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职场,同事都是香港人。我作为新移民,在内地长大,还未完全适应香港的生活节奏和文化,不免显得格格不入。

直到某一天,同事的一句话,奇迹般的拉近了我和他们的距离。那就是:你乡下是哪的?说起来很奇怪,我不再对他们感觉陌生,反而多了一份亲切感。而不问不知道,原来这些在本地生活了几十年的香港人,他们也不算是真正的香港人。



A先生的辛酸偷渡史


A先生大概六十岁,从事维修水电工作,长得和蔼可亲。70年代初,他从深圳海域偷渡到香港。是的。你没看错,就是通过游泳偷渡到香港的。而且一游就游好几个小时,那些体力不佳的人最后只能断送在茫茫大海。

我惊讶的问:要游这么久,万一突然遇到鲨鱼袭击怎么办?A先生语重心长:“你年纪小体会不到,比死更可怕的是穷。”那个时候,内地一穷二白,他们小时候没有饭吃,饿急了要挖树根吃。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只能铤而走险偷渡到香港。

A先生的几个同乡在香港赚了钱,返乡后就开始盖房子。“对于我们来说,香港就是一个遍地黄金的传说。”之后,A先生从身无分文一路打拼到现在,在香港和内地都买了房,实现了年少时的憧憬。这样看来,A先生也不算是香港人,更多是为了打拼而来到这座城市生活的“外乡人”。



偷渡者被水警抓获


像B男生一样的港人二代


B男生95后,是一个典型的“废青”。他不爱工作不爱学习,只爱吃喝玩乐。他的父亲像A先生一样,从内地偷渡来港,后来和香港本地女生成了家。B男生在香港出生长大,接受香港的教育。他一直觉得自己和内地没有多大的关系,因为他觉得自己是香港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中国人。于是,我开玩笑地问他:“如果有一天,你一个人在国外旅游被人打劫了,找不到别人寻求帮助,你是不是只能去中国领事馆?”他一时被问得哑口无言,但是依旧不承认自己和内地存在着关系。

很多像B男生一样的港人二代,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父辈来自何方,但是却莫名地抗拒内地。他们讨厌回内地,甚至瞧不起内地人。B男生虽然在香港出生长大,是香港人,我却觉得他和那些“双非儿童”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之处。父母都是内地人,只不过他们在香港出生长大。那么,本是同根生的人,为什么要相煎太急。



从未忘记哪里人的C小姐

C小姐在内地出生,香港长大。她逢年过节都会回内地,还能说一口流利的家乡话。虽然她和B男生一样,都接受香港的教育,但是她却觉得自己不算是香港人。C小姐说:“虽然我在香港长大,但是从没有忘记自己是哪里人。我们家在香港没有一个亲戚,亲人都在内地。我爱回内地,内地地大物博,而且现在内地的发展越来越好,我表哥在内地生意做的风生水起,我很是羡慕。但是我没办法回去了,我们已经安家在香港了。”我想大多数新移民就像C小姐一样,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知,永远记得自己是从哪里来吧。



在香港生活的,理应都是香港人


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以港人和非港人而区分对待,非得用“蝗虫”、“北姑”、“大陆仔”来形容新来港的内地人。作为新移民的我,曾经也遭受过一些冷言冷语。

对此我要抱打不平,如果要论谁才是真正的香港人,查看历史,那些住在新界村屋的客家人和靠打渔为生的疍家人,才是祖祖辈辈都在香港生活的“本地人”。其他人只不过是靠着父辈,才可以一出生就落地香港,享受香港的教育、医疗等。那些像B男生一样的港人二代,不明白他们的优越感从何而来,也不明白他们为何对内地人怎么会有如此多的敌意。

反观隔壁的深圳,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的话语,令人倍感温暖。一个真心充满欢迎和善意的城市,让那些在深圳安心打拼的人们,给深圳这座城市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和创造。



而在香港生活的不仅仅有香港本地人,内地的,还有世界各地的人。他们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不同语言,有的正在学习,有的正在工作;有的正在为他人服务,有些人正享受着别人的服务。而香港之所以能够有条不紊,欣欣向荣,难道不是这里的每一个人所奉献的吗?

香港这些年因为这些排挤、歧视和带政治色彩的港人,变得乌烟瘴气、黯然失色,一群人差点毁了整座城。所谓“香港人加油”这句话本来就是带上了歧视的色彩。真心为香港着想,为香港的发展考虑,应该是“香港加油”。而能为香港加油的,不分你我。