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俄乌冲突爆发一年来,战局依然焦灼,但美国借战争渔利的丑陋面目再次暴露无遗,俄乌美欧的地缘政治格局也因此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参考快评”栏目推出“起底俄乌冲突背后黑手”系列述评,一组三篇,敬请关注。本文为第一篇。“世界上共有5.5亿支枪,每12个人有一支枪,唯一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让其他11个人也有枪。”落满黄铜弹壳的战地废墟前,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军火贩子尤里说着自白——美剧《战争之王》的这一幕称得上是勾勒西方军火贩嘴脸的“名场面”。
在剧中,尤里是移民美国的乌克兰后裔,他那些“AK论斤卖,坦克六送一”的跨国军火交易在现实中存在原型。不过,政治现实永远比影视作品更荒诞:苏东解体后的乌克兰武器库一度被军火商们疯狂对外倒卖。而如今,“标枪”“毒刺”“海马斯”正不断涌进基辅,加剧战火延烧……
俄乌冲突一年来,从俄罗斯到美国、从伊朗到澳大利亚、从欧洲到拉美,许多意识形态上相去甚远的众多媒体不约而同地表达了一个观点:大发横财的美国军工复合体无疑是这场血腥冲突的赢家。眼下,拜登政府正鼓动乌克兰展开“春季大反攻”。
2月14日,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在北约国防部长会上表示要“帮助乌克兰在春季反攻中不后退并继续推进”。北约防长们还专门讨论了动员西方军工复合体的计划。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6日,扎波罗热地区遇袭后,消防人员灭火。视觉中国
2月初拜登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谈及外交政策部分时,这位美国总统专门向听众介绍了在场的乌克兰驻美大使马尔卡罗娃,高调宣扬对乌克兰的支持。据不完全统计,拜登政府承诺的对乌军援总额已近300亿美元,如果加上经济援助的话,这个数额将以千亿计。而美国参议院新近通过的年度国防开支,达到了创纪录的8580亿美元,超过前一年的7400亿美元。
这笔巨额拨款法案允许五角大楼购买大量先进武器——既为援乌也为补充本国库存。美国昆西治国方略研究所的国防分析师比尔·哈通说:“涨幅之大令人惊讶。有多少钱进入了五角大楼,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军工复合体这个诞生于冷战的词汇,描述的正是由白宫、五角大楼、军火巨头、二级国防承包商和军工游说集团缔结的利益共同体。这一次,他们盯上乌克兰这块“萨洛”(腌制肥肉,乌克兰国粹级美食),从俄乌冲突中疯狂收割利益。
近一年来,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了自身库存三分之一以上的“标枪”和“毒刺”,一些军备甚至到了“地主家没余粮”的地步。在去年2月冲突爆发初期一度被禁止输入乌克兰的武器系统,如“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和“爱国者”防空导弹、“艾布拉姆斯”坦克,已陆续获得放行。当下,层级已经跃升到讨论F-16战斗机、“死神”察打一体无人机甚至陆军战术导弹系统交付给乌克兰的可能性。
白宫持续添柴拱火的唯一“底线”是别把美国自身直接卷入战争。 “不停运转的战争机器操控着美国”,正如美国时政评论家吉米·多尔指出的,美国政府“指示受军工复合体资助的媒体集团鼓动美国人、宣扬战争”,军工复合体“像薅羊毛一样从乌克兰讹诈了数千亿乃至数万亿美元”。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28日,乌克兰军人用凯撒自行榴弹炮向乌克兰东部的俄罗斯阵地开火。视觉中国
