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跟孩子道歉,取得他的原谅!”
“我为什么要取得他的原谅?”
“因为你给他说哭了。”
近日,哈尔滨一女子因质疑6岁男童上女厕所,被男童家长持续辱骂近30分钟一事,引发网络热议。
女子表示这里是女卫生间,男孩不能进。孩子妈妈却说自己孩子年龄很小,才6岁,并反问道“谁说这么点孩子不可以进女卫生间了?”
随后疑似有工作人员上前拉架,但男童妈妈并没有冷静下来,还是很愤怒地说:“必须道歉,你伤害到我孩子了,你伤害到他的心灵了,你知道吗?”
被骂女子随后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事情经过,她表示,自己从头到尾并没有凶男孩,只是质疑六岁男童上女厕所且未关门的问题。除了男孩母亲,男孩父亲和另一位同行女子也一直在辱骂她,辱骂时间持续近30分钟。
对于此事,哈尔滨地铁客服回应称,目前还没有收到反馈,不清楚事情经过,会反映给有关部门。据九派新闻,记者从哈尔滨公安局公交分局处获悉,警方目前正在调查此事。
今天(1月31日)
话题
#女子不让6岁男童上女厕所遭痛骂#
冲上热搜
随即引起网友热议
“孩子是被妈妈吓哭的”
“幼儿园都会分性别”
“女儿2岁半自己上厕所”
“6岁了有性别意识”
“男童进女厕”争议何时能解?
心理学研究指出,3岁以前的儿童性别意识较弱,儿童逐渐意识到“男女不一样”,普遍是在3到5岁期间。随着成长,孩子们会逐渐发现男女在着装、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的不一样。香港《公厕(行为及举止)规例》就明确规定:五岁以上的儿童不得进入异性厕所,五岁以下儿童必须在有合适人员陪同的情况下,才能进异性厕所。在国外的公共场所,一般也都有禁止超过六岁的儿童进入异性更衣室、洗手间等公共区域的规定。
这些争议释放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那就是第三卫生间亟需尽快在公共场所普及,才是避免尴尬、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第三卫生间指的是不分性别的卫生间,用于协助老、幼及行动不便者使用的厕所间。不过目前,第三卫生间主要分布在国内大中城市。2016年,官方曾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建设的通知》,要求所有5A级旅游景区必须具备第三卫生间。
近年来,第三卫生间正逐步在国内普及,但数量及建设配比还依然不算很高。比如上海在2018年第三卫生间的配置比例也仅为14%。此外,还有一部分人并不知晓这个概念,即便是在公共场合见到也不知该如何使用。
2022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冯远指出,虽然城市内的第三卫生间数量在增加,但其实际的应用还存在问题。
据冯远观察,现存的第三卫生间“有的标志不清,有的堆满了杂物,有的为了简便管理,而直接一关了事”。在她看来,第三卫生间要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从转变观念,完善细节和普及使用知识三个方面进行改进,这样,“第三卫生间的概念才会更加深入人心”。
当事人微博截图
对此,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华大新父母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晓边表示,家长须对小孩进行正确的性教育,规范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
被骂女子希望男孩家长道歉
1月30日晚上,疑似女当事人的北京网友发微博和抖音讲述了事情经过。“我先进地铁站厕所,拉开一个没关的门,发现有个男孩儿站在那个坑上,我就被吓到了。我第一反应就说了两句‘这里是女厕所’‘你是男孩儿你不能上女厕所’,对小朋友从头到尾没有说过侮辱性的词。然后我就去隔壁坑上厕所了,到这里这个小孩儿都没有哭……他妈妈把我堵在厕所的坑里,甚至一开始连门都不让我出,让我道歉……”
当事人微博截图
在另外一篇博文中,该女子提出3个疑问。一问,为什么6岁的男童在父亲也在地铁站的情况下,由母亲带入女厕上厕所?二问,即便可以带进女厕所,那是不是需要母亲履行监护人的职责,在坑位门口陪同,以告知进来的人此坑位有男孩(孩子没有锁门)?三问,孩子妈妈对提出质疑的人进行长达近半个小时辱骂,难道成年人就必须心甘情愿被骂?
