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率呈下降趋势,专家:形成了群体免疫,病毒有点传不动了
据中疾控官网的消息,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逐步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1.5万;检测阳性率12月25日(29.2%)达高峰后逐步下降,1月23日降低到5.5%(图1-1)。
另外,2022年12月以来,部分省份建立居民抗原检测信息收集应用程序(APP),居民可自愿上传抗原检测结果。结果显示:各省份报告抗原检测量较低,呈现逐渐减少趋势,从2022年12月19日的最高189万下降到2023年1月23日的最低10.5万;抗原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自2022年12月9日快速上升,12月22日达高峰(33.7万、21.3%)后波动下降,2023年1月23日降至最低,分别为4773和4.5%(图1-2)。
据人民日报健康时报报道称,上海中医药大学急危重症研究所所长方邦江教授称,“新冠病毒传播渐渐变弱,并非因为病毒本身有重要变化,而是社会面维持一定低水平传播,巩固了免疫屏障,加上绝大多数人都感染了,形成了群体免疫,病毒有点‘传’不动了。”
而北京市丰台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任乔树斌表示,全国陆续有将近80%的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呈现了一个小高峰,短期内虽然不会再有高峰,但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会消失了。目前的情况下,做好个人防护还是很有必要的。
近日,广东疾控发布重要提醒,返程途中人员流动大,疫情传播风险高,做好个人防护十分重要。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咽痛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时,暂缓返岗复工并进行抗原自测等排查。此外,湖南疾控也发布了类似的提醒。
十九部门:鼓励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搬迁群众进城落户
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等18个部门发布《关于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推进有序落户城镇。充分尊重搬迁人口落户城镇意愿,因地制宜制定具体落户办法,提高户籍登记和迁移便利度,鼓励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搬迁群众进城落户。积极稳妥推广新市民居住证制度,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覆盖未落户搬迁人口。依法保障已落户城镇的搬迁群众在迁出地农村的合法权益。
以下是全文。
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搬迁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的重要举措。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以及《“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有关部署要求,有力有序推动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以满足搬迁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巩固拓展易地扶贫搬迁脱贫成果实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着力扶持壮大县域特色产业,着力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着力提升安置区配套设施,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健全社区治理体系,解决好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实现人口市民化、就业多元化、产业特色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全面转变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能致富,为推动脱贫地区高质量发展如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二、分类引导大型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
(一)推动安置区与所在城镇一体化建设发展。将城镇安置区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完善、社区管理和文化服务等项目,统一纳入所迁入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建设规划予以重点支持和优先保障。统筹县域内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提升搬迁群众稳定就业质量。将安置社区纳入所在城镇社区治理体系,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建立开放融合现代社区,推动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由农民向市民转变。促进城镇居民与搬迁群众交流交往交融,提高搬迁群众适应城镇能力,增强搬迁群众对所在城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推进产业园区安置区产城融合发展。开展产业园区与周边安置社区“两区共建”,探索安置社区参与产业园区发展建设的有效实现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搬迁群众更多分享产业园区发展红利。支持将符合条件的安置区配套产业纳入产业园区范围,支持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区提档升级,培育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增强园区吸纳搬迁群众就业创业能力。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产业园区和安置区覆盖延伸,合理配建教育、医疗、养老、托育、商贸物流等生活服务设施,加快建成宜业宜居、环境优美、治理高效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和安置社区。
(三)促进农村安置区城乡融合发展。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有条件的农村安置区延伸覆盖。强化县城对农村安置区后续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更多向农村安置区集聚,形成人才、土地、资金汇聚的良性循环。
三、加快搬迁人口市民化进程
(四)推进有序落户城镇。充分尊重搬迁人口落户城镇意愿,因地制宜制定具体落户办法,提高户籍登记和迁移便利度,鼓励支持有条件有意愿的搬迁群众进城落户。积极稳妥推广新市民居住证制度,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覆盖未落户搬迁人口。依法保障已落户城镇的搬迁群众在迁出地农村的合法权益。
(五)提高融入城镇能力。大力推进移风易俗,继续开展搬迁群众生活方式适应性教育培训,帮助解决生活融入方面存在的困难。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参加群团组织、社会团体,开展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志愿服务组织等关爱搬迁群众行动。鼓励引导新市民与所在地居民融合交往,构建团结和谐互帮互助的新型邻里关系,努力实现搬迁群众在迁入城镇的身份融入、情感融入、文化融入。
