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锐见Neweekly (ID:app-neweekly),作者:半宿书,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暌违三年,春节的烟火气终于回归。当久违的亲人端坐于旁,当街道上重新聚满人气,关于年味的记忆和体验一点点回来了。
办年货、备年饭、包红包,带着礼品走亲访友,父母开始忙碌着团圆饭,虽然累点,却是一年中最开心的时候。与此同时,95后们也承担起了部分“职责”,采买年货就是其中之一。
手握“年货采买大权”的95后们显然与父辈的审美不同,他们循着儿时的记忆,追逐时下的热点,将年货这一传统节目玩出了新花样。
赶着潮流办年货
春联,大概是最能体现年味和品位的年货。
小时候的春联大多分两种,一种是集市上常见的印刷版春联,一种是镇上老人现写现卖的金字对联,挥毫泼墨,龙飞凤舞。
有一些春联,一看就是95后买的,在一众祝福语中脱颖而出——
第一种是直言直语型,新年愿望一览无余,非常直白。
第二种是谐音象形型,没点知识储备和脑洞都很难看出来。
还有欢脱欢乐型的,如下图,“哈哈哈哈哈哈哈”。
甚至还有猫猫专属型。
过年要讨喜庆吉利的意头,怎么能没有新衣服?
新年战衣,堪称雨露均沾,一碗水端平。
家里过年打麻将吧?穿上这双袜子,财神爷都得站在你身后。
回家过年的李可,就是一名标准的95后。花里胡哨的对联挂上了,红红绿绿的衣服买回来了,还有新款的礼盒,流行的网红零食等,新年新款新气象,她赶在了年味潮流最前线。
“我自己就是做自媒体的,追热点几乎就是本能了哈哈哈,很喜欢新鲜的事物,而且这些都很可爱、很有趣,喜欢就买了。”
对于李可来说,接触新的东西就像给自己注入鲜活的生命力,“赶潮流或者说造就潮流是让人很着迷的,有种自身很独特的感觉,就像‘我是这条街最靓的仔’”。
除了追逐热点的兴趣,还有源自童年的一点执念。
以前妈妈总是买不到最潮流的年货装饰,总是下一年才后知后觉,然后再买,但到那个时候,那些花样已经过时了,永远慢一拍。
李可表示,“就像小时候喜欢的美羊羊、喜羊羊,连窗帘都买了同款,结果没两年就过时了,看到的时候觉得好羞耻”。
而最重要的是,经济自由给了李可追逐潮流最大的底气。“自己工作赚钱之后,花钱的底气足了,发现想买的都能买了,虽然也没有大富大贵,但是吃穿用品都能负担了,爱吃的车厘子、奶油草莓,通通都安排上!”
过年前,李可就给家里寄了一些年货礼盒和一箱车厘子,在各大平台下单的年货也陆续在路上。“读书多年,打工赚钱,图的不就是追逐自己喜欢的事物吗?”
循着记忆买年货
今年,是疫情三年来方欣第一次回家过年,也是她踏入社会工作后,第一次包揽了办年货的任务。其实,方欣对于年货最深的记忆,大概就是零嘴跟烟花。
她还记得小时候办年货,是跟在父母背后去镇上的集市,红彤彤、金灿灿的春联挂满半个摊位,还有卖瓜子、花生等零嘴的,一袋瓜子能有半人高,不同品种摆了好几排。各种摊位排布紧密,只有小小的一条过道,耳旁最大的声音是吆喝叫卖声,还有人来人往时衣服的摩擦声。
现在进超市买年货了,也还是人山人海的模样。超市过道宽敞,但遇上几个人都推着购物车,方欣也只好收腹加侧身挤过去了。
如果问小时候的集市跟现在的超市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大概是在买原始材料还是半成品上。传统集市上买的瓜子、花生,大部分是要拿回家炒制或焖煮,自己把握火候,自己斟酌调味,加以晾晒,再摆出来迎客。
上门拜年的时候,每家每户瓜子的味道、脆度都不一样,也是各家的特色年味。“还有糖冬瓜、纸包装的话梅糖、金币巧克力,等等,都是回忆啊。”
超市则相对方便许多,瓜子可以直接挑咸味、甜味,还有蟹黄味、海盐味,甚至还有芥末味。不仅选择多,味道也令人惊喜。
方欣直接挑了不出错的原味和花样繁多的零食大礼包,“原味是考虑家人,大礼包是小时候的愿望,就像开盲盒一样,吃到的每一样都是新的”。
