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电影海报

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在春节期间上映,这部改编自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同名小说的电影受到中国观众追捧,更被官方誉为科幻电影的里程碑之作。不过,美国《纽约时报》对这部影片却给了两星的差评。许多评论人士直言,这是一部以科幻包裹的中国宣传大片。

国产科幻大片

“全场向我看齐,中国科幻牛!中国人、中国人自己的科幻电影牛啊!万岁!”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搜索《流浪地球2》,最被广为转发的视频之一是这位中国小哥在疑似《流浪地球2》播放后的影厅内激动地为国产科幻片叫好。


《流浪地球2》是继2019年《流浪地球》后,导演郭帆再次推出的中国国产科幻电影,改编自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根据官方叙述,《流浪地球2》讲述了地球面临太阳危机降临,各国陷入一片恐慌后,中国政府及科研代表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延续人类文明为己任,肩负起守护地球家园重任的故事。

片商企图延续“球1”在中国的热潮,将《流浪地球2》的预算加码高过第一集的3倍,达11亿元人民币。中国国内观众也对该片反应热烈,豆瓣上的评价达到7.9。该片自1月22日上映到1月31日,在中国国内的票房收入已突破28.1亿人民币,北美的票房也表现不俗,上映三天就进入排行榜的第10位。

好评与差评两极  

“影院确实很震撼,网上的好评我觉得评得很对,尤其开头那个太空电梯,真的帅!整体布局投资,我觉得都花在值得的地方,布景搭得真的是帅!”在上海的影视产业工作者刘先生在手机上看了一遍后,再买票进影院二刷,他对中国科幻片制作出好莱坞水平的视觉效果感到自豪。但谈到电影情节的故事线,他语带保留地说,“原着党的表示,能拍成这样已经是不容易。"

事实上,中共官方毫不避讳地对《流浪地球2》的主旋律表达肯定。中国电影集团党委书记傅若清在与央视的访谈中说,“中国的科学家最后展现出来我们有这种能力和可能带着地球去流浪,实际上这也是一个出于对全人类的命运共同体的一个思考。”



《流浪地球2》电影海报(百度百科)

《流浪地球2》的故事设定为“球1”的后传,三条故事线分别是想保存女儿记忆而心系数字生命工程的科学家图恒宇(刘德华饰),想为家人争取地下城活命门票的中国航天飞行员刘培强(吴京饰),以及地球联合政府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周喆直(李雪健饰)。

《纽约时报》对该片给出了严厉的批评,指责《流浪地球2》是近三个小时错综复杂的故事线、漏洞百出的主题和混乱的、显然得到了国家认可的政治潜台词,且“除了特效华丽的灾难场面,剧情经不起推敲。"

“多年来,中国国内产业确实从好莱坞学到了很多一流的做法,他们制作的电影在技术层面上非常令人印象深刻,而且,这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事情。"好莱坞前制片人、《投喂中国龙》一书的作者克里斯·芬顿(Chris Fenton)告诉本台,中国电影虽然在技术与投资上超速发展,但在剧情内核上却难以与国际观众接轨的原因在于创作的核心价值。

“在西方,制度为人民服务;但在中国,人民为制度工作。直到最近,集体主义和集体心态一直是主流哲学。真正的个人主义、创意表达自由的想法一直受到很大限制,这使得讲故事的过程受到严格审查和监管,这对于能在国际舞台上转化原创想法时,都是巨大的绊脚石。"

科幻外衣下的宣传工程?


“我把《流浪地球》看作是一部共产党的宣传工程,利用刘慈欣这样的作家,把民族主义、独裁主义的吹捧包装到科幻底下。”旅居德国的中国作家廖亦武告诉本台,他跟许多吐槽《流浪地球2》是宣传片的网友一样,对于电影中的一些台词、细节以及灌输的意识形态感到不安。

网友纷纷点名影片中令人出戏的宣传符号,比如李雪健饰演的角色与周恩来的衣著、讲话方式相似,以及世界末日之际,中国代表仍挂著中国共产党的胸针;冲在前线维护秩序的志愿者,身上红色的马甲印着“CCP”。

推特帐号“李老师”在观看后直言,“这是一部包裹在所谓世界团结、生命共同体下的民族主义商业大片。”

一位网友评价,“李雪健最后的决断细思极恐,即使后果是全地球毁灭也要照原定计划,因为坚信97%能变成100%。以意志决定一切的危机解决方式在好莱坞大片也常见,但往往是关于人类共通的普世价值:对家人的爱、对自由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但这里的意志是: ‘我们’的人一定能做到,而‘我们’是中国人、只有中国人。"

另一位网友在电影评论中写道,全片充满对“直男癌的英雄主义意淫,为数不多的女性角色都沦为工具人。外国人也都跟傻子一样,除了碍事就是蠢。"



“目前而言,他们的电影似乎能取悦他们自己的国内观众。” 克里斯·芬顿(Chris Fenton)说,“我不会为此责怪他们,因为他们自己的国内观众就可以将电影推向近 10 亿美元(票房)。”

微博大V“平原公子赵胜”写到,《流浪地球2》不讲“自由”、“人权”、“听你内心的声音”,而是强调“互助”、“责任”、“团结”。

“长期被美式普世价值洗脑的人肯定不会喜欢。”他写道,“《流浪地球2》目前天下无敌。”

这则评论已得到超过六千次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