(六)强化合法权益保障。切实保障搬迁群众在迁出地原有合法耕地、林地、草场等承包经营权以及各类农牧业补贴和生态补偿等权益,探索整合利用腾退宅基地和碎片化集体建设用地,加快土地流转。做好迁出地和迁入地间各类社会保障政策转移接续工作,确保搬迁群众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城乡低保等应保尽保。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采购意外伤害保险、商业护理保险等方式,提升困难搬迁群众保障水平。加强对搬迁群众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精准落实各类帮扶措施,对搬迁后出现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人员按规定及时给予临时救助。鼓励支持各地在迁出区开展土地规模经营、依法依规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或油茶等木本油料种植项目,退耕还林还草,盘活迁出地土地资源,不断拓宽搬迁群众增收渠道。
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七)全面促进多元化就业。加强搬迁群众就业情况动态监测,提升大型安置区就业公共服务能力,合理配备公共就业服务站点或专门窗口,开展常态化用工信息对接。结合实施“春风行动”、东西部劳务协作等,深入开展职业指导、专场招聘会等就业服务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补贴交通费用等方式,为搬迁群众外出就业提供劳务输出服务,对有需要的提供“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强化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区、就业帮扶车间、社区工厂的就业吸纳能力,建立完善吸纳就业数量与具备条件的相关扶持措施之间的挂钩联动机制。支持在大型安置区设立零工市场,为搬迁群众灵活提供多种形式的临时性就业岗位。鼓励大型安置区成立社区劳务合作社或劳务服务公司,组织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周边以工代赈项目和县域内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提高务工收入。充分挖掘县域就业资源,持续发挥公益性岗位作用,促进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八)大力支持多业态创业。鼓励和引导搬迁群众结合自身优势特长,围绕家政服务、餐饮服务、社区便利服务、产品组装加工、现代物流等领域开展创业,在安置区及其周边大力发展“小店经济”“夜市经济”。支持符合条件的大型安置区建设实训基地、创业园区等创业载体,引导具备创业能力和意愿的搬迁群众优先入驻,按规定给予创业补贴、场地租金和管理费减免、水电费用优惠等扶持政策。优化创业服务体系,强化创业培训,向安置区创业群众提供市场开拓、管理辅导、品牌打造等深度服务,引导当地龙头企业带动搬迁群众依托其产业链创业发展。
(九)全方位提升就业技能。依托用工企业、职业院校、技工学校等,持续开展面向搬迁群众的岗前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按规定使用各类培训资源予以支持。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劳务输出地用工需求,采取整建制购买培训项目、直接补贴等方式,畅通培训补贴资金直达用工企业和培训者渠道。鼓励地方在大型安置区举办多种形式的群众夜校,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探索推广职业技能线上培训,发挥致富能手“传帮带”作用,帮助搬迁群众就近就地接受便利培训服务。
五、推动县域产业特色化发展
(十)提升安置区后续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支持有条件的大型城镇安置区新建改扩建一批配套产业园区、仓储保鲜冷藏设施、集贸市场等。引导临近产业园区的大型安置区配套建设社区工厂、商贸流通站点、休闲商业街区等,积极发展来料加工、包装运输、餐饮休闲等产业。在农村集中安置区规划发展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特色手工业、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产业。鼓励和引导具备条件的搬迁脱贫群众和防返贫监测对象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延续支持安置区帮扶车间的相关优惠政策,通过骨干企业认领、合作重组等有效措施,推动帮扶车间规范化可持续运营。
(十一)强化区域产业协作帮扶。积极发挥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定点帮扶和省域内对口帮扶等机制作用,动员东部地区和省域内发达地区的企业、社会组织对大型安置区开展结对帮扶,推广“发达地区企业+安置区卫星工厂+搬迁群众”的产业协作模式,鼓励东部地区或省域内发达地区以托管、代管等方式与大型安置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飞地”园区、帮扶车间等。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引导大型仓储物流、商贸物流、文旅企业通过股权投资、订单采购等方式,与大型安置区所在地建立产销共同体,支持对口帮扶城市将安置区特色产品纳入相关消费帮扶展销平台、直营店、专柜等,打通安置区特色产品供应链。鼓励对口帮扶城市大力推介大型安置区所在市县精品旅游线路和重点景区。
(十二)提升县域特色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优先支持大型安置区所在县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带动大型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区发展。支持大型安置区围绕县域主导产业配套发展加工流通、冷链仓储、品牌电商、劳务经济等。优化大型安置区所在县域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序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建设一批资源精深加工、绿色食品、新材料、电子信息、轻工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基地。鼓励大型安置区所在县建设具备运输仓储、集散分拨等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引导供销、邮政、大型电商平台等在大型安置区布局服务网点。支持大型安置区所在县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精品生态旅游地创建,推动将有条件的大型安置区纳入区域性精品旅游线路。
六、全面提升安置区生产生活便利性
(十三)推动县城基础设施延伸覆盖。结合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动大型安置区与县城基础设施一体规划、建设和管护。升级改造通达安置区的道路设施,为有条件的大型安置区开通公交或城乡客运线路,提高安置区与县城互联互通水平。统筹规划各类市政公用设施,推动供水、供气、供热管网和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信息通信网络等向安置区全面延伸覆盖。
(十四)支持配套设施提档升级。提升安置区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设施配套能力,合理布局防洪排涝设施,完善消防栓、蓄水池、微型消防站等配套设施。补齐安置社区服务设施短板,支持社区服务中心、综合性文体场所等建设。推动邮政、金融、电信、燃气、电力等公共事业和资源回收商业网点覆盖一定人口规模的安置区。
