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作者:穆铁柱,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想搞懂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看他关注了哪些网红,就能知道他最近过得怎么样。
搁三年前,这个列表里大概率是穿金戴银的带货主播,面容姣好的年轻女孩,肱二头肌发达的校园男大生……
但今年,99.9%年轻人的关注列表,有这么一波素面朝天的普通人——
他们的视频背景里洋溢着朴实的乡土气息,活像是蹲我家村口拍的生活照。
都在对着镜头讲,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loser”。
有人名校毕业5年、在火锅店刷过盘子,到头来只剩存款5000。身为“985废物”,视频点击量却爆到400万。
有人自嘲在老家换了4份工作,公司就被自己干黄了两家,却凭这份松弛涨粉百万。
好像每个月互联网都会出现一个素得不能更素的普通人,凭借着清奇的失败方式,被年轻人捧成精神偶像。
眼瞅着假期余额不足,赶在打工人正式开始新生活的前夜,或许最适合说一句:
谢谢这些“loser”。正是因为这份赤裸裸的失败,很多人终于也有勇气面对自己。
失意者模板
最近一个走红的“失败者模板”,是这对“摆烂姐妹”弯弯和超超。
两个双一流院校毕业生,一个混到5年攒了5000存款,一个直接“沦落”到去火锅店做保洁。简直是绝大部分东亚年轻人,毕生噩梦的具象化。
在她们这则爆火的视频里,从头到尾都把年轻人恐惧的雷踩了个遍。
HR说烂了“不要频繁换工作”,“一份工作保底干满2年”,结果人家,5年哐哐哐哐打了十几份工。
从小背着“别人家孩子”光环长大的好学生们,小时候可能都被家长唠叨过:
“再不用功读书,以后去饭店端盘子人家都不要你。”
你猜怎么着,211院校研究生毕业后,还真去干了火锅店保洁——而且没干满一周,因为实在无法坚持每天早上6点起床。
那些能把年轻人逼死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上升路径”,在她们的经历里,几乎没出现过。
如果在原有职业道路上屡屡碰壁,一般人会想办法找个更稳定的出路。
要么卷考试、卷编制,找一条上岸路;要么找遍全网的跳槽经验攻略,找下一个能养家糊口的赛道。
而她们的反应是——试试一个更容易“吃不饱饭”的爱好,画画。
这则视频爆火后引起的反响,像是两个极端。
上百万人称被她们治愈了焦虑,但也有很多嘲讽——“她们对自己的生活太不负责任了吧”“毫无规划”等等,不绝于耳。
前几天,Vista视频栏目《头铁一代》与这两位“松弛天花板”女生进行了一次访谈,聊了很多人好奇的问题:
她们是真的毫不焦虑地“躺”吗?钱花完了怎么办?能这么松弛的底气到底从哪来?
看过后,或许你也会有自己的答案——
究竟是什么,会让这些自嘲“失意者”的普通人,突然成了同龄人最有效的安慰剂。
“摆烂姐妹”的走红并非个案。
如今这一批冒出的有爆款作品的“松弛普通人”,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太多让我们代入感很强的侧面。
今年B站百大UP主@侯翠翠,连离那些抱团取暖的“985名校废物”都很遥远。
她学历普通,也从来没去过一线大城市,自然就不会有留在那里的纠结。
侯翠翠一毕业就回到了家乡的小渔村,毕业5年后月薪5000,活成了传说中“一眼能望到头”的样子。
@王芳芳的快乐生活 考研失败、调剂无望,她对镜头笑着讲述自己“考研386分,排名86名”,正准备去面试家乡县城一份月薪1300的工作。
这个薪水,对于一个苦读16年的本科毕业生来说,着实是不小的落差。
放以前,这些普通年轻人的事情发到网上,不会激起大家多少讨论欲,没准还会有人冷嘲热讽两句。
但过去这一年,打工人们坐在彻夜亮灯的格子间里,卷生卷死也拿不到多少年终奖。
转头望去,远方没有诗,只有另一栋亮灯如白昼的写字楼。
视频里的那个同龄人,却往难以想象的地方迈了一步。
就像211硕士去火锅店做保洁,@王芳芳的快乐生活 走投无路之际,研究起了给猪配种的岗位。
和摆烂姐妹对谈的,是我们编辑部公认的卷王之王同事。她说聊完两小时,依然很难接受这样的生活变成自己的。
她知道自己胆小、没有安全感,只能过循规蹈矩的生活。
但,摆烂姐妹也会让她忍不住小小放飞一会儿想象力,脱离日常的轨道:
如果在无数个作出选择的时刻,我能勇敢一点、叛逆一点,是不是那个更开阔、更自由,不用面对电脑里堆积如山烂摊子的人,也可以是我。
我们太需要这“情绪垃圾桶”
摆烂姐妹的视频评论区,和之前每一位失意博主一样,几乎变成了所谓的“失败者”经历分享大会。
有一位985本科毕业生,眼看着身边的朋友们纷纷读研、读博,既对自己的能力怀有信心,又不甘心自己的求学之路到此为止,于是决心脱产考研。
结果三战考研失败,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回到毕业时的起点都做不到”。
