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干不下去想裸辞的时候,很多年轻人都幻想:我要是有一份家业可以继承该多好啊。现实中,有一批年轻人从出生起,就拿了这么一份“霸总剧本”。在社交媒体上搜索“海归大小姐”“厂二代”,你会发现——原来真有人过着留学归国、接管家业的梦幻生活。

但这些“二代”们的真实生活,又跟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

一代搞实业、积累资产,二代留学英美、当都市丽人、大厂菁英。但等到真该他们接手老一辈打拼下来的江山时,这些年轻人们就像收到了回村的最后通牒,从此褪下“少爷”和“大小姐”的光环,成了灰头土脸的“厂弟厂妹 ”。

在回家之前,这些年轻人是光鲜亮丽、无忧无虑的。

在回家之后,他们接管了家里的机械厂、印刷厂、面条厂……他们和厂中元老斗智斗勇,在小某书上无奈发问:“背不下来自家的产品手册怎么办?”“公主回厂打包太慢被人笑话怎么办?”以及“我该怎么扶起这个烂厂?”



以前出门还名车名表摇晃红酒杯,现在每天油头素面,脚踩“回力”;以前在大公司上班还能有个年假,现在全年无休,可能月薪还没过万。

这群年轻“霸总”们发现:回家继承家业,怎么比上班还难?



93年的小李,从微信名片上就能看出他“茶二代”的身份:xxx茶厂少东家。

叫这个名号,起因是他喜欢看像《乔家大院》那样的商战剧,崇拜那个年代讲规矩、有敬畏之心的家族企业豪情;也因为他喜欢马云,这也算个“大厂花名”了。

“叫董事长、总经理啥的听着没温度,我们做茶的,叫少东家更有人情味。”



5年前,小李大学毕业就回到安徽老家,跟随父亲一起做家里的茶厂生意。茶厂产值每年两三千万,光是茶园就有5个山头。


小李家的茶园

跟人们想象中“万般无奈”“顺遂父意”才继承家业的小说情节不同,小李回家做茶,是心甘情愿的决定。

他从小在茶园长大,茶叶就是他的玩具。小时候帮大人包装茶叶,比写作业可有意思多了。到高中填报志愿,想着家里做茶有基础,小李顺理成章选择了茶学专业。

继承家业也符合他的性格。跟同龄人相比,小李活得像个“90后的大爷”。他不打游戏,不去KTV,不吃冷饮,极其养生。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以茶会友”和“乡村振兴”。

为了时刻应对正式场合,他的日常穿搭,更是早已步入厅局风的行列。“就像网上那个段子说的,过了20岁就不能穿得像个孩子了。”



自从进了厂,小李过上了朝8晚5的工厂生活。他要负责拓展新的销售渠道和客户,以及开创更符合年轻人需求的产品。他曾经为自家茶叶换上了新的国潮风包装,为年轻人开发了茶叶伴手礼,还在某个旅游景区开了一家新式奶茶店,都为茶厂获得了新的关注度。

但另一半的时间,他则要当父亲的“代言人”,出去喝酒应酬作报告。最频繁的时候,一连7天都是酒局。

即便是厂里的少东家,小李每个月的收入,也是靠领工资,算下来差不多5000块。“也够花,平时没什么开销,吃喝拉撒都在家里。养娃嘛,家里人一起众筹呗。”



现在,厂里的全职员工一共有30多位,大多是他从小叫“叔叔阿姨”的70后。对于小李主导的一些“花里胡哨”的创新之举,也曾有人表示不理解。“这种时候我就会召集大家一起聊一聊。大公司不都有早餐会吗?我们就在茶桌旁开头脑风暴会,一边喝茶一边就把事情定下来。”

几年下来,厂里越来越多的老人,开始认可这位“少东家”。“父辈的资源其实是一次性的,不能无限期地刷。你要让别人感觉到你确实有能力,才会继续相信你。”



如果说小李作为一个“厂二代”,每月赚5000块实在太少。那26岁的小鹏在接手家里食品厂之后,每个月不仅没有暴富,还得自己倒贴钱。

去年10月份左右,因为父亲身体不适,从加拿大留学归来的小鹏,接管了哈尔滨家里的生意,在厂子里盯起了加工东北麻辣烫底料的业务。

小鹏一开始其实挺抵触接管家业的安排,因为他和父亲互相瞧不上。“我在加拿大的时候,靠做团购业务自己就挣下了一辆法拉利。我爸生意思路不对,厂子老不挣钱,还觉着我在干二道贩子,没啥前途。”



果然,在上班头几天,小鹏就发现:占地3000平、近百名员工的厂子,账面上只有5万块,还有七八十万的欠款。厂里还在用Excel做账,财务和生产软件买了三五年也没人用,他连还有多少库存都看不到。

更重要的是,因为生杀大权还掌握在父亲手里,厂子里他没人使得动。

负责生产的毛厂长他就喊不动。客户临时要加货,小鹏得放低姿态去“求”他。“我说这个东西能不能再加一点,麻烦你了,辛苦了。他搁那儿阴阳你:‘哎呀你们把手里的活儿都放下,先给咱公子干,不干完不许走啊。’”



