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3日环球网消息,2023年2月6日发生的地震,已导致土耳其与叙利亚超过3.5万人死亡。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土耳其方面死亡人数总计31643人,叙利亚3581人,总计35224人。

而在我国民众眼中,两个国家中,土耳其更被人们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受难的程度明显大于叙利亚,另一方面此前土耳其的捐赠要求,已经导致我国民众,开始对土耳其产生了看法。

土耳其的过分要求

地震事件发生之后,土耳其驻华大使馆的微博账户,曾经发布消息,并在内容方面表示,希望获得国内的组织以及个人的捐款或是捐物,并要求受捐物品需要为全新的衣物。



如此消息,在微博内公布后,极短的时间内就在网络中产生了舆论,且整体舆论从最一开始的灾情本身,转变为了对于要求的评述,但已经不再是同情。

而网友普遍地认为土耳其过于矫情了,少部分网友还表示出,没有必要对于一个北约国家进行援助的说法。那么从实际情况出发,土耳其是否是真矫情呢?

土耳其受损程度

俄罗斯网2月12日消息,报道了关于土耳其地震受损程度状况,2月6日在发生的地震,或将导致土耳其经济受损超过840亿美元,也就是该国10%的GDP。



其中住房损失700亿美元,国民收入损失104亿美元,并且道路系统,能源系统等多个社会系统也都受到了损失。

而这与此前美国银行给出的土耳其经济,受损程度约为30~50亿美元的说法,有了很大的出入。

这或许也是网友方面,认为土耳其要求受捐物品为全新,是矫情的原因之一。

那么10%的GDP损失的减少下,土耳其的运行情况又会如何呢?不在受捐物品上给予希望,其是否有办法从灾难中走出来呢?



根据土耳其方面的经济情况去观察,虽然GDP总量可观,但在,大规模提前退休,以及连续大幅提升最低工资标准的操作之后,土耳其已经受到了一定的经济影响。

虽然效果并没有过度明显的呈现。但是如此情况长期延续之后,土耳其的财政负担将进一步提升,并且由于经济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或将导致社会发展进入到恶化的状态中。



且2022年中,该国的通货膨胀已经到达60%左右,国民虽然得到了工资的提升,但长久去看,随着通胀的上升,居民方面并无法正常的在社会中生活。

而在地震之后,社会体系以及经济体系的问题也尤为突出,虽然灾后重建工作尚未开启,但如果进入到了重建周期中,土耳其方面的支出成本也难以预估。

工业体系和农业体系的修复周期中,经济支撑点的缺失或导致GDP再度下滑。



回到捐物要求的原点上,虽然常态的捐助关系中,并不会存在对受捐物品质量的要求,但土耳其的经济受损,或许要比此前其他地区的经济受损程度大。

而之所以要求全新的捐助物品,或也是为了尽量保证受捐物品的长期使用,避免在得到捐助后,民众仍然需要使用补贴金,去购买相关产品。

虽然上周三,土耳其官方表示,会在1年的周期中向每个受影响的家庭,发放10000里拉的补贴。



但总计价值530美元的补贴金,在住房以及家庭劳动力的受损前提下,这个补贴在面对高通胀的物价指数时,也略显苍白。

矫情的说法其实是援助者看法

结合受损程度以及经济状况之后,我们再回过头去看土耳其的要求,是否算是矫情。严格的来说,或许不是。

且这个看法是援助者单向的看法。捐助这个事情不论国内外,其实都存在一种情况,那就是捐赠的物品中往往存在一部分的破损物品,以及残次品。



原点在于,部分的捐助者认为受捐者,此时仅需要考虑到产品功能即可,并且在行为多次衍生之后,形成了一种习惯。

虽然受捐者并不会对捐助人表示不满情绪,但这些衣物或是在给到受捐者手里之后,很快的就会因为功能性的问题遭到淘汰,而这俨然不能算是捐助了,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浪费。

受捐者的确更注重基础的生活条件满足,但这也并不代表捐助行为的本义是怜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