这样的新观念和行动蓝图,必然是以一种协商对话,让冲突逐步降级的方式呈现的。”
“我相信,中方即将提出的方案,会是一个有助于劝谈促和、缓解危机的方案。而从长远看,这一方案又有助于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美国战略规划和行动的灾难性后果,让世界各国认识到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李海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