跟父亲也是唠不了3分钟就得互相抬杠。“刚聊一会儿就得吵架,他说不行我脑袋疼,我生病了,你不能再给我吵了;要么就是说我没文化行了吧,我干不了,要不然你干。”

厂里的40多名全职员工,快一半都是小鹏的长辈。二大爷负责卫生,舅舅负责机械维修,几个叔叔负责一些车间杂活……小鹏连请客户吃饭想报销,都得看掌管财务的姑姑的脸色。“确实没啥威信,在车间里走有些工人都不认识我。”

没办法,在父亲身体好一些之后,小鹏选择退出生产环节,主要负责销售,并搭建起了自己的短视频团队,专注拍摄自己继承家业的日常,以此吸引客户。“我都是用我以前的积蓄养这个团队,每个月得贴三四万。”

没想到,不少客户真的通过小鹏的短视频找了过来。3个多月来,有400多位潜在的客户加了小鹏的微信,有一些已经转化为了实际的合作。现在,每天都有新客户找上门来,厂子加工的东北麻辣烫甚至已经销往了美国和澳大利亚。



“以前我爸还不让我拍短视频,觉得太高调了。现在他还总问我,今天你咋没更新?最近点赞少了啊。”

虽然钱没挣到,但小鹏开始从继承家业这件事上,找到了点人生目标。“以前确实赚了不少快钱,但其实挺迷茫的。什么卖得好就去卖什么,没有一件事做得长久。现在觉得应该踏实下来,深挖一件事。”

现在,虽然厂子还有很多事让他焦头烂额,但能让他看到实现自己打造品牌理想的可能性。“我过去整个冬天都在雪场里待着滑雪,投入了二三十万。现在已经好久没去了,毕竟我是个有事业的人,不想这些了。”

“我下一步要让东北麻辣烫走向世界,打败螺蛳粉。”



相比之下,继承家业6年多的80后大鱼,是最符合人们对“少东家”的财富想象的。现在,大鱼通过运营家里的机械厂,已经能够年入百万。

回想起来,大鱼从小到大没有特别明确的专业兴趣。大学时听从家里的意见学了机械,毕业之后去专业对口的公司上过一段朝九晚五的班。

“那时候其实觉得上班挺好的,不愁吃喝安安稳稳,随便混混日子。回家做实业还是太累了,人际关系太复杂。”

后来,父亲认为“在外面打工不如回家创业”,便让大鱼回了江西老家,到自家厂子负责机械设计。


在纠结要不要回家继承小厂的年轻人

开始的几年,才20多岁的大鱼没怎么上心,替爸爸跑跑展会,拜访拜访客户,只当是完成任务。

打交道的也都是50多岁的行业老人,别人都当他是小孩子。“带着我出去谈客户的业务员,会提前跟我打招呼,让我一会儿别乱说话,只需要点头或者摇头。”甚至有合作方欺负他年纪小,拿了钱却不办事。

就这么一直干到30岁,年龄的压力,才慢慢让大鱼真正把厂子当成自己的长期事业来对待。他现在每天要在厂里工作近10个小时,做设计跑业务,几乎全年无休。

在面对传统改造的时候,他一样犯难。“跟我爸冲突最多,因为我要负责跟他要货。以前他们流程特别混乱,客户催货才发货。现在的客户不一样了,必须保证提前发货、按时到货,才不会影响客户的生产。”

被罚款了好几次,大鱼的父亲才慢慢知道他是对的。“人到了这个年纪,他也不想寻求改变了。所以有时候我真的觉得宁愿在外面上班,也不想在家里干活。”


不过,大鱼自知,职场自己是回不去了。在家里创业虽然辛苦一些,但可以自己安排时间,没有职场的约束,他也过不惯上班时那种闲适的日子了。

除了收入比以前好,大鱼感觉自己最大的改变,就是每天都觉得时间不够用。“如果正常上班,也许很多时间我就虚度了。看着自家厂子设计的机械为客户赢得了更大的利润,这种成就感跟上班是完全不一样的。”

现在,他说自己最大的爱好就是“跑市场”“多赚钱”。“如果弄得还不如上一辈,人家会嘲笑的。”

Ending:

回家继承家业后,年轻人们发现,那份家业虽然是自家的,但其实是更难搞定的一片职场。

不仅要业务过硬,对内“博弈”,还要忍耐外界对自己“踩在父辈肩膀上往上爬”的质疑。

不过干着干着,这群年轻人发觉:脱下华服回家干工厂,独自面对生产线上的琐碎,钻营这份能看到即时回报的事业,好像比起在大城市做一颗螺丝钉,心里更踏实。

既然“二代“的身份无法推卸,那就索性找找继承家业的乐子。毕竟,就如一位家里干定制铁柱岛台的95后厂二代所说:

“好好干活,不然又要去大城市打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