一生都小心谨慎,顺社会时钟生活的东亚年轻人,总是需要一个限时安全屋——
我知道你一路走来都在担惊受怕,但没关系,暂时把自己的人生搞砸,真的没关系。
毕竟搞砸可能才是大多数人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2022年,考研上岸率24.2%,超过300万人落榜。太多从小到大顺风顺水的年轻人们,仿佛一夜之间晕晕乎乎从“好学生模板”里,跌入现实。
他们中甚至有人还背着“家里第一个大学生”的光环,好像昨天刚刚作为村里走出来的第一个高材生,收到过村里大爷大妈羡慕的目光。
明明过去二十几年的人生,也称得上安分守己,但身份就是突然从“别人家的孩子”,变成了“那谁谁家的,现在还没找到工作呢”。
生活的磋磨得一点点捱过去,更多人最先遇到的,其实是情绪问题。
被打回原型的郁闷、对未知前路的畏惧,再加上不知道哪个选择做错了,就一脚踩空的迷茫……
这些交错的情绪很难和家人开口,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家庭普遍而言更含蓄的沟通方式。
我们从小听到大的,是“报喜不报忧”,就连家庭氛围格外开明的摆烂姐妹,她们失业时也倾向于不告诉爸妈自己的困境。
“一些对我们而言没什么的小事,放到爸妈身上,可能就是很严重的大事。”
她们不以自己的选择为耻,但仍然会惧怕“父母是从别人的流言蜚语那里,听到我的近况”。
另一方面,从小习惯回应爸妈期待的好学生们,更难以一个“失败者”的姿态,向长辈诉说自己的无助。
今年爆火的《青春变形记》,讲述了亚裔家庭亲子沟通的困境,豆瓣高赞评论写着:
“只有东亚人能共情,因为我们都需要为自己辜负了母亲的期待而道歉。”
自身的诸多困境,再加上对父母的亏欠感,让骤然从象牙塔跌落的年轻人,无法向父母寻求帮助。
这个时候,这群同龄人、以同为“失意者”的身份,给年轻人的生活提供了第二种可能性。
你可以失败,更重要的是,你不需要垂头丧气地面对世俗意义上的失败——
干一行黄一行的小镇青年,第n次被公司裁员,不用立刻发愁自己下一份工作到底在哪个犄角旮旯,先硬气起来,把n+1的裁员补偿拿到手再说。
毕竟“谁还没干黄过几个公司啊”。
工作卷不出成果,还要时不时被老板克扣绩效的卑微社畜,与其自我pua,不如精神离职,摸一种更优雅的鱼。
回老家小县城打工的小年轻,工资少了,但压力也小了,生活慢下来之后,同样有微小但确定的快乐。
人生骤然坠入谷底,无法回应社会期待,又无力改变困局的失意者们,终于等来了一句“没关系”。
没关系,如果当个“优秀的普通人”,已经让你筋疲力尽了,那放过自己,做个“失败的普通人”也没什么。
摆烂——面对生活的缓兵之计
说了这么多丧气的话,但其实靠摆烂博主续命的年轻人们,也没有那么一蹶不振。
回看上述所有摆烂博主的评论区,会发现那些真情实感分享自己失败故事的小作文结尾,往往还会带上一句:
“2023继续加油”。
好像观众们一边被博主们的松弛感治愈,一边又默契地把这份治愈,视作面对生活的缓兵之计——
你们治好了我的崩溃,也让我能积攒起再次努力的勇气。
没有谁会真的看完视频后,就能自此放下一切世俗的欲望,立地变身松弛之王。
和现实更贴近的情况是:年轻人嘴上喊着“做个废物”,看完视频,还是要去工作群里,及时回复领导消息。
毕竟就连那些博主自己,也有人开始认真为甲方服务,勤勤恳恳更新,把摆烂视作新的事业。
观众们哭过、感动过之后,还是会清楚地意识到,不顾一切地躺平,看似简单,但背后的隐藏成本极高。
视频里的那个同龄人,也许是有一对极开明、包容的父母给了ta作出选择的底气;也许她能频频作出百万播放的视频,已经是未来求职的资本。
绝大部分普通人,总归逃不开外界的诸多压力,更无法抛开现实,去拥抱博主们描绘出的生活。
智联招聘与北大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4.5%的职场人自愿加班,而在自愿加班的人群中,占比最高的是已婚有孩群体。
就算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小年轻,也很难立刻摆脱刻在骨子里的“力争上游”。
其实,在全社会不能停下,又不敢停下的成长氛围里,困扰大家的并不是“要不要躺平”的选择。
而是我明知道,我不得不扛住这**的人生,但被太多失意包裹着的此时此刻,我无论如何也提不起精神,面对明天的太阳。
所以我点开一条讲述失意者人生的视频,看里面的人每个月赚不到3000块的工资,却依然笑得活像中了两百万彩票。
这支视频不能让我明天把辞职信甩到老板脸上,也不能支撑着我,就此从北上广逃回老家的十八线城市。
但足以让我擦干脸上的泪水,怀揣着一点“就算干不下去了,也算有条退路”的希望,度过一个不那么焦虑的夜晚。
至于明天起床,要和生活硬刚,还是接受自己的平凡,也都随你。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Vista看天下 (ID:vistaweek),作者:穆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