除了把家里的冰箱塞满,方欣还搬来了一大箱烟花爆竹。老家这边多空地,放烟花爆竹不需要顾忌太多,从年廿八开始,每天晚上烟花不断,尤其是除夕和大年初一,鞭炮震天响,一天都不会停。
方欣的童年很能闹腾,小孩子有几根“冲天炮”就很满足,垒起几块砖,把烟花竖着插上,点火之后马上跑,一转身刚好就能看到烟花炸开的瞬间。
还有扔在地上就炸开的“摔炮”,威力更巨大的“蜘蛛”,她小时候试过扔下小溪,炸出很高的水花。“这种事绝对不会再做第二次,溅湿了一整身新衣服,回家还挨骂了。”方可说。
今年,她特地购来了“加特林”,这是一种能持续喷射的大型烟花。年廿九晚上方欣带着家里小辈连开了两个,吸引了一圈小孩子围观。“小时候我也这样蹲在旁边凑热闹,很多人都会来放烟花,最大、最亮的那个会得到所有人的瞩目,能得意到天上去。”方欣说。
方欣还兴致勃勃拍了很多烟花的照片,但没想到这也是个技术活。
记忆中的年味就像家里炒制的瓜子一样不可复制,但新一代人自有新一代的追求与快乐。
与时俱进送年货
冯颖今年买回家的年货是一台新款的扫地机。
家中不大,但冯颖的妈妈有些洁癖,几乎每天都要拖一次地,这么多年下来,木质地板依然锃亮光洁,但冯颖本人却有点苦不堪言。“在学生时代,几乎每次回家都要化身‘地板清洁工’,就算是出门,也要在出门前把地板拖干净,晚上回家才不会被妈妈唠叨。”
所以在工作第一年回家,同事都在犹豫带什么年货的时候,冯颖就果断下单了扫地机。
“能用工具解放双手为什么不用?”冯颖说,“但是刚带回家的时候妈妈确实不太想用,觉得机器(拖地)不够干净,也怕刮花地板。”
“而且,老一辈莫名其妙的想法就是,我还干的动,为什么要用机器,费钱又费电。”冯颖真的是哭笑不得,她买这些的本意是减轻家务负担,结果父母觉得是剥夺了他们劳动的权利。
“我没有急着跟她争辩,因为过年实在是个绝好的展示平台。”连着几天晚上,送走了前来拜年的客人,冯颖踩过掉落一地瓜子壳的客厅,径直打开了扫地机。微小的嗡嗡声响起,扫地机尽职尽责地开始清理一地狼藉。
“半个小时就打扫完了,觉得不够干净可以多来几遍,这个时间省下来,父母还可以出门散散步。”
“还有洗碗机,烘干机,前两年也都买了。过年那些繁杂的家务活,一下子减轻了不少。”
干活少了,人就松快起来了。
不用干活的时候冯颖就爱在沙发上躺着,后来发现妈妈也跟着在沙发上坐着,通常一大一小闲聊一会儿,等父亲散步回来再坐一会儿,然后就各自洗漱入睡。
“这种感觉太舒服了。放个小长假,回趟父母家。干活不发愁,幸福你我他。”休息就是最大的快乐。冯颖发自内心地想着,而且成功地把这种快乐传递给了家人。
今年拆开新款扫地机的时候,冯颖正思索要不要再配一个吸尘器。冯颖的妈妈就在旁边,问她“怎么买了个新的?”
冯颖回答说:“新的这个可以自动换水,不用自己换拖布啦。”
“哦,更省事了。”
比起把家务活交给机器的轻松,冯颖更乐意听到家人的这句“更省事了”,这意味着父母逐渐接受对家务活适当地“放手”,学会了放松和休息。
看到父母操劳半辈子后,能安安心心地休息放松,舒舒服服地把日子过下去,就是95后子女办年货的究极快乐。
迎春的歌声环绕耳旁,新年的气息扑面而来,春节对于国人来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节日,它意味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包含了每一代人最朴实的愿望。
但显然每一代人的选择都不一样,采办年货的快乐也着实不同,由此而成的年味也各有各的特色。95后自有95后的选择与追求,他们把年过成了崭新的模样,用新的展现方式,新的思想内核,给新的一年以新的面貌,新的趣味,新的意义。
或许,这才是新年的本质,新年,就是新气象。
岁岁常欢愉,年年皆胜意。
“新年快乐呀。”
(李可、方欣、冯颖皆为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锐见Neweekly (ID:app-neweekly),作者:半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