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的新装甲部队编制繁杂,而俄军的装甲矛头也同样被腐蚀已久

核心提要:1. 北约各国纷纷向乌克兰援助第三代主战坦克,将促使乌军全面升级战斗体系,将为战争第二年带来更多变数。

2. 俄军装甲部队在开战第一年损失惨重,而内部的困境可能比损失数字更为严重。俄军进行战役进攻的矛头可能面临进一步的销蚀。

3. 乌克兰东部平原的新一轮翻浆期,将对两军的主战装备造成新一轮的挑战,也可能会促成两军力量对比新一轮的消长。作者|艾彦

凤凰网军事特约作者当地时间2023年1月25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议会宣布,将向乌克兰提供14辆豹2A6(Leopard 2A6)型主战坦克,这意味着几周以来北约向乌克兰援助现代化主战坦克的议程取得了突破。在这次讲话中,朔尔茨还宣布,欧洲盟国将向乌克兰援助足以装备两个装甲营的88辆豹2型主战坦克。其中第一个营将包括德国援助的一个连(14辆),以及芬兰、西班牙、荷兰援助的另外30辆,全部是较新的豹2A6型主战坦克。而第二个营则为波兰和挪威提供的较老式的豹2A4型主战坦克。



在德国做出这一表态前,美国与英国已经做出表态,将分别向乌克兰援助31辆M1“艾布拉姆斯”和14辆“挑战者2”型主战坦克。目前,欧洲各主要国家中,只有法国与意大利尚未明确是否向乌克兰援助坦克。

作为北约提供重型地面进攻性武器的回应,俄方谴责这种做法“极其危险”。俄军随后在26日向乌克兰各地多处目标发射了30多枚导弹,其中15枚指向基辅。这也是最近两个月中,俄军最大规模的一次导弹袭击。这一报复措施也充分地体现了俄罗斯对北约这一举措的态度。

▎在26日的空袭中,在地铁站躲避空袭的基辅居民

以上这三个型号133辆北约第三代主战坦克,对于正在组建战役级反攻力量的乌克兰而言,无异于是一剂强心针,其作用不仅将出现在战役与战术层级。主战坦克这一重量级地面进攻装备的援助解禁,将只是北约进一步援助乌克兰的起点。对于北约进攻性武器大量援助乌克兰的深远影响,我们继续保持关注。但结合当前的战局情况与气候地理条件,我们今天主要分析这些北约第三代主战坦克将对乌军战法造成怎样影响。



技术层面的碾压效果上世纪七十年代是苏联坦克技术发展的顶峰,在短时间内发展出了T-64/T-72/T-80三大车族,技术特性与性能指标各有千秋,只是承担不同的战术战役需求,且都对其他大国产生巨大的压力。这一时期,中国与西方面对着同样的苏联装甲洪流。而中国与西方近四十年的坦克与反坦克武器发展史,本质上都是对这种压力的回应,因此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苏联时代红场阅兵式上的T-72集群,曾令西方高度恐慌

面对苏联的三大车族,“豹2”主战坦克是第一种成熟的实战型号。该型坦克在1979年入役以来,就被认为是北约各国中最先进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其主要特征(莱茵技术RH120型120毫米滑膛炮、“猎-歼”式火控系统、1500马力动力标准、复合材料装甲)更成为北约第三代主战坦克的模板。凭借出色而均衡的技术性能、不仅成为了德国国防军装甲兵的主要装备,也成功地阻断了美国的M1“艾布拉姆斯”、英国的“挑战者1/2”等主战坦克的外销之路,成为有一种“欧洲通用主战坦克”。其出色的性能甚至曾引起某东方大国的浓厚兴趣,甚至一度试图引进其主炮,但终因高昂的开价而失之交臂(一门RH120滑膛炮报价340万元人民币,同期一辆“五对轮”采购价约20万元),但吃透该型火炮仍是某大国机械工业部门当时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并对后来其坦克炮发展影响巨大。



近四十年来,东西方的几乎所有主战坦克的假想敌,几乎都是T-64/T-72/T-80三大车族,这种针对性的设计思路,以及之后不断的技术升级与改进,技术层面的碾压效果几乎是必然的。即便是诞生在较为薄弱的工业基础上的96式主战坦克(基本型),也拥有碾压T-72升级型号的火力与防护力。在所有这些主战坦克中,“豹2”一度被认为是防护能力相对较弱的型号,但其最基础的“豹2A4”型的车体与炮塔正面装甲仍然具备640-660毫米的可视厚度(LOS),仍优于苏联三大车族中防护力最强的T-80U的560-640毫米。而在机动性、火力与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则全面处于压倒性水平。





▎上图为豹2A4装甲分布,下图为T-80U装甲分布,两种主战坦克均高度关注正面120度区域的防御能力,但在其他方向上都比较脆弱

考虑到俄乌战场的特殊情况,即北约不可能将最新的制式弹药交付乌军,而俄军也被证明没有财力大规模列装新式弹药。在正面对决的情况下,极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乌军的北约制式主战坦克有一定把握击毁俄军中较老式的主战坦克,而俄军主战坦克则缺乏正面击毁乌军的北约主战坦克的能力。而如果算上双方在火控技术与战场感知方面的差距,则俄军装甲兵的技术劣势也将更为明显。

