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县城还在纠结《满江红》电影票自由的时候,中国第一个生娃自由的省份出现了!非婚生育不再受限!

今天的一个重磅新闻是,《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将于2月15日起施行,取消了对登记对象是否结婚的限制条件;取消了生育数量的限制……



翻译成人话就是:不结婚也可以,想生就生,任你生几个。

当然,还有更迫切的潜台词:只要你生!

也就是说,女性以后可以专心搞钱就成,生娃不需要结婚!

想要孩子,找个人生下就成(不是郑爽这样的,代孕是非法的)!

也没有礼金、彩礼的烦恼,更不需要担心离婚时财产分走一半!

我看四川的这一小步,真的是中国人口大局的一大步。



有人急了。

《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出来后,遭到了一些骂声。



(评论截图自微博)

有人说,这是变相放开婚外情,利好小三;

他们担心,大龄男青年找对象更难了。

有人担心,这是变相为代孕开了口子;

还有人直斥“这是世风日下”,称四川这个是“私生子法案”……

非婚生育,这四个字长期与“小三”、“出轨”等标签关联,很少被摆到台面上。

实际上,非婚生育情况有很多。比如未到法定婚龄生了个孩子,农村尤其多;

又比如,离婚后发现怀孕了,但又不忍心打掉孩子,生下来了;

当然,更多还是像歌手张碧晨和华晨宇这样的,没结婚,就是有了个孩子……

中国到底有多少非婚生育的孩子呢?

有一组旧数据,我们不妨参考下。

根据国务院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国无户口人员有1300万。国内学者万海远等人2014年的调查显示,非婚生育无户籍人群占被调查无户籍人群的10%。有人据此估算,中国非婚生子女人数超过百万。

这个群体这几年恐怕有增无减,更为壮大。毕竟像张碧晨这样的独立女性越来越多了。我的女邻居就是生了两个孩子,但坚持不结婚。

至于那些说“私生子法案”的,压根就是民法典学习潮的“漏网之鱼”。

因为《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第1071条第一款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和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非婚生子女和父母之间也存在血缘关系,造成非婚生的原因在于父母,不应由子女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也就是说,不管有没有生育登记,非婚生子女,都需要男女双方共同出抚养费,都有权继承生父的财产。

至于非婚生子女“上户难”问题,早在2015年就被命明令禁止。

非婚生子女权益是有保障了,但长期以来,像非婚生育女性权益是没有保障的。

像张碧晨这种情况,是办不了生育登记的。因为,办理生育登记的前提条件是要结婚证。

办理生育登记,就是证明生育的合法性,有这个证明,才能享受医疗保险、生殖保健服务。比如做孕妇产检的报销,休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等。



未婚妈妈、单亲妈妈做产检是要自费的(可能张碧晨不在乎这点钱)。

换句话说,生育登记是保障生育女性的权益的。

正如四川卫健部门回应的,生育登记取消结婚限制,并非鼓励不结婚生孩子,而是为了保证“未婚先孕”人群的权益,让其进行生育登记后就享有一些妇幼保健的服务。



表面上看,四川的政策只是一定程度上保障女性生育权益,但往深了看,这是维护女性的生育自由。

甚至,进一步维护了女性的结婚自由。毕竟结婚很大程度上是解决不结婚不能解决的事,比如生孩子。



这,恰恰是拯救生育率的第一步。



为什么四川是第一个,承认非婚生育合法性?