(十五)实现公共服务提标扩面。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域统筹,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完成后,符合当地城镇住房保障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按照当地政策给予保障。在安置区配套建设完善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幼儿园,确保提供普惠性服务,满足就近入园需要,不断提升保教质量。支持安置区周边有条件的义务教育学校扩容增位,强化教师配备,加大紧缺学科专职教师补充力度。支持万人以上特大型安置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动医疗服务体系,支持发展远程医疗、派驻、巡诊、轮岗等服务方式。支持人口规模较大的安置区建设托育机构、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儿童福利院、养老院、幸福院和日间照料中心等,适度建设残疾人康复综合服务设施。支持安置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打造绿色便捷全民健身新载体。
七、建设治理现代化的安置社区
(十六)提高社区服务能力。按照国务院关于“十四五”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相关要求,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提供安置区公共服务,提升服务效能,助推安置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安置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规范安置社区公共服务和代办政务服务事项,推动就业、养老托育、医疗卫生、家政、助残等便民服务下沉,加强社区服务质量监管。鼓励安置社区以“党组织+居民委员会+社区资产运营机构”方式,采取资产入股、资源开发、合作运营等方式盘活社区资产。培育壮大安置社区专业人才队伍,优化配置社区工作者,支持大型安置区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提升对青少年、未成年人等重点群体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在有条件的安置社区积极配置公益律师、心理咨询师、矛盾调解员等。
(十七)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按照宜城则城、宜乡则乡原则,加快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安置社区组织体系。加强安置社区党组织建设,强化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更好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新设立居民委员会的,应根据搬迁人口城镇落户进度和居住格局,科学确定居民委员会规模和辖区范围,推动居民委员会“应建尽建”。确需保留村民委员会的,应妥善做好村民委员会调整工作。加强安置社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础作用,引导群众形成科学健康绿色生活方式,促进居民融入社区。强化安置社区管理队伍建设,加大安置区街道、社区管理机构人员配备力度。完善网格化管理,加强安置区地名信息采集更新与共享应用,强化社区治理信息化建设,提高应急反应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畅通搬迁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帮扶救助、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加强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关心关爱,切实加强其教育就学和基本生活保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引导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八、保障措施
(十八)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加强对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责任分工,建立协调推进机制,推动安置区和搬迁群众后续发展相关目标任务纳入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规划计划。充分发挥各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机制作用,压紧压实县级政府属地化管理责任,强化基层后续扶持工作人员力量配备,确保大型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各项任务和政策举措落地落实。省域内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标准和范围,由各省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牵头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结合本省实际研究确定。
(十九)强化政策支持。将大型安置区后续发展项目纳入县城、市辖区建设项目库,符合条件的积极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在具备条件的大型安置区落实。建立健全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与搬迁人口落户城镇数量挂钩机制,加大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对搬迁人口大县的倾斜支持力度。支持省级易地扶贫搬迁投融资平台业务转型,重点转向依法合规支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及相关产业振兴项目建设,符合条件的可承担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建设运营,积极支持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统筹考虑安置规模、安置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稳妥适度增设行政区划建制并优化管辖范围,支撑大型安置区及相关区域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二十)强化资金保障。按照“钱随人走”的原则,通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奖励机制,对吸纳搬迁人口落户多的地区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各地利用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积极支持城镇集中安置区实施符合规定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将符合条件的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相关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鼓励引导省级相关投融资平台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大对大型安置区相关后续发展项目的投入力度。在不新增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安置区后续发展的信贷投入,为推动安置区和搬迁群众融入新型城镇化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乡村振兴局
教 育 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 安 部
民 政 部
财 政 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自 然 资 源 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 通 运 输 部
农 业 农 村 部
商 务 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中国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
市场监管总局
国 家 林 草 局
2022年12月28日
你们身边有复阳的吗?