▎部署在乌克兰的俄军T-90M型主战坦克

但总体而言,这些北约主战坦克的技术优势,并不足以解决数量上严重不足的问题。如果仅从对战局的总体影响上看,这133辆北约主战坦克能产生的作用仍是有限的,或者说,不那么直接。毕竟,主战坦克终究是一款战术装备,无论性能如何出色,仍就需要运用在具体的战术中,通过战斗改变战局。



乌军战法将发生新的变化在北约各国对乌克兰的这一轮援助中,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M1“艾布拉姆斯”是北约各型主战坦克中的“坦克杀手”

美国援助31辆M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编成乌军的一个坦克营。这还真是按照乌军一个坦克营的编制数援助的。乌军坦克营编制继承自苏军,与俄军近似,即一个坦克营辖三个坦克连(10辆坦克),每连辖三个排,每排三辆坦克,营长与各连连长各有一辆坦克。而美军装甲营的编制中,老编制是四个连58辆车,新编制是三个连44辆车,但基础的装甲排都是四辆坦克,营部与各连连部都有两辆坦克。

▎英国的“挑战者2”型主战坦克

相对而言,德国、英国等北约欧洲国家援助的坦克,则都是组成14辆车的连,基层排应该仍是四车制。这与这些国家装甲兵自身的编制是一致的。考虑到这些国家正在对乌军进行训练,这些装备可能也会在训练营中完成移交与换装。

▎在英国接受训练的乌军

为何美军按照乌军的老编制进行援助,而北约欧洲各国则按照自身编制结构进行援助,其中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在北约各国接受训练的乌军,应该会按照北约的战术体系进行训练,并进行相应的战术编组,四车制坦克排就是一个例子。

俄乌两军常见的三车制坦克排,是大规模坦克战的产物,在大型的高密度坦克集群中,三车制坦克排在战斗队形中的运动更为便捷。而三三制的坦克营连结构,也比较容易拆散支援按照三三制结构编组的摩托化步兵。但在小规模的独立战斗中,三车制排的战场观察压力较大,每一名车长都要负责至少120度范围的目视侦察,遭到伏击与突袭的风险也比较大。三车制排在损失一辆车后,剩下的两辆车的进攻能力将大为衰减,在复杂情况下甚至将疲于自保。

▎呈三角队形的俄军坦克排

而与此相比,北约的四车制坦克排则是另一种战术思路的产物,在这种战术思路中,较少出现集中编组的大规模坦克集群,四车制坦克排将成为机械化步兵进行战斗的重要支撑性力量,更加强调抗战损能力与战场感知能力。四车制排中,损失一辆车后仍能保持比较完善的攻防配合,而坦克排在独立行动时,每名车长需要负责的目视侦察范围为至少90度。加上北约战车普遍高度重视战场感知能力,北约四车制排更加适于小规模的战术运用。

▎美军坦克排常见的菱形队形

对乌军而言,自开战以来,一直缺乏正面撕开俄军防线的能力。决定这一缺陷的,正是乌军孱弱的坦克兵种力量。自独立以来,乌克兰仅制造了10-20辆T-84型主战坦克,其主力装备T-64B/BM型主战坦克的几次改装也仅限于延寿与恢复作战能力,整体技战术水平不超过八十年代的苏军。我们可以看到,一年来乌军坦克兵的亮相几乎总是以惨败收尾。



从反坦克导弹出现以来,“坦克无用论”在半个多世纪里反复热炒,而随着开战以来俄军装甲兵损失惨重,很多人也开始进一步质疑坦克的价值。但如果从乌军的角度看,我们也很容易看到,没有坦克,就没有突破。乌军可以用各种灵巧的、远距离的火力打击手段软化俄军,甚至挫败俄军的攻势,但防御永远都只是防御。只要乌军装甲兵不能撕开俄军的防线,那乌军就永远无法企及胜利。

▎法国援助的AMX-10RC装甲侦察车,经常作为北约装甲兵的“眼睛”

自开战以来,俄军在第一阶段的攻势,瓦解于混乱的战役组织;乌军在哈尔科夫反击得手,根本原因在于俄军当时糟糕的兵力密度,无法组织有效的防线;而俄军丢失赫尔松,则是战场态势导致的后勤困境所致。但所有乌军的这些胜利,没有一个建立在有效的战役突破之上。随着俄军的持续动员,兵员与后勤的困境总体上不断好转,乌军缺乏锋利矛头的困境也越来越突出,如果乌军再不铸造出能撕开俄军防线的矛头,俄军的轧路机就将逐渐成型,以笨拙而致命的打法耗尽乌克兰的战争能力与意志。