在网上流传的视频中,一名女性在要求人道歉,身旁站有一个小男孩,说他6岁,旁边还有其他人。
1月31日中午,这位发布微博和抖音讲述事情经过的网友高女士(化姓)告诉极目新闻记者,她就是进女厕所遇见男孩的当事人。前几天她到哈尔滨旅游,1月26日下午3时许,她当时进入哈尔滨地铁2号线尚志大街站,准备乘地铁去赶乘当日下午4时20分的高铁回北京。
当事人微博截图
“我当时进厕所后,看到一个坑位的门没锁,以为里面没人,结果拉开门突然看见一个小男孩站在坑位上,第一时间感觉害怕,其次感觉很尴尬。”高女士回忆,她当时跟那个小男孩说这里是女厕所男孩子不可以进来,后来孩子的妈妈从其它坑位过来说儿子被她骂了,并叫来其它家人要求她道歉。
“我没有骂过那个小男孩。”高女士表示,后来地铁站的工作人员过来将男孩家长拉开,她才上地铁赶到火车站,差点儿没赶上车,当时时间紧张她没有报警,回到北京几天了还在抑郁和难受,希望男孩家长能给她道歉。高女士称,家长带孩子外出照顾孩子的心情和难处她能理解,但家长也要体谅他人的感受,6岁男孩子应该去上男厕所,不应该进入女厕所。
(当事人提供)
极目新闻记者找到了疑似男孩母亲的抖音号,但已是隐私设置,无法留言。
1月31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拨打了哈尔滨市地铁服务热线,接线员称不知道此事,已将记者的问题记录,转交有关部门人回复。截至发稿时,极目新闻记者尚未收到回复。
哈尔滨公安机关工作人员也予以确认,其表示,正在了解此事。
专家:家长须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对于此事,网友也是议论纷纷。有网友称,由于不在现场,不了解具体的事情经过,单纯看疑似当事人的网友发布的事情经过来看,孩子妈妈带6岁男孩上女厕所确实会引起其它如厕女性的尴尬和不适,家长还是应该正确引导男孩子自己去男厕所大小便。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华大新父母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晓边在评论此事时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这件事情反映了家庭教育中的问题,涉及到孩子的性教育与健康成长。
郑晓边教授表示,相较于成年人,幼儿的确对规则、边界以及他人的感受认识较模糊,缺乏自主判断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应该抹去他们的性别认知和界限感。男孩子已经6岁,已经应该有一些性别的意识、规范和行为的要求,孩子在3岁进入幼儿园之前甚至3岁之前,家长都要培养和引导孩子的性别角色意识,须对小孩进行正确的性教育。
“有些家长特别是母亲对孩子比较溺爱,总以为孩子还小,上女厕所都带着,其实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郑晓边教授表示,从进入幼儿园开始,里面有男同学也有女同学,包括家长、老师都需要规范孩子的社会行为,比如男孩上男厕所,女孩上女厕所,男孩子站着小便,女孩子蹲着小便,积极培养孩子的性别角色认同。
郑晓边教授称,孩子一般是妈妈带,妈妈带好几岁的男孩子进女厕所看起来是小事,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孩子,让孩子产生错误的性别意识,让男孩子误以为进入女厕所仿佛是对的,对于孩子性别意识的健康成长不利,也忽视了厕所里其他女性的感受。
同时,郑晓边教授呼吁家长依法育儿,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应积极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孩子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加强培育、引导和影响,从小规范孩子的性别角色行为,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工人日报:“男童进女卫生间”起争执,真不是一件小事
(图源 新华社)
这样的新闻不是第一次出现。2022年10月,山东烟台,一位母亲将上幼儿园的儿子带入公共女浴室,遭到其他顾客投诉;同年7月,湖北武汉,有市民通过城市留言板反映在游泳馆女更衣室看到六七岁的男童,希望馆内加强管理。
可以说,近年来每隔一段时间,类似的事情就会引起线下线上的争论。
从网友对此次哈尔滨地铁站女卫生间事件的态度来看,大多数人选择站在了发声女子一边。在网友看来,6岁的男童已经有了较为清晰的性别意识,且孩子已经具有了独立上厕所的行为能力,作为母亲的监护人只需在门外等待即可。
孩童进异性卫生间、更衣室等场所之所以引发争议,最根本的是这关乎性别意识和个人隐私问题。按照自然规律,大部分儿童到了3岁后,就会开始意识到“男女有别”,对与自己因性别不同而在身体结构上有差异的异性产生好奇心。
此时如果孩子进入异性私密场所,的确可能让部分在场的异性感到被冒犯或不舒服。在龚先生看来,这并非“矫情”或“小题大做”,反而倒可以看作是当代人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增强的表现。
(图源 新华社)
其实被冒犯的又何止是大人?近年来,加强儿童性教育已逐步成为大众的共识。而这种教育不仅是要让孩子从小学会保护自己,也包括让孩子树立健康的两性观念。在大部分类似事件中,孩子都是在监护人的带领下被动进入异性卫生间或更衣室。对于已经有性别和自我意识的儿童来说,这样的经历多发生几次,一来可能不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性别意识,二来这本身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不尊重。
要知道,“他还小,什么都不懂”很多时候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
在哈尔滨地铁站卫生间内这起冲突的讨论中,同样有网友表达了疑惑和担心。有人说“6岁不能进,那几岁可以进?”也有人担忧以后所有带小孩子进异性卫生间的行为都会被反对,“有的时候是真没办法”。
的确,当孩子尚不能独立去卫生间、同性监护人又不在场时,如何让孩子在公共场所使用卫生间,是很多家长可能碰到的尴尬事。从某种角度看,这也是反映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窗口。
首先,这是对父母素养的检验。要知道,除非襁褓中的婴儿,带小孩子进入异性私密场合,实质上对他人是一种打扰。试想,如果家长能够自觉带孩子使用第三卫生间,或者在条件不满足时提前向场所内成员表达歉意,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够理解。
从网友分享的经历来看,有的妈妈在游泳馆带三四岁的男童进女更衣室时全程给孩子戴上眼罩,并详细解释这样做的原因;有的父亲会在女卫生间外拜托一位姐姐或阿姨帮助自己3岁的女儿上厕所。这些点子说不上多绝妙,却难能可贵,因为它们反映的是家长的用心和对旁人的尊重。
其次,这也是对社会发展细节的检验。目前,很少有地区和场所针对儿童进入异性卫生间、更衣室等区域做出年龄限制;至于被视为解决问题的终极方案的第三卫生间,分布尚不广泛,有的甚至沦为摆设。
(图源 新华社)
其实,相同的问题在其他国家也存在,一些解决方案也值得我们借鉴。比如在日本,有的公共卫生间进门处,会有几个小型隔间供带孩子的家长使用,再往里走才是普通的卫生间。在一些国家,则会对监护人陪同儿童如厕制定指南,以此约束行为、减少摩擦。
关于“异性卫生间孩子能不能进、几岁前能进”的问题,争论一直不少。在得出一个大家普遍能接受的方案之前,至少,我们现在可以倡导更多的父母要懂得尊重孩子、尊重他人,日常生活中注意给孩子提供健康的性别意识教育;相关公共场所的管理者也应拿出更多人性化的举措,让类似“尴尬之事”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