之前很多人担心春节这波人口流动会造成新一轮感染高峰,我也隐隐担忧,毕竟新的毒株有概率突破之前感染形成的免疫屏障。
不过从我身边的人来看,好像并没有。
我八十多岁的外婆至今还没阳过,本来我们想着要保护她,不然这个冬天年夜饭就先不吃了,外婆也同意了。结果年三十当天她觉得一个人过年太孤独了,还是决定务必一定要一起吃年夜饭,最后大家拗不过她,一家人还是聚了。
好在吃完饭已经三天了,外婆没有任何症状,应该是没有感染。
我爷爷奶奶都已经90岁了,之前阳过,最近康复了。我们年三十吃了一顿午饭,昨天又吃了一顿团圆饭。爷爷奶奶精神良好,咳嗽都不怎么咳了,没有复阳。
包括家里加起来十几个亲戚,也都好得差不多了,大家在一个屋子几乎听不到咳嗽声,至今为止没有人复阳。
12月阳了之后,我加了几个阳性群,也拉了一个阳性群。昨天群里在聊有没有人复阳,至少几个500人群里没有。
我在微博问了句,绝大部分评论也都表示没听说身边复阳的。
不但之前阳过的没阳,之前就没阳的,过年这波也没阳。
每个地方都人山人海,大家一边吐槽春节不该出去玩,一边扎堆往景区跑。
我也带着爸妈在海南旅游。
结果我那些出去玩的朋友,包括我自己,也都没听说谁复阳了。
现在,疫情早已不是热点话题,电影才是。大家在争论《满江红》到底有没有偷票房。周边已经完全没有人讨论新冠,我们的新冠群也很久没人发言了。
正如高赞评论感叹的:
病毒好像突然就消失了。
当然,病毒不可能凭空消失,只是因为很大一批人阳了后大家体内有了抗体。
虽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浓度会下降;虽说随着病毒的变异,新的毒株可能会突破免疫屏障。但体内有抗体的我们,对病毒的抵抗能力还是会远比之前要高。
悲观点想,从国外的数据来看,再过几个月可能还是会有一波感染高峰。身边可能会有10%-15%的人会感染第二次。
但乐观点想,12月那样感染潮是不会再出现了。首先感染的总人数就会比之前低,另外接下来是陆续感染,同时感染的人数不会那么多,也不会造成之前那样严重的医疗压力了。
现在即使最坚定的清零派应该也认清现实,明白不可能再回到之前那样封控的生活了。
现在入境不用隔离,出门不用做核酸,进商场不用看码,也没有太多的“非必要不离市”、“非必要不出国”。
街上挤满了人,一些城市重新可以燃放烟花爆竹,甚至这是一些朋友三年来第一次回家过年。
生活虽然不可能回到2019年,但肯定还是比之前便利很多。
再多讨论过去也没用,努力向前看吧。
12月中旬流传过一个截图,说春节还没阳的人就是进决赛圈了。
为此,我采访了一些人,查查资料,试图还原“片叶不沾身”的网友,到底做了什么,得以避免感染。
也许他们的经历能带来一些启发。
01
严格来说,天选之人并不是没有。
他们似乎什么都不需要做,就能防疫。
丁香医生科普过,人群中的确有一些特定基因型让我们面对新冠时,拥有较强抵抗力,更不易感染。
这些基因包括 HLA-DQB1*06 等位基因、HLA-B*15:03 等等。但这不代表拥有者绝对不阳。
