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越南到阿富汗,从伊拉克到叙利亚,深陷战争泥潭并付出巨大军事和经济代价的各国向我们展示了“开始战争容易,结束战争难”的道理。对于如何结束或避免一场战争,考验着政治家们的智慧与勇气。本文回顾了历史上那些和平缔造者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讨论了当前乌克兰的国内局势与俄乌冲突和平解决的前景。如果泽连斯基屈服于日益增长的国际压力而对俄态度软化,乌克兰人或许在感到遭受背叛的愤怒下煽动暴力,而那时泽连斯基的个人命运将面临危机。
本文编译自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网站的评论文章,原标题为《和平缔造者被暗杀?》(Assassinated Are the Peacemakers?),作者为纽约新学院大学教授尼娜·赫鲁晓娃(Nina Khrushcheva)。文章略有删改,仅供读者思考,与公众号立场无关。
耶稣曾在登山宝训中告诉他的追随者:“缔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要成为天主的子女。” 我们不知道那些敢于结束残酷冲突的人能否像布道所承诺的那样,在天堂享有巨大的奖赏。但在现实世界中,显而易见,那些缔造和平的人往往为结束战争的努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历史上很多杰出人物都因缔造和平而被杀害。1921 年12月,爱尔兰独立斗争的领导人迈克尔·柯林斯签署了饱受争议的《英爱条约》,该条约创建了以英王乔治五世为国家元首的爱尔兰自由邦。一场血腥的内战随之而来,尽管支持该条约的力量占了上风,柯林斯最终还是遭到了暗杀。
▲ 1921年,英国宣布与爱尔兰之间停火,并与爱尔兰共和军签订《英爱条约》。
1977年11月,赎罪日战争仅仅结束四年后,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成为了第一位访问以色列的阿拉伯领导人,他对以色列议会发表了出人意料的演说:“我坚定地来到这里,旨在塑造新生活、建立和平”。这次访问为1979年的戴维营协议以及1981年的埃以和平条约铺平了道路。但由于埃及国内强烈的反以色列情绪,原教旨主义的埃及军官在阅兵式上对萨达特扣下了扳机,尽管此后埃以两国还是在他开辟的和平道路上走了下去。
1995年9月,以色列总理伊扎克·拉宾签署了塔巴协议,朝着巴以之间的全面和平协议迈出了关键一步。不到两个月后,刺客便将数颗颗子弹射向了他的胸腔和腹部。这一次,巴以和平进程则与其缔造者一道走向了终结,现在双方达成和平协议的机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渺茫。
▲ 1981年,原教旨主义的埃及军官在阅兵式上刺杀了时任埃及总统的萨达特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魏玛德国的瓦尔特·拉特瑙因与苏联谈判《拉巴洛条约》而被暗杀。圣雄甘地因持对穆斯林宽容的理念被一名印度教民族主义狂热分子枪杀。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Rajiv Gandhi)在结束印度对斯里兰卡内战的军事干预后,不久便被泰米尔猛虎组织的自杀式炸弹袭击杀害。
历史所传达的信息很明确:一个为了和平而妥协的领导人很可能最终为和平而死,泽连斯基必须认识到这一现实。
乌克兰独立三十年以来一直以野蛮的政治内斗而闻名,俄乌冲突爆发前的几个月也不例外。当时的泽连斯基甚至对他的前任彼得罗·波罗申科提出了叛国罪指控。或许那时普京从泽连斯基对波罗申科的拙劣攻击中看到了乌克兰民主的衰败和进攻时机的成熟。
▲ 1984年,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被泰米尔猛虎组织袭击身亡。
俄乌冲突改变了一切,乌克兰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团结。虽然有西方援助的功劳,但乌克兰军队仍在与曾是世界最强军队之一的俄军对抗中坚守了其领土核心部分。
在政治上,泽连斯基未能建立他曾经的竞争对手,前总理尤利娅·季莫申科在战前呼吁的民族团结政府。但他要求俄罗斯完全撤出乌克兰领土的全面抵抗政策赢得了来自左翼、右翼和寡头的广泛支持,俄乌冲突的爆发也让乌克兰内部的亲俄派丧失了话语权。
有关乌克兰领导层内部摩擦的唯一消息便是关于乌军总指挥扎卢日内。据称,泽连斯基核心圈子的一些成员担心,在乌克兰公众中享有巨大声望的扎卢日内可能会在下一次选举中竞选总统。
▲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
这表明,就目前而言,乌克兰人与其说是支持泽连斯基,不如说是支持他在与俄罗斯谈判中的不妥协立场。因此,如果他屈服于日益增长的国际压力,最终在对俄态度上软化,已经进行了英勇斗争的乌克兰人或许将不再跟随他的领导,许多人可能会感到遭受背叛,甚至愤怒。如果以史为鉴,暴力很可能会接踵而至,而泽连斯基将首当其冲。
由于结束俄乌冲突的迫切希望,许多人敦促泽连斯基与普京和谈。但是,正如战争将付出高昂代价一样,与俄罗斯的和平谈判也是如此,尤其是对缔造和平的人来说。如果要说服泽连斯基向一个摧毁了乌克兰基础设施并吞并了大量领土的国家做出让步,说服者必须提出能够在未来使乌克兰免受俄罗斯威胁的方案。
耶稣称:“当人们若因我侮辱你迫害你,并捏造各种坏话毁谤你们时,你们就有福了。” 但如果泽连斯基和他的盟友认为与俄罗斯的和平协议是乌克兰的最佳选择,那么泽连斯基需要担忧的将不仅仅是受到反俄派的批评与侮辱,还应该担忧自己面临历史上那些和平缔造者一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