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1月26日报道,德国慕尼黑大学医院的研究团队近日表示,人类移植猪心脏研究正处于“最后冲刺阶段”,估计两年可投入应用。

据了解,研究团队试验了多个品种的猪,最终选择了来自新西兰的猪并对其进行基因改造,使其体重保持在70到90公斤,这样它的心脏对人体来说不会太大。



领导这一团队的著名心脏外科专家布鲁诺·赖夏特对德国媒体介绍,经过基因改造的猪的心脏要先在狒狒身上进行试验,达到相关标准后才可进行人体移植研究。2018年,赖夏特研究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将经过基因改造的猪的心脏移植到狒狒体内,狒狒接受移植后最长存活时间达六个半月。

据了解,2022年1月,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专家进行了全球首例将经过基因改造的猪的心脏移植到人体的手术。接受手术的是一名57岁的男性心脏病人,他在手术后存活了约两个月。

异种器官移植被认为可以缓解人体器官捐献不足的难题。德国器官移植基金会数据显示,德国2022年有869人捐献器官,和2021年相比减少6.9%;捐献器官数量2662个,较2021年下降8.4%;捐献器官中,心脏有312个。而根据欧洲移植组织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德国有超过8500人等待器官捐献,其中近700人等待心脏捐献。

猪心脏移植患者存活两个月后去世!专家:仍具里程碑意义

据每经网,当地时间2022年3月9日,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发布声明称,全球首例接受基因编辑猪心脏移植患者大卫·贝内特(David Bennett)去世,据了解,这位57岁的患者在术后存活了两个月。

对于许多器官衰竭患者来说,器官移植是延续生命的唯一希望,但器官短缺困境长期存在。而异种器官移植的畅想在人类历史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全球首例基因工程(GE)猪心脏异种移植取得初步成功之后,异种移植也正式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全球医学界因首例GE猪心脏异种移植而兴奋时,仍有许多问题待解,对此,《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近日专访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授、器官移植专家陈忠华。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授、器官移植专家陈忠华 受访者供图

NBD:这位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中心进行猪心脏移植的患者术后存活了两个月,您认为这是否是医学上的成功?

陈忠华:我认为很成功,因为手术克服了核心的技术难题,对医学界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人们就说这个病人不是死掉了嘛,你为什么说这是成功?我举一个通俗一点的例子。

我们往太空发射一个探测器是要去获得一个额外信息,比如获得太阳系某颗行星的信息,我们不去就不会知道这个信息,必须去了才能知道。所以我们一定要发射探测器去探一下,把信息传回来,我们才能了解真实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发射一颗探测器上去,它完成了探测使命以后不一定能够返回来,但是它提供的信息足够多。我们的目的是要采集信息,采集完了以后探测器会被引爆,或者因能源衰竭自生自灭。当一个探测器被引爆或者能源衰竭以后,你能说这是失败吗?

这次猪心脏移植是一个很特别的案例,患者尝试了其他治疗方法都没用,他也很愿意做异种移植手术,做手术的团队也认为他是最适合第一个做异种移植的病人。手术后72小时,患者克服了超急性排斥反应,已经符合超急排的试验设计标准了。当然这个手术不是典型的设计实验,而是真实的临床应用。最核心的排斥反应问题已经克服了,这不是很大的成功吗?科学家通过这个案例及时获得了抗免疫排斥成功的信息,这个告知是非常及时的,要不然我们还在摸索,还要改进,还要做大量的非灵长类动物试验。现在我们应该转到下一个问题去了,这对我们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动物资源等等都是节省,这是非常大的进步。

患者术后72小时后的存活问题是另外一回事。他是一个病人,从人道主义角度,我们都希望他活得越长越好,但他自身身体条件实在有限,不是一个能够活得那么长的病人。这60天医生可没放松,他每一个处方每一次检验都是医疗团队精心完成的,但他的先天条件确实太差了,医疗团队让他活到60天已经尽力了。

NBD:您如何评价这次手术?

陈忠华:这是划时代的医学进步,是划时代的里程碑,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异种移植的难度相比登月计划一点不差,需要各学科共同的努力。这60天对病人和医疗团队来说是一小步,但却是人类科学进步的一大步。这60天也将开创器官移植的新格局,没有人可以阻挡变革。我们既是旁观者,也是参与者和倡导者,我个人觉得非常幸运,我的老师们都没能活着看到今天。我能看到这一天,我感觉非常幸运。

NBD:为什么选择猪心脏移植到人体内?

陈忠华:对于异种移植,我们曾经考虑过很多动物,最后聚焦到了两类动物身上。第一类是最接近人类的灵长类动物,比如猩猩、狒狒、猴这些动物。这些动物种类很多,又可以饲养,中国也不缺。但是全世界的动物保护组织都反对,因为它们是我们的近亲,我们对待近亲不能像对待屠宰动物一样,让它们只是为了人类的生存而服务,这在伦理学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它们身体结构跟我们差不多,但成长期非常长,预养期成本很高,基因修饰非常困难。另外,灵长类动物跟人类太接近了,它们得的病我们人类也会得,有很多病毒可以互相感染,这个很难控制。而且在抗排斥反应来看,灵长类动物并没有很大的优势,猪也完全可以做到。所以人们慢慢地就不把灵长类动物当作供者,而是把它们作为受者来做研究。

后来全世界慢慢就统一到一个思路,就是把猪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猪有以下几个优势:第一,猪生理大小跟人类差不多,我们跟猪共生的时间非常长,现在只是把共生的目的扩展到医学。第二,猪是一种相对安全的动物,发猪瘟的时候也没怎么感染过人,反而是发禽流感的时候感染过人。第三,猪最大的优势在于饲养方便,可以实现规模化、批量化、无限量供应这些要求。而且,即使不把猪器官移植到人类身上,也可以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