我想起,攀枝花也是全国打响二、三孩育儿补贴第一枪的城市。攀枝花正好也是四川省的。

今天一起上了微博热搜的,还有#全国各省离婚人数排名。



出乎意料,四川虽有耙耳朵(四川方言:怕老婆)的传统,但四川是中国的“离婚大省”。这十几年来,离婚人数长期是全国第一、第二。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统计数据,2021年全年213.9万对夫妻完成离婚登记。分省份来看,有10个省份离婚登记超过10万对,分别是河南、四川、广东、江苏、山东、安徽和河北。其中,户籍人口第一大省河南以15.2万对位居第一。四川14.7万对位居第二,广东14.5万对位居第三。

甚至有人专门研究四川的离婚现象。有人认为,吃辣椒的四川人,在处理婚姻问题是也是爽快得很。

一位社会学专家分析,地震后不少四川人“想开了”是原因之一。毕竟,生死都不算啥了,婚姻算个P,还是要关注自己是否“巴适得很”。

好吧,这理由,我服。

敢离婚,并不能解释四川在放开生育限制上的胆子大。

根本原因,还是人口负增长带来的一系列危机。

长期以来,四川生育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1年四川出生人口57.1万人。2021年四川人口出生率约为6.82‰,比7.52‰的全国平均水平低了0.7个千分点。

人口出生率较低,青壮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使得四川老龄化程度全国靠前。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四川省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1416.76万人,仅次于山东,位居全国第二;占人口总量的比重,仅次于辽宁和重庆,位居全国第三。

四川省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6.93%,从深度老龄化社会加速迈向超老龄化社会。

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智谷趋势文章《真正的危机来了!县城空荡荡,养老金不够用,开发商大撤退……》就提到,一场真正影响所有中国人未来几十年的变化已经开始了。一场真正影响所有中国人未来几十年的危机已经开始了。

迎接大家的,是更卷的时代,更长的工作年限,和更少的退休金。

就拿退休金来说,眼下,我国采取的是现收现付的养老金制度,简单来说,现在快交完社保的叔叔阿姨们,要靠下一代年轻人交的社保来提取退休金。

大事不妙的是,像四川省一样,中国劳动力越来越少,老年人却越来越多。

看看这几年的人口滑坡的速度吧!——

2016年,净增906万人;

2017年,净增779万人;

2018年,净增530万人;

2019年,净增467万人;

2020年,净增204万人;

2021年,净增48万人;

2022年,净增-85万人。

人口的“崩塌式”下滑,来得比想象中更快。

而养老金系统,早就亮起了红灯。社科院报告显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赤字将会出现在2028年,累计结余将于2027年达到峰值,并于2035年全部耗尽。

当第一批80后、90后还没到60岁,就会发现,“钱已经没有了”。

意味着延迟退休势在必行。终将像韩国、日本一样,到了七十多岁,等待我们的不是游山玩水,而是麦当劳、肯德基的临时工。

所以,四川急需新鲜血液,为未来买单,为现在的四川人养老。



允许非婚生育,真的可以拯救生育率吗?

“去父留子”不是新生事物,西方社会早就替我们实践了。从其他国家的经验看,一定程度上是有用的。



法国是结婚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每100个法国人中只有1个人结婚。同时,法国也是一个非婚生育大国,法国非婚生婴儿比例已经超过了60%。

2019年,法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83,在欧洲国家中名列前茅。

不结婚照样可以有自己的孩子,非婚生育子女与婚内生育子女在社会福利上一视同仁,只要你敢生,政府就帮忙养。或许要不了多久,婚姻制度将会彻底在法国寿终正寝。

非婚生育,在全球都是大势所趋。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女性就开始倡导这种生活方式,并自称为“主动单身母亲”。《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篇新研究显示,四分之一受过高等教育的美国女性在婚姻之外生了第一个孩子。

还有对非婚生育更友好的,比如日本明石市,1岁以下幼儿的尿不湿,不光是免费,还会每月由支援员专门送货上门。

此外,它还为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儿童、无户籍的儿童提供专项的支援,比如给单亲家庭提供儿童抚养补贴、垫付离异父母拖欠的赡养费等。

如今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女性经济独立又会赚钱,只想生孩子,不想结婚,“主动单身母亲”是不少女性的内心真实的声音。

特别是对于家庭条件不错的女孩来说,自己有车有房无贷款,经济上没有压力,父母退休了也很轻松,生个娃自己管自己教,父母帮忙带,实在不行请个保姆。

“无偶式育儿”,还省却了婚姻关系里的鸡毛蒜皮那些事。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一种感觉?

