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李萌,编辑:李小葵,头图来自:unsplash


含有益生菌的饮料大家肯定都喝过,X全、X乐多、X益添等等。在包装上,也会强调含有100亿乳酸菌之类的字样。


 “100亿乳酸菌”!这听上去就像一支浩荡的援军,立刻就会帮我们建立起强大的健康长城。


不错,益生菌饮料声称的功效,有部分是有依据的。


以乳杆菌(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和链球菌(Streptococcus)为代表的益生菌,在进入肠道之后,可以显著改善已有的便秘[1]、腹泻[2]症状;长期摄入益生菌,还可以缓解肠易激综合征[3]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那“100亿乳酸菌”到你肠道的时候,还能有足够的幸存菌——因为从生产出来到最后喝,益生菌一路都在折兵损将,到达肠道的时候,还有几亿或者几百都难说。


储存运输:热死冷死


益生菌也是细菌,同样对温度非常非常敏感,在4到8℃才能活得最好


可大多数饮料,都没法从工厂开个水龙头,让消费者直接喝新鲜的,而是要经过包装、运输、储存、售卖的环节,才能到消费者嘴里。


这就意味着,冷藏车、冷藏仓库、冷藏柜等等设施组成的冷链,对益生菌饮料来说非常重要;你把益生菌饮料买回家后,放在冰箱里,也非常重要。


如果上述某个步骤出了差错,导致饮料里的益生菌失活,那这瓶益生菌饮料,大概就会变成一瓶糖水。


那如果把益生菌饮料冻成冰块,会不会省事一点呢?


并不会,因为益生菌会被冻死。结冰的过程中,含水量很高的细胞质体积变大,会把益生菌的细胞膜给撑破,益生菌因此就死掉了。这样一来,你得到的也不是益生菌冰棍,而是一根糖水冰棍。


喝进肚子:各种死


历经储存和运输,幸存的益生菌被你喝下,严峻的考验再度开始。


第一道关口就是口腔。


人类唾液中含有少量的溶菌酶,能杀死部分细菌,管你是不是益生菌。


所以要喝就赶紧喝,别抿一口还细细咂摸味道。


细细咀嚼,是身体为食物杀菌消毒的第一步丨giphy<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细细咀嚼,是身体为食物杀菌消毒的第一步丨giphy


第二道关口是胃。


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pH值甚至可低至1以下,属于不折不扣的强酸。在通常情况下,胃酸能杀死食物中的大部分细菌,但是……它也并不会区分致病菌和益生菌。


图丨giphy<br label=图片备注 class=text-img-note>
图丨giphy


即使到了终点肠道,益生菌也难逃追缴:一方面的威胁来自胆汁,它能溶解细菌的细胞膜;另一方面则是肠道原住细菌的“排外”。


死伤过大,数量来凑


就算一路冷链到嘴边,益生菌最终还是会死伤许多,那益生菌饮料是骗钱的吗?


倒也不是。


大力出奇迹,菌海战术在这里也是管用的。虽然益生菌在一路囧途上损失惨重,但只要基数够大,哪怕只剩下1%能够活着抵达肠道,数量也颇为可观了。


所以,标着“100毫升含1亿活菌”的饮料(这是符合国家最低标准的乳酸菌饮品,活菌单位是CFU,即“菌落形成单位”),出厂时一瓶几亿活菌,就算剩下1%也是百万级别——这对大部分人的肠道健康来说,也是有一定好处的。


更何况大多数益生菌饮料的活菌水平远比“每100毫升1亿”要高。


不过,健康人群的肠道中,本来就有数量比较稳定的益生菌了。


偶尔喝一瓶益生菌饮料补充一点,有好处,但不明显,也不持久(还要注意全程冷链,免得这一点健康上的好处都没有了)


长期喝的话,一是钱包受不了,二是身体受不了——为了掩盖发酵带来的强烈酸味,益生菌饮料中都会添加大量的糖,有的饮料比同容积的可乐含糖量还高。


保障基本的肠道菌群平衡、健康,靠均衡饮食同样可以做到。


真正需要补充益生菌的,是肠道菌群出现障碍的人,他们所需要的益生菌那就是药物制剂了,得去医院开、去药店买,光靠喝益生菌饮料是完全没法治病的。


参考文献

[1]Waller PA, Gopal PK, Leyer GJ, et al. Dose-response effect of Bifidobacterium lactis HN019 on whole gut transit time and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adults. Scand J Gastroenterol. 2011;46(9):1057-1064.

[2]McFarland L V. Probiotics for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 difficile Infections: 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 Antibiotics (Basel). 2015;4(2):160-178.

[3]Whorwell PJ, Altringer L, Morel J, et al. Efficacy of an encapsulated probiotic Bifidobacterium infantis 35624 in women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m J Gastroenterol. 2006;101(7):1581-1590.

[4]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sation. World Gastroenterology Organisation Global Guidelines: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

[5]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 中国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0版)[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20,32(8):953-965.

[6]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 益生菌"量效关系"的科学综述[J]. 中国食品学报,2022,22(7):443-454.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果壳 (ID:Guokr42),作者:李萌,编辑:李小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