牛津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对于阿尔法和德尔塔毒株,HLA-DQB1*06 等位基因的感染机会为未携带者的 63%。
可见,还是有一定感染几率的。
换言之,没有什么基因在新冠面前高枕无忧。
另外,幸运儿基因在人群中分布比例也不高,比如,全球只有 0.63% 的人携带HLA-B*15:03 基因。
期望自己的基因优越,能在新冠疫情中幸免于难,往往像买彩票一样。
越买可能越亏钱。
一旦携带的是 HLA-B*46:01 这样的基因,反倒容易感染病毒。
所以,体质优越论的落脚点往往是在重复那句话:新冠专治各种不服。
02
天选之人不多见,普通人也学不来。
面对疫情,我们更擅长靠自己的选择来避免感染。
我微博下高赞评论提出,新十条出来后,自己第一时间打了加强针,随后一个月都没阳。
他们的同事成了感染者,自身也往返于人流密集区域,但他们做抗原和核酸的结果是阴性的。
放开后混打了第三针的知乎网友说,她和闺蜜聚餐,闺蜜们第二天阳了。
而她依旧健康,她感谢自己的先见之明。
那么,加强针疫苗真有奇效?
两针接种后过了一段时间,体内的中和抗体会消退,到九个月后,抗体滴度趋零,这时候免疫屏障很容易被奥密克戎突破。
反之,抗体滴度数值越大,疫苗成份免疫原性越强,保护力越高。
科兴给540个人做临床实验,他们接种两剂灭活疫苗7个月左右,中和抗体滴度已经降到7以下。
接种第三针后,抗体滴度迅速升到了137.9-143.1。
张文宏团队的研究也显示,打了异源第三针14天后,抗体滴度能到95.86。
这个数字意味着,人体面对奥密克戎时自我保护能力提升了近16倍。
如果是打同源第三针,起码也能提升8倍的保护能力。
相比之下,上文那位知乎网友就选择混打加强针了。
而且,打了加强针后,就算再过6个月,体内抗体也能维持在较高水平。
这么说来,打加强针能让人至今没阳的说法,有一定科学根据。
03
四五月在上海感染过的人,也表示自己还没阳。
有网友说,姐姐单位当时30多人感染,这次再感染的只有一个。
姐姐能在全家都阳的情况下还安好,是因为四五月时她感染了。
也有网友陈述,阿姨一家六口人当时确诊去过方舱,最近参加了大家族聚餐,其他家庭感染了,唯独他们六人没阳。
网友父母也没阳,因为俩人四五月时也感染过。
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
有一种猜想是,四五月份的新冠抗体还在体内。
杨晓明团队做过这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子刊上。
他们发现自然感染者的抗体滴度到第9个月就趋于稳定,在200左右。
从4月到12月、1月,差不多9个月,一些人身上抗体滴度还是可能保持不小的水平。
那么,200多的抗体滴度代表什么呢?
Science 上的文章有一个说明:
照此说来,此时奥密克戎毒株并没有太强的免疫突破能力,可能没法把人体感染。
然而,感染者身上的这种免疫应答持久性,并不意味着几个月后碰上疫情安然无事,可以放弃个人防护。
04
当一个人做到极致的个人防护时,他能不能避免感染?