数千亿用来描述美国军工复合体从向乌克兰提供军火援助当中直接获得的利益可能夸张了,但如果把利用乌克兰危机加大对欧洲武器出口和防务控制产生的效益也算进去,会发现多尔并没有夸大其词。根据美国国防部防务安全合作局的数据,2022年美国批准向北约盟国出售武器的数量和价值均比2021年增加了近一倍。 美国“保卫民主基金会”今年1月的报告指出,美国从乌克兰冲突中获取至少217亿美元直接财政收益。报告还强调,向北约盟国提供美国武器取代从他们本土向乌输送武器,“将强化美国和跨大西洋安全并让美国再次成为民主的武器库,其受益区域将远超欧洲边界”。
如今,全球最大武器制造商的前五已被美国军火巨头牢牢霸榜:洛克希德-马丁、雷神、波音、诺思罗普-格鲁曼和通用动力公司。与2022年全年美国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整体下跌了10%构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防务承包商的股价“狂飙突进”。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股价上涨37%,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的股价猛涨近40%。
概言之,美国军工复合体利用这场在别国领土上的战争,谋意外之财同时牟取多重军事政治利益:扩大本国军工复合体生产规模;对外打压俄罗斯、破坏俄欧关系;切断欧盟战略自主之路……世界多地的局势动荡、战火纷飞背后,正是这所谓“民主武器库”拱的火、埋的雷、种的蛊。在俄乌冲突周年之际,知名智库兰德公司的研究报告发出警示,旷日持久的冲突未必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然而,对于美国军工复合体,无论战火升级、持续对峙还是停火谈判,这笔大生意貌似“稳赚不赔”。西班牙《起义报》网站分析认为,军工复合体操控着一套“摧毁和重建”模式:通过打击乃至摧毁对华盛顿怀有敌意的国家,为战争工业带来巨额利润,并为之后的重建带来同样巨大的生意。“掘墓人摇身一变成了医生:昨天的TNT炸药将会变成明天的水泥。” 军工复合体的胃口和野心是永远喂不饱的,一块美味萨洛?难以魇足!
俄乌冲突一周年复盘:北约“拱火”使出三把斧,战争结局已定性?
“站在一周年的门槛上,俄乌冲突向何处去成为世界舆论讨论与猜测的重要话题。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频繁介入冲突,此后极有可能会寻求一个平衡点,让战争继续保证美国利益的同时,避免战争升级。”
纵观俄乌冲突升级脉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挥舞“三板斧”,频繁插手持续拱火,与俄罗斯展开了包括舆论战、军援比拼等多方面的较量,试图以此控制战局走向。冲突已持续一年,美西方的拱火手段也随之升级。
北约东扩进度大步向前
北约东扩进度是俄乌冲突被“点燃”的关键。据悉,自冷战后北约便迫不及待走上了东扩道路,十余年时间内,北约历经3次东扩,先后接纳波兰、匈牙利、立陶宛等十余国加入,防线向东推进超1000公里,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缓冲地带被不断压缩。
(普京多次谴责北约东扩行为)
自2021年至冲突爆发前,普京至少3次在公开场合谴责北约的行为,称“北约欺骗了俄罗斯”。在冲突期间,北约也频频提及“东扩”话题来拱火。
2022年4月,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宣布,计划在北约东翼地区增加军事力量部署,且这一部署是“永久性”的。同时,北约试图接纳芬兰瑞典加入,斯托尔滕贝格多次喊话,“只要芬兰瑞典提交申请,北约就欢迎”。并且,北约还用实际行动推动乌克兰“入约流程”,并表态乌克兰早晚会加入北约,称“俄罗斯没有否决权”。
俄方则对此采取“零容忍”态度,俄特别军事行动总指挥格拉西莫夫上任没多久就强调,北约试图吸纳其他国家以及利用乌克兰的行为,已对俄军事安全构成威胁。可以看出,俄方对北约东扩问题提出的合理关切,遭到北约方面的无视,这是俄乌冲突爆发以及持续升级的根源之一。
(乌克兰加速加入北约的申请签署)
信息舆论战全面“围堵”
冲突期间,美国为首的北约针对俄罗斯展开了舆论攻势,这是第二板斧,主要有四大手段:
第一种手段是制造信息壁垒,阻止俄罗斯的声音传出。冲突刚爆发,包括脸书、谷歌在内的多家企业,便出手对俄罗斯官方媒体的账号与内容进行了限制、审查加码,并且给俄媒账号打标签。简而言之,网民只能看到美西方审查过后的“安全的内容”。
第二种手段是通过假新闻捏造,让世界形成“俄罗斯入侵”的刻板印象,并捏造大量“悲惨事件”将乌克兰打造成“正义的”悲惨斗士形象。
(流传甚广的乌士兵与妻子道别视频)
比如一位《今日美国报》的记者被曝捏造大量虚假的采访录音与证据,在她的新闻中,除了受访者名字,几乎没有一个字是真实的,其中包括“乌克兰妇女战斗”、“俄军攻击核电站”等多篇涉及俄乌冲突的报道。还有一段在外网知名度极高的乌克兰士兵与妻子道别视频,但是媒体利用图像反向搜索后发现,这只是一段电影画面。
第三种手段是通过美西方高官的言论,营造出“俄罗斯被孤立”的舆论氛围。美西方高官几乎在各个场合都会强调,“世界与乌克兰站在一起”。美德法英几国领导人以及北约秘书长都曾说过类似的话。
(世界与乌克兰站在一起已成为北约口号)
第四种手段是利用信息模糊大肆搞“双标”。最典型的是对“亚速营”的态度,在美西方的报道中,这个极右翼组织被形容为“勇猛的战士”。
上述种种攻势,都是美西方的惯用手段,而西方“信息堡垒”对俄罗斯声音的打压,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冲突升级。
不断升级的军援
第三种拱火方式是北约为乌军援日渐升级。自从冲突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便成为了军援乌克兰的“大头”。数据显示,冲突持续1年的时间里,北约国家向乌提供的援助总价值达到了1200亿美元,其中包括军事援助、人道主义援助等。军援的升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来是武器性能升级,冲突爆发后,北约国家援助的大多是子弹、单兵导弹等,两个月后,北约被曝向乌克兰提供S-300防空导弹系统,随着冲突持续,北约援乌“红线”被层层突破,“海马斯”系统、主战坦克都被列入了援乌武器名单,还有消息称,北约内部正在就提供F-16战机进行激烈讨论。
(运往乌克兰的武器)
二来是援乌国家增加,在北约国家传出“库存不足”的消息后,北约秘书长还要求其他国家共同加强对乌军援力度。在访韩期间,北约秘书长要求尹锡悦宁愿放宽韩国法律的规定,也要将更多武器运往乌克兰。
三来是北约援乌方式的升级。此前北约援乌大多是将各类型武器“一送了事”,“万国牌”军援给乌军使用、维护带来了不少麻烦,如今北约改变了方式。
前段时间德国方面宣布,计划与盟国合作为乌克兰组建两个“豹2”坦克营。相比此前无法形成合力的军援,现在直接提供一个成型的“坦克营”,是军援升级的一大体现。美西方的行为也让俄方明白:北约的干预短期内不可能停止,只会继续加码。这使得俄方采取了包括打击援乌武器在内的更多反制措施,直接导致了冲突升级。
北约的“三板斧”还能挥舞多久
对于上述拱火行为,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辩解称“援乌是为了促进和谈,为外交解决冲突”。但本质上,援乌只是美国推动“代理人战争”的手段。既然如此,北约的“三板斧”还能挥舞多久?
(抵达基辅的标枪反坦克导弹)
北约副秘书长曾就这一问题给出答案,称要支持乌克兰“打持久战”。但是,并非所有北约成员国都有实力长期援乌,《纽约时报》曾发文称,有三分之二的北约成员国的自身库存已经开始吃紧。尽管北约在尝试通过购买再运输的手段继续援乌,但这并非长久之计。
可以预见的是,为了西方所谓的“正确方向”,短期内北约勒紧裤腰带也会“挺乌”,但援乌力度不会一直升级,因为长期拱火不符合北约的利益。一来,北约很多成员国都是欧元区国家,持续一年的冲突已经证明了,战火正在波及到欧洲,受益的只有美国。二来,乌克兰国内的有生力量有限,仗不能一直打下去,否则乌克兰的人口结构将发生难以逆转的改变。
因此,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极有可能会寻求一个平衡点,让战争继续保证美国利益的同时,避免战争升级。“细水长流”或许会成为北约援乌最后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