▎在炮火中被夷为平地的苏勒答尔

在这一前提下,三个营的北约制式主战坦克,虽然杯水车薪,却是乌军铸造进攻矛头的关键。而从俄军目前的表现,以及未来6-12个月可能达到的兵力水平上看,乌军的战役突破力量也并不需要很庞大。也就是说,数量不重要,但要够硬。

目前的乌军,正在打造一支“万国牌”的反击矛头,仅主战坦克就有来自四个国家的五种型号(波兰的PT-91、德国的豹1和豹2、美国的M1和英国的挑战者2),如果再加上乌克兰自己的T-84,六种型号才凑够六七个营,这点在当今世界是“无与伦比”。而步兵战车、自行火炮与火箭炮方面则更为复杂。要用这些硬件组合出有效的打击力量,难度可想而知,但这种困境也不应过度估计,北约几十年来在武器装备的规格、维护要求与弹道特性上的统一化措施,不容小觑。何况,当今的军事承包商也已经极为发达,只要资金到位,来自各国的军事承包商也能满足装备保障上的需求。

▎波兰援助乌克兰的PT-91型主战坦克

与看似混乱的乌军生力军相比,俄军坦克兵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此消彼长的风险正酝酿在第聂伯河东岸的风雪中。



俄军装甲矛头仍在销蚀开战后,俄罗斯的乌拉尔工厂获得了400辆T-72B3M的订单,工厂方面预计将在2024年完成。根据多方面信息估算,俄罗斯的坦克产量经过反复努力,有可能从年均100-200辆提升至200-300辆的水平,同时具备翻新升级500-600辆库存坦克的能力,也较战前翻倍。但即便如此,俄军坦克兵的规模仍不可避免地持续衰减。



此前,俄罗斯军事博主爱德华·佩德罗夫在2022年12月19日发表文章,敦促俄罗斯政府为俄军坦克兵换装新的高爆弹时,提到,十个月以来,俄军坦克兵在战场上至少发射了10万枚高爆弹,用以摧毁战斗中遇到的混凝土建筑与防御工事。与此相比,几乎没有发生过多少坦克之间的战斗,坦克对坦克的次口径脱壳穿甲弹更是鲜有发射。他提议为俄军装备威力更大、更精确的高爆弹药。(这一提议也体现出俄军一线部队打击手段的匮乏,消耗宝贵的主战坦克身管用于支援步兵战斗是很不划算的)



俄军各型主战坦克上装备的2A46系列滑膛炮,为适应轻巧的车体与大量生产的需求,在身管寿命上非常有限,一般认为,经过改进后的2A46型滑膛炮能够经受350-400轮强装药射击,但美军经过测试认为这一数字在250轮左右,如果使用爆破弹,可能增加一定的使用寿命,但也不会太多,最乐观的估计,也是1000轮以内。考虑到俄军坦克大部分都服役极久,身管不可能开战时处于崭新状态。我们可以做出估计,大量俄军坦克的火炮可能已经处在高度磨损状态了,这不仅会降低作战效能,更会严重威胁驾驶者安全。



更糟糕的,并不是这位博主指出的俄军坦克兵缺乏先进爆破弹的问题。而是俄罗斯的坦克炮制造能力本身也非常有限。位于叶卡捷琳娜堡的Zavod No. 9(9号工厂)虽然是俄罗斯坦克工业中少数仍在正常运营的企业,但其产能长期维持在400-500根身管的水平上,其中还有半数将用于新生产的主战坦克。也就是说,俄军坦克炮的消耗速度可能还大于坦克自身的消耗速度。

这可能也解释了俄军在去年10月开始大规模解封T-62坦克参战,而对库存中的数千辆T-64/72/80型坦克却动作有限。俄罗斯坦克工业的持续萎缩,不仅仅表现在主战坦克生产数量上,更体现在关键零部件的补充能力上。可能正是这种情况,导致俄军只能将在役型号的库存作为零件提供者,而只能解封退役型号补充战场。



与这种情况相比,北约在未来几个月向乌克兰提供的133辆第三代主战坦克,一点都不算少。毕竟同一时间内,俄军能获得的坦克数量甚至更少。



俄乌两军将在春季迎来大考▎这不是油画,而是2017年2月19日欧洲航天局宇航员托马斯·佩斯凯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的第聂伯河沿岸照片,可见第聂伯河的纷杂支流切割了这一区域

冬季的乌克兰,虽然泥泞的土壤被冻结,植被枯萎导致地形开阔起来。但因为第聂伯河大量支流的冻结,严重地限制了俄乌两军的作战策划。也是这个冬季,俄乌两军都在努力组建生力军,以迎接第二年的血战。俄军正全力以赴,组建越来越多的作战部队以填满战场,试图弥补一年前的惨痛教训;而乌军则厉兵秣马,以锻造能突破俄军防线的矛头。

在绵长的战局之中,决定胜败的是意志,更是学习战争的能力。在那同一片战场上,不死不休的两军仍在血战,同时,一边舔舐战火的伤口,一边总结战争的经验。在战神设下的竞技场上,随着春季慢慢邻近,俄乌两军对战争的学习,将在不久之后迎来战神的最终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