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陈先生,美国连续向中国经济甩出“三板斧”,联手日荷限制芯片,国会拟推出法案取消中国最惠国贸易待遇,还把微信等民企列入“恶名市场名单”,你怎么看?结果将怎样?

特约评论员 陈冰:全世界都期待中美关系走向缓和,以拉动新冠疫情后飘摇不定的世界经济。但是美国偏偏要逆行,加大对华经贸制约和科技限制,你刚说的这“三板斧”,不仅破坏中美关系,也是对世界贸易规则的践踏,是在人为“脱钩断链”,阻碍世界经济的疫后复苏。这“三板斧”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需要仔细分析。

首先是美国联手日荷两国,在芯片和芯片技术出口上加大对华限制,短期内对中国先进制造业肯定有影响,会进而阻碍进出口贸易,使得世界经济复苏受到牵连,可能会拖累疫后全球经济的复苏。但从中长期看,中国必然会突破先进芯片研发瓶颈,与美国站在一起执行芯片禁令的日荷,恐怕要丢掉中国市场,追悔莫及。

其次是美国参众两院计划推出中国贸易关系法案,要求废除中国的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这个把戏美国国会过去就玩过,但玩不转,美国总统和美国企业深知对美国的伤害有多大,所以今年共和党再玩这把戏,估计就是耍耍政治威风,给拜登政府施施压,拜登总统不太可能签署法案。

最后是美国贸易代表抛出的所谓“恶名市场名单”,把中国的微信、淘宝、全球速卖通、义乌国际商贸城、深圳华强北电子产品等7个实体市场列入黑名单。

对这个黑名单,我们要从两方面看,最根本的一点是,这是美国在抹黑中国民营企业,尤其是网络销售企业,因为这些企业可以突破美国设置的贸易壁垒,给美国消费者带来好处。设置“恶名市场名单”,本身就是美国单方面设置的一种隐性贸易壁垒,限制和阻止了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另一方面,这些网络销售公司也要检讨,是不是真的出售了部分假冒产品,对国内消费者是不是也在出售冒牌货?为了低价销售而出售伪劣商品,会砸了自己的饭碗。

总之美国砍向中国经济的“三板斧”,不利于中美关系,也不利于全球经济的恢复与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刚发布报告,把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提高到5.2%,美国经济增长率下调到1.4%,全球平均增长率为2.9%。这也就不难理解,美国为什么要甩出“三板斧”,而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直新闻:美国采取的另一个行动是,和印度签署关键与新兴技术倡议,要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通信及太空等领域强化双边合作,建立具有韧性的半导体供应链,这是针对中国吗?美印能组建起“高科技抗中同盟”吗?

特约评论员 陈冰:最近全球都在讨论一个热门话题,在中国出现人口负增长后,印度会不会成为新的世界工厂,取代中国在制造业上的地位。加上美国扩大对华经贸和科技制约,外资企业会不会撤资,向美国回流,或者到东南亚、南亚等劳动力廉价的地方去。随着讨论走向深入,人们尤其是务实的企业界人士认为,这种想法存在但恐怕难以成现实,因为中国的产业链供应链不仅完备,而且中国能够提供劳动力流动和就业的基础设施,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不具备这样的优势。就说印度,劳动力资源的确丰富,也够廉价,但能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吗?非常难。

英国《金融时报》以苹果公司为例,讲了苹果为什么不会搬到印度。

一是中国的制造业供应链产业链,不是一天建立的,其完整性超越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美国。用苹果公司总裁库克的话说,要是苹果召开一个供货商会议,在美国来的人可能坐不满一个会议室,在中国深圳,可能全城人都来了,几十个会议室都装不下。

二是中国有熟练的技术工人,富士康一个企业在中国大陆培训出的技术工人,就比台湾全岛的人数还多,其他国家都没这么多产业工人大军。

三是中国的基础设施为人员流动提供了便利,高铁可以把人们快速运往某个新企业,中国政府提供的宿舍可以让工人马上住下来,深圳还在厂区建立了配套的学校,可以解决工人的后顾之忧,让孩子们有学上。印度和东南亚国家,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劳动力廉价是一个因素,还要看有没有提供让劳动力安家落户的条件。

文章的结论是,苹果公司出于美国地缘政治压力,可能向印度转移一些业务,但也是包装等次要业务,其核心产业一定会留在中国。要是搬走,就像让纽约市瞬间变成小村庄,是不可能的。

我们反过来看美国和印度的高新技术合作,美国确有让印度替代中国的强烈愿望,但印度不具备完整的供应链和发挥廉价劳力的条件;印度在一些技术领域确实有优势,比如在计算机和客户服务上比中国还强,但从各个产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上讲,从高端人才储备上,都不如中国。所以美国拉拢印度,在高科技领域彻底围堵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梦幻。

作者丨陈冰,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