我好奇地问了我的朋友。
他住深圳宝安区,工作于南山区。
公司30多人感染,妻子阳了后轻症,加强针是2021年年底打的,在这些情况下,他到本月13日为止依然没有阳。
他详细讲述了自己的个人防护技巧。
在公司尽量一个人吃饭,或者到人少的会议室就餐。
一天勤换口罩,能用3至5个。
“我前段时间是去药店专门买的医用KN95,戴着有点难受,透气没那么好。”但他可以忍受。
随身带着小瓶酒精喷雾,放在背包里,到了人多的地方就喷一喷。
出行的时候,他选择开车避免人流。
“12月中旬开始就是自己驾车出行了,尽量避免公共交通工具。”
买菜去超市错开高峰,他有一阵子是下午三点去的,去一趟会买两三天的菜。
夫妻的“相处之道”也不能忽视。
妻子咳嗽时,她选择去阳台咳。
彼此上厕所后,除了冲水外,也往马桶里喷一喷消毒酒精。
这里面一些个人防护技巧,我们之前也写文章说过。
比如,《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做过一项研究,研究显示不同的口罩防止新冠传染的作用不同。
如果一个人感染新冠不戴口罩,而他身边的健康者也不戴口罩,被感染的风险是100%;
两个人都戴外科口罩,健康者的感染风险是10.4%;
两个人都戴N95,如果都没戴服帖,健康者的感染风险是4.2%;
两个人都戴N95,都戴得服服帖帖,那么,健康者的感染风险是0.14%;
结论:在防感染作用上,服帖的N95>松松的N95>医用外科口罩。
在经济成本的考虑下,普通人借助医用外科口罩便能有效抵御病毒,不过要注意及时换新。
世界卫生组织科普过,怎么样戴口罩不正确:
什么又是正确的方式:
消毒也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一个重要手段,普通人最能拿得起放得下的消毒方式之一,其实是酒精喷雾消毒。
70%-75%的酒精可以有效杀灭新冠病毒。
虽然不一定每招都管用,但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这件事上还是认真点比较好。
你的身体会感谢认真对待健康的人。
05
我在网上也看到,一些人把迟迟不感染的原因归咎于过敏性鼻炎这样的“体质”。
他们每天跟大量的感染者打交道,但就是没有阳。
一位妈妈和儿子是过敏性鼻炎患者,全家就他们两人不被感染;
一位男生甚至把不感染的持续时间保持到了15天,这时候家人们都转阴了。
过敏性鼻炎是不是能预防新冠的问题,网上争论不休,但在科学上已经研究过了。
赵宇团队研究发现,过敏性鼻炎患者感染新冠的几率能比健康人群低不少。
如果在过敏性鼻炎的基础上还合并有哮喘的情况下,感染新冠的风险将进一步降低到约为38%;
但是单纯的过敏性哮喘则没有这么幸运,但是,与健康人群相比,65岁以下的哮喘患者,患新冠的风险仍然降低了7%。
在赵宇论文之前,还有一项英国研究。
结论是:
由过敏原引发的特应性疾病,与新冠肺炎感染风险降低独立相关,与没有特性应疾病或哮喘的人相比,患有湿疹、花粉热和过敏性鼻炎人,感染风险降低了23%。在同时患有特应性疾病和哮喘的人中,新冠感染风险进一步降低至38%。至于什么原理,两份论文认为,关键在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
作用机制大概是这么样的:
具有过敏性疾病的人群,在外界过敏原的刺激下,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会过度反应并诱发炎症,这反而抑制了ACE2的表达水平,从而关闭了部分新冠病毒入侵人体的门户,降低了新冠的感染风险。
不过这些研究基于的是2021年及以前的新冠毒株,对于奥密克戎,赵宇本人也表示还需要最新的实验数据。
现实里,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反例。
“我老公过敏性鼻炎二十多年了,家里感染症状最重就是他。”
所以,过敏性鼻炎患者不要掉以轻心。
06
当然,还有人什么都觉得没发生,最后其实就是无症状。
我认识的每一个感染者都症状挺强的,无症状是少数。
鄂尔多斯疾控抽样调查显示,感染的1.6万人里无症状只占1.75%。
嘉兴疾控的回顾性调查反映,无症状仅占15.87%。
无症状患者自己没有察觉,没做检测,那可能错过了确认时间,就容易把自己当做天选之人。
当然,他们也算是少数派。
……
说到最后,我想起东北制药公司的一句话。
之前全国都缺退烧药,100多家东北大药房里的对乙酰氨基酚片、扑热息痛、维C等全部平价卖,不涨一分钱。
到沈阳的这些药房,每个人能买上2板对乙酰氨基酚片,只花4元。
网友们给东北大药房所属的东北制药点赞。官方回应:
“但愿世间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
我想这也应该是普通人的信念。
明天就要上班了。
祝大家能不感染就不感染,能多舒服一会就多舒服一会。
拥有一个平安幸福的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