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读研毕业后加入eBay工作三年半后做了一个"小决定",跳槽去了另一家互联网大公司,并且搬家来了柏林。同时换工作和换居住地点不是一件小事,想和大家聊一聊我当时是怎么考虑,并做出选择的。在eBay工作了一年半以后,我在2018年初报名参加了公司内部的Analytics Leadership Development Program (类似于管培生项目)。两年内可以根据自身职业发展需求,在内部选择4个组进行轮岗。项目里也会长期提供coaching和leadership traning。我当时报名参加的初衷,是为了摸索并且确立自己擅长且感兴趣的职业方向。
在加入项目之前,我在eBay做了一年半广告 (Ads)相关的数据分析,工作内容包括业务绩效分析 (Business Performance),产品分析 (A/B Testing),也被临时借去做一些业务战略 (Business Strategy)和收购尽职调查 (M&A Due Diligence)。但是当时我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前景有很大的模糊感,感觉自己的岗位像是一个万金油,什么都可以做,但是什么都做得不够精通。深感自己如果不早早找准”人设“和"标签” (Personal Branding),后期恐怕很难使上力。
两年的轮岗项目结束后,按照公司内部政策,需要自己在公司内部找合适的岗位”落户“。之后我专门找了在美国的mentor们聊了下我的”再就业“问题,最后总结下来就是”既然都要在内部挑挑选选,索性网撒大一点,外面的机会也考虑一下"。其中一位mentor给我分享了他挑选offer的DMF (Decision Making Framework)。
将下列六个因素按照重要性排序,然后对照手里的每个offer,给每一项从1-10进行打分,并最终做出选择。
✅
行业:
我的喜好是互联网行业、零售业和快消品行业等。简单概括就是:我必须是该公司产品的用户。因为我的工作实质是帮决策者分忧解难,并提出解决方案,实现公司与客户双赢的局面。所以如果决策者扔过来一个问题,我却不能产生很强的代入感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体会这个问题,就很难提出一个双赢的解决方案。这一点我在StubHub轮岗的时候深有体会,因为我对各种体育赛事一窍不通,确实分析起来的深度差一大截。
✅ 岗位:
运营分析 (Operations Analytics)、商业战略分析 (Busienss Strategy)。这方面没有太多好说的,纯粹是两年轮岗找准了个人定位。
✅文化:
因为我的工作实质上是帮决策者分忧解难并提出解决方案,所以决策者是否数据驱动(data driven),然后沟通起来气场是否合拍非常重要。这是我面试当中考察的重点。我当时面了5轮,3轮分别和英国、德国、北美的运营总监(Operations Director),剩下2轮和自己大组的分析师。对于运营总监,我会了解他们目前工作上最想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不考虑资源的情况下),侧面了解他们决策者的角色是更偏运营导向还是战略导向,还有在这两块上面思考的问题的格局。
✅
地点:
北美、欧洲和中国都有考虑,但是偏爱欧洲。我前前后后,读书交换加上工作外派,在西班牙和瑞士生活了将近2年,觉得在欧洲生活的幸福感要比美国高很多,再加上现在美国的疫情和不稳定的政治环境,我还是更倾向于在欧洲多呆几年。欧盟近几年出了非常不错的蓝卡工签,用来吸引高技术人才。持蓝卡满 21个月,德语考出 B1就可以换永久居留。
✅
空间:
有明显的成长空间、向上两级老板要给到足够的认同感。这一点其实最后我决定跳槽的决定性因素。当时比较了一圈内部找我的5+机会,和跳槽的几个机会: 其中内、外部各有一个机会是一次晋升机会,但是内部的岗位是我以前做过了1.5年的老本行,在行业知识、人脉积累上的净增加有限。
✅
薪水:
并不是我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当然越多越好。最开始我了解到柏林的薪水差不多是美国湾区的5-6折水平,但是我把一个湾区的职位谈到了柏林,所以实际上公司也省了钱,我也拿到了一个相对于德国来说的“天价包裹"。疫情期间互联网行业基本从年初就改成在家办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