这两年,生育这个项目就像是送外卖快递一样加速发展,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为了鼓励大家积极生育!真是一路绿灯……

比如,富裕的北京,把试管婴儿等16项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为解决“不能生”打响了第一枪。

房子值钱的浙江杭州,给三孩家庭发放购房名额,用小孩打破限购;

“体制内”力量比较大的辽宁沈阳,对生育二孩以上职工家庭,直接给公积金贷款额度加上杠杆,最多可以贷款1.3倍的额度。

房子、教育、医疗这些生育“大山”,可以通过行政手段铲平部分缓解,但根源上的生育意愿是需要呵护的。

更友好的生育环境,让女性少点后顾之忧,才是重拾信心的第一步。

四川,走出了第一步,相信更多的地方会跟上。封面新闻报道,目前在安徽、广东等地的生育登记实施意见或管理办法中,也已不再将“是否已婚”作为进行生育登记的前提条件。

所以,别骂四川了。毕竟,这是关乎14亿中国人的大事。

不结婚就能生娃,能提升生育率吗?

昨天的新闻,说四川发布了和生育有关的新条例。

不但取消了生育数量的限制、简化了生育登记要求,更是取消了结婚的限制。也就是说,现在不结婚也可以进行生育登记了。



四川回应说:

“我们不是鼓励非婚生子,而是保障未婚先孕人群的权益”。



有些人说难道这就放开非婚生子了吗?

其实所谓“非婚生子”早就可以登记户口了,只要提供婴儿的出生证明以及孩子父母的身份证件就可以上户口。只不过那会没有准生证,可能会要交一些罚款,现在可能不需要交了而已。

所以四川的新政策确实独特,但也不能说四川这是走出了多大的一步。

毫无疑问,这也是促进生育的一环,而且可能以后非婚生子会越来越普遍。

毕竟现在欧盟不少国家,非婚生子才是主流。



以法国为例,他们1999年发明出一种叫做PACS的东西,直译过来就是“民事互助条约”,其保障程度界于婚姻和同居之间。

PACS没有婚姻那么多条条框框,非常自由。

比如婚姻的当事人必须是异性,而PACS则可以是同性。

婚姻的当事人有忠诚义务;但PACS的当事人没有这个义务。

在婚姻机制中,夫妻之间有相互救济、相互帮助的义务;在PACS的当事人之间,这个义务很轻。

对婚姻而言,由于存在明确的家庭财产制度,故婚后添置财产的归属一般不会有问题。在PACS的状态下,法律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财产的归属视作当事人之间的约定。

遗产继承。在结婚的情况下,未亡人对亡者的遗产拥有四分之一的继承权,而PACS的当事人就没有这样的法律保护,如果想获得一些遗产,需要事先通过遗嘱纪录下来。

解除契约。离婚需要通过法院,法官可以进行一定的干预,以保证各方的合法权益。而对于PACS而言,无论是双方或单方提出解除,均不存在法官的审查和干预,通常只需履行行政申报手续即可。

这东西本来是为了方便LGBT人士用的,然而因为PACS分开方便,而且不涉及财产分割的问题,也不用去法院打官司离婚,被越来越多的法国人喜爱。

婚姻是一种共同财产制度,通过共同财产把两人绑定在一起。

但在PACS这样的关系中,维系两人关系的不再是物质,而是感情。

开心了就继续和这个人在一起,不开心了就换个人在一起,如果想要长长久久的爱情,就得始终维持两人的亲密关系。也有PACS久了觉得合适的,再步入婚姻殿堂的。

不止是法国和欧盟,放眼世界,非婚生子也占相当大的比例:



很多地方都是:

同居可以。

生孩子也没问题。

但要想结婚,那休想,除非签好婚前协议。

当然,这也造成了这些国家大量的单亲妈妈。不过孩子父亲还是需要支付抚养费的。

不知道有朝一日,我们会不会看到婚姻制度的消亡。

反正之前有张传得很广的一张图,结婚受理处寥寥无几,离婚受理处人山人海。



还有:



当然,仅凭这点,还远远不足以挽救中国的生育率。

需要解决的还有:

1,生育成本太高,尤其女性生育成本太高。

产假太短,那就没时间生孩子。

产假太长,公司往往承担不了这个成本。

所以女性一旦生育,常常意味着放弃事业。

这个没办法,只能动用行政力量,补贴企业,鼓励企业给女性放产假。

2,养育成本太高,太卷。

过去中国人口生育率高的时候,家庭往往是放养。

家里孩子很多,家庭条件也不好,孩子能长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反正其他家也是这样的。

但现在不同了。

经过长期的独生子女政策,各家的资源都开始往下一代身上堆,带来了巨大的内卷和竞争。

现在,养孩子如果花钱少了,那会担心“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以后会怪你。

花钱多了,普通家庭根本承担不起。

所以就算生得起,也养不起了。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这个一方面需要一些观念上的引导。

让人明白,其实孩子可以不用那样内卷地去养的。

另一方面也需要建设基础托育机构,让人生了以后没有后顾之忧。

数据显示,入托率越高的国家,生育率越高。

很容易理解,父母都需要工作没空整天整天照看孩子,如果有便宜便捷的托儿所,可以让父母没有后顾之忧。

或者换句话来说,就是社会帮助家庭承担一部分抚养孩子的压力。



不过说实在的,就算上面这一切问题都解决了,我也对生育率不乐观。毕竟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他们已经把一切都做好了,生育率还是迟迟上不去。尤其本国国民,任你怎么劝怎么做,他们该不生还是不生。

乃至于有一个概念叫。

城市化水平越高、越繁华的地方,生育率就越低。

过去生育率高,是因为在很多村落,你们家人口少就没人干农活,就会被欺负。所以那时候讲究一个“人丁兴旺”,包括旧约里,耶和华祝福谁都是祝他能多生孩子。

而且那时候日子过得苦,平时没生活也没娱乐活动。很多人的人生里没有锚点,养孩子就是很多人生活中的锚点了——看着孩子一点点长大,说不出的欣慰。

那会儿,孩子是家族的力量、是未来的希望、是生活的盼头、也是苦难生活中不多的光。

所以那时候不让生也要生,还要搞“超生游击队”。

但现在城市里的生活不一样。

再也不需要孩子来给自己抢场子了。家里也没有农田让孩子继承。

大家每天的生活都排得满满的。下了班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五光十色的城市方便便捷。就算生孩子完全不影响工作吧,也一定是会大大影响生活质量的。

照顾孩子需要大量时间、精力,而且会把你锁死在家里,再也没法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了。

也因为现在有趣的东西太多了,很多人根本不需要孩子作为生活的锚点。他们生活里锚点已经够多了,都忙不过来了。

现在,孩子是很多人的软肋,是无休止的啼哭,是家里的神兽,是阻碍升职的罪魁祸首。

所以现在鼓励生,很多人也不生了。还要担心未来会“被迫生”。

这时候就必须要给人一个生育的理由了。

国际上解决的办法主要有两个。

一个是提供补贴。

除某些宗教国家以外,往往:家庭福利开支占比越高的国家,生育水平越高。



数据显示,OECD国家家庭福利开支占GDP比例均在1%-4%范围,平均为2.4%,其中法国为3.7%、比重最高。

而中国GDP有110万亿,按比例来看,所以他认为中国每年至少需要投入2万亿在家庭福利开支上,才有可能提升生育率。



还有一个是引入移民,移民还没形成“少子少福”的意识,还会继续生育。同时在新国家没站稳脚跟,需要生育补贴来维持生活。如果移民还是某些特殊宗教的信仰者,就生得更多了。

比如法国的生育率,主要是移民提供的。法国在从北非大量引入女性移民,就为了人口生育率。



德国也一样,welt.de做过调查,德国现在的人口增长,基本都是新移民夫妻贡献的。德国人根本就不生孩子。



至于中国最后